知行合一?!
朱标坐正了身子,表情瞬间都不一样了。
还有在场的其他文臣们,比如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
原本听到朱允烨说不学朱文公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已经起了波澜。
要知道现在这大明科举取士,学的都是朱熹的儒学理论。
除了朱熹的理学体系更符合这皇朝利益之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位宋代的圣人他姓朱啊!
你的皇爷爷一度都想“认祖归宗”呢。
虽然最后没搞成。
但朱熹的儒学作为这时代的主流和正宗那是无可置疑的。
朱标眼睛眯了眯:“你的意思是,朱文公的理学不值得你学咯?”
朱允烨淡然道:“不敢,但儒学之本在孔孟,汉有董仲舒,宋有程朱派,儿臣在想,我大明呢,我大明难道就不能再出一圣人吗!”
嚯!
好家伙!
这一下就连朱标都笑开了!
“朱允烨,你好大的胆,你可知你这话传出去,天下这读书人会怎么笑话我朱家!”
朱标这可不是玩笑话了。
父皇朱元璋当初为什么想“认祖归宗”他朱熹,不就是想给自己的皇位多一层圣光嘛!
可你倒好,你不是要给自己镀金,你特么是想要自己成精啊!
圣人?!
自古以来有几个圣人!
你朱允烨一个十三岁小儿,竟敢张口成圣,闭口成圣!
是你小儿无知,还是我朱家妄大啊!
果然。
在场的朱允炆和一众文官都跟着笑了,但笑之余看朱允烨的表情也是各种嫌弃。
朱允炆还以长兄的身份道:“父王息怒,允烨弟弟少年心性,有今日之狂言妄语也是儿臣的不是,过后会好好教导弟弟学业的。”
朱标原本也想这话题到这就算了,毕竟再说下去就不是笑话了,传出去也会天下的文人误会,影响不好。
然而他又突然想起一个事实来:这逆子未来可是能当皇帝的人啊。
而且还不是自己传给他的,也不是父皇指定的,看情况完全就是他自己拼杀出来的!
虽然现在朱标还没空去模拟朱允烨的人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已经把这儿子当成个人物。
所以还是忍不住考较道:“那你倒说说,你这圣人要怎么当,你的知行合一,又是怎么个知法,怎么个行法。”
太子这是何意?!
听到朱标竟然还要继续,一众文官们都吃惊了。
特别是吏部尚书詹徽,他负责的就是这大明的官员。
而这些官员十之八九都是通过科举走上来的,学的就是程朱理学。
太子你贵为一国储君,代表的就是未来的风向,否认程朱理学,这是要改变国本吗?
朱标摆手,示意这些文官们不要太多心思:“现在是孤自己的家事,诸位不要过分解读,孤就是想知道,这逆子有何本事,想当圣人,呵呵。”
哦。
众臣点点头,太子你要这么说,那咱们就当看个热闹了。
然而,就在满屋子的人都在等着朱允烨的长篇大论。
甚至朱允炆都做好了抡起朱熹圣人的课本,准备做学术攻击的时候。
朱允烨却出乎意料地道:“儿臣斗胆,求请父王出面,上书皇爷爷,赐儿臣郡王。”
朱标:“???”
在场众人:“???”
按理来说,朱允烨十岁的时候就该有郡王的封赐了,只可惜他的身份关系,大家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全当这个人不存在。
但眼下不是说着圣人学说之事吗?
你不是说自己想成为大明的圣人吗?
这怎么又转到恩赐上了?
朱标有些微怒,别说我不是皇上,就算我是皇上,这事也是我想给就给,哪来你开口问要的!
并且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你这不是逼宫么!
好没规矩!
太子妃吕氏一看机会来了,厉声呵斥:“放肆!朱允烨,下去!”
朱允烨却不为所动,既然今日朱标的眼睛看到自己了,那择日不如撞日,先把机会把握住!
我先冲了,前辈们!
李世民和曹操等人格当然大惊,范蠡更是不解朱允烨今日所举,不是说好了等大意外到来再上的吗?
朱标皱眉,抬手示意吕氏收声,却也没训斥这个逆子,反问道:“你就不想和我解释一下?”
朱允烨心想今日果然是最好机会,虽然不知道朱标为什么突然对自己宽容且上心了,但他不行那么多了。
“正所谓说不如做,做不如做好,父王既然问儿臣如何知行合一,那儿臣便从这当下开始,让父王你好好看看儿臣这条问心之路到底走不走得通!”
笑话。
我要拿的可是心学圣人王阳明的模板,怎么可能走不通。
只不过方式肯定要变一变,微操不算抄。
嗯?!
朱标奇道:“那为何就非得一个郡王呢?”
朱允烨不卑不亢道:“儿臣格了三年的竹子,没格出圣人的道理,却格出一件事来,儿臣是朱家的儿子,是这大明的臣子,不为这天下之优而优,倒去为这天下之乐而乐,儿臣自觉羞愧,此亦非大丈夫所为也!”
“所以儿臣今日求请,望父王举荐,让儿臣得以郡王之身外出任事,为我大明服务!”
好你个逆子!
还说没格出东西,这不是把格局给格出来了吗!
一众人格里,一辈子忠君爱国,匡扶大业的岳飞率先喊出六六六!
——————————
不见数据涨,是真的不好看吗?
如果不好看,大家能不能在评论区里说一说,让作者也知道。
如果能看也请说一说,让作者知道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