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距离时,两人碰不到对方,就互相击剑。
当近距离时,剑很难伤到对方,这时剑就是盾牌,真正关键在于拳脚。
比如像刚刚,两人剑格相互卡着,紧紧贴近。
如果是实战,杨澄一记撩阴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
当然,就像是搏击一样,分为技击和摔跤两种。
技击就是技巧打击,不给对方纠缠机会。
摔跤则是想办法近身、贴身后纠缠住,利用上下盘合力攻击,将对方摔倒。
古代战场双方冲阵,基本不可能用技击。
周围都是人,人挤人,紧贴着。
就算没有武器,技击也施展不开,只能用摔跤。
谁一旦倒地,死的就是谁。
剑术也是一样,一级到七级,只是大体上的划分。
杨澄的剑术偏向于“黏”,也就是摔跤,实战性强。
一旦黏上,技巧在的话,一个交手对方就死了。
可剑术也有技击,那就是用细剑,软剑的这些人。
他们会保持距离,快进快出。
老练的基本黏不上。
这些人玩的就是刺击。
如果说杨澄教的这种剑术像是战场的战士。
那么刺击风格就是刺客,或者游侠,印象中的剑士。
刺击风格很厉害,缺点是在狭窄环境内赢的可能性保守也只有四成。
可奥运会之类的就不一样,一对一,地形开阔,玩的就是击剑。
人家奥运冠军的击剑技术没有这么复杂。
就是双方用刺剑攻击起手,双剑相碰后快速缠绕。
想方设法在缠绕中,把对方的剑撇开,然后自己的剑刺过去。
这时为了防御,被撇开剑的人就会抽劈,将对方剑打开。
被打开后,不能停,要借力踏步前劈,也进行抽劈。
双方就会互相抽劈,以攻为守。
谁失守谁就会被击中。
两者碰撞只会在几秒乃至于十几秒间,便会产生结果。
如果没有防护服,如果是真剑,那么这么短的时间内,生死已分。
杨澄他说了很多关于剑术方面的见闻、见解。
其实这东西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
实际战斗时情况会非常复杂。
比如,你是大师,但是那天拉肚子腿软,或者家里有事集中不了精神等等。
“你这进步真是快,有时间吗?”结束课程后杨澄问道。
姜炎点头道:“平时时间是够的……”
杨澄摆摆手,大喝一声,把一个角落里正说话的年轻人叫过来。
“姜炎,廖阿杰。”杨澄给人互相介绍一下。
姜炎的身份是二级入门。
廖阿杰是三级老手。
别看二级到三级很快,其实三级到四级之间,才是真正分水岭。
“廖师傅,别小瞧小姜,他很有天赋,你们两练练手。”
“杰哥,关照了。”
大家都是江湖儿女,不拘小节,快人快语。
三两句话,穿上护甲,双方拿着剑便开始了。
姜炎,双手战剑。
廖阿杰,双手长剑。
双手长剑一米三左右,几乎是姜炎战剑两倍长度。
加上廖阿杰个子高,臂展长。
以他自身为中心,提剑扫一圈形成的战圈范围,是姜炎的两倍还多。
从个人数据上来看,廖阿杰碾压姜炎。
姜炎没有用白鸦之力,但却用上了战斗状态。
他深吸一口气,随着杨澄一声开始,两人开始轻微跳动脚步,转着圈靠近。
廖阿杰在姜炎达到自己战圈边上时就不再靠近了。
但这个距离对于姜炎来说,想要打到对方,完全不够,只能靠近。
他一靠近,廖阿杰直接朝前踏步劈剑。
姜炎没有横剑格挡,而是劈剑打开后踏步前冲,缩短距离。
“聪明!”杨澄看得眼前一亮。
整个俱乐部的人都在边上围观,纷纷讨论。
如果刚刚姜炎横剑格挡,那么廖阿杰就会压剑来黏住他。
距离原因,姜炎毫无优势。
只要横剑格挡,姜炎就陷入了廖阿杰的节奏。
可姜炎没有这么做,而是以攻为攻,强行打开攻击换取前进空间。
“老大,他是不是以前练过?这么熟练?”俱乐部其余成员问杨澄。
杨澄摇头道:“他说自己练过一些传武,但传武不可能这么熟练,我觉得他有天赋。不信你们看,他到底是个新手。”
众人看过去,姜炎打开攻击前冲。
但因为距离,廖阿杰保持后退,同时挥剑扫过来。
姜炎躲避不及,也没有防御意识,直接被扫中腰间。
廖阿杰得一分。
但姜炎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前进。
廖阿杰后退时,抽起双手长剑,停下脚步,不退反进挺刺。
姜炎直接撞了过来。
眼看撞上,他竖剑格挡。
一横一竖两把剑交成十字,姜炎马不停蹄挺近。
但是竖剑格挡没有完全挡下,剑刃还是顺势划过了姜炎肩头。
廖阿杰再得一分。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