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一句“这种江山,不流传下去也罢”,好像丧钟一样,敲的在场五人脑瓜子嗡嗡直响。
整个世界都仿佛在这句话面前静止了。刘备那张仁厚的脸上,血色褪尽,只剩下一种被巨大信念冲击后的苍白。关羽那紧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毕露。张飞那暴躁的环眼,此刻也只剩下茫然。而曹操,他脸上的所有表情都已消失,竟也是震惊的有些不能自已。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这几人这辈子也想不到此等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能出自皇帝之口。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出言相劝,我便继续说道:“所以为了天下百姓!为了今后我汉族强盛,永垂不朽!还需二位携手,于今日起奋力一搏,看能否创造一个再无饿殍,凡汉子民无一不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这一句回转,才将目瞪口呆的几人的心拉回朝堂。即便如此,这几位也是心有余悸,吞涎瞪眼,生怕我再说出什么惊世骇俗之语。
我倒是没甚顾忌,带着一丝不属于帝王的恳求。“朕替天下百姓,拜托几位英雄了!”话音落下,我对着他们,对着曹操,对着刘备,对着那两尊门神般的将军,深深地、缓缓地,拱手作揖,将腰弯了下去。这番动作相较于之前的大逆不道之言都算轻的了,即便天子,向臣子行礼。这超越了纲常,颠覆了伦理,也将四百年的汉室威严,尽数压在了眼前这几人的肩上。台下几人反倒是松了口气。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众人异口同声,虚扶于我。
“臣刘备,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大礼!”他伏在地上,双肩颤抖,声音里带上了哭腔。他身后的关羽和张飞,也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唰”地一声单膝跪地,头颅深垂。
我直起身来,在曹操尚有疑虑的注视下喃喃开口道:“朕非拜君臣,乃拜苍生。”我的声音穿过冕旒,清晰地传入他们耳中,“皇叔若是不受,这天下的百姓,又何其无辜?”
刘备伏在地上的身体猛地一震。他缓缓抬起头,满面纵横的泪痕冲刷着尘土,那双曾充满挣扎、痛苦与迷茫的眼睛,此刻却燃烧起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火焰。他看着我,然后,对着我,对着这片疮痍的大地,重重地,叩下了自己的头颅!
咚!
“臣,刘备……”他的声音沙哑撕裂,却字字如铁锤砸地,“敢不为陛下、为天下苍生……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我等,愿随兄长,万死不辞!”关羽与张飞齐声断喝,声浪激荡,震得殿梁似乎都在嗡鸣。
此时,一声低沉的笑声,打破了这悲壮的氛围。是曹操。他一直站在那里,像一个冷漠的看客。他缓缓步于刘备身前,先对我一拜,行臣子之礼。“陛下有如此仁心壮志,汉室甚幸,天下苍生甚幸。”他扶起了我,又对着刘备虚扶了一下。
“既然如此,玄德公,请起吧。”
他的脸上重新挂上了那莫测的笑容,只是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冰冷的血腥味。转过身,看向殿外明媚的阳光,声音陡然转冷。“但不知,陛下这扫清寰宇的第一刀,意向何方呢?”
曹操话语冰冷又兼挑衅,却又他手指连搓,心神不定。我知道,这位乱世之奸雄较昨夜更加动摇了。
我直视他转身回来,那双闪烁着兴奋与杀意的眼睛,微微一笑,丝毫不怯。
“不急。杀人,也要讲章法。由内而外,由轻及重,混着来。”
我于王座前左右踱步,目光扫过曹操,又落在刘备身上。
“朕欲使那些懂得隐藏的门阀世家,在丞相的逐渐的清剿逼迫下,无路可走,只能去投奔他们眼中唯一的希望——皇叔你。待他们一个个都自投罗网,聚于皇叔麾下之后,你二人便可关门打狗,一举肃清!但那是后话。”
我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沉重,“当下之重,仍在统一,在于清缴诸侯。须得先解外患,方能再除内疾。”
我停下脚步,开始定调。“朕曾闻昔日董卓势大,袁绍亦敢在朝堂之上仗剑直言,怒斥董贼。暂且不提利益如何,由此看袁绍还是顾及脸面的。我有意让你二人招纳袁绍,正朝堂天子之名,清天下对丞相之误。若袁绍从之,便怀柔以推恩令。若不从,则你二人分兵征讨袁绍袁术立威。此次出征,朕会命你分兵与皇叔,制造一些假的摩擦给那些世家的探子们看,为今后你二人朝堂对立,明敌暗友铺路。切不可目光短浅,弄假成真,坏了朕的百年大计。”
我顿了顿,缓缓地扫视着他们四人,“若朕雄心施展不成,愧对列祖列宗。朕也不怪尔等,毕竟人心难测,朕谅解。”
我的话语轻飘飘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但朕……也没有继续活着的必要了。届时朕寻一根白绫,于这宫中自缢,做个亡国之君。后世人即便不齿于我,至少也会留三分敬意。至于这堆烂摊子,随你们如何摆弄。”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我嘴里说着自缢,双眼微眯死死盯着座下几人,却是杀意刺骨。
“还望二位,良心向我啊。”
“陛下!“刘备再也承受不住,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如破锣。“臣……臣万死不敢负陛下!“身后关羽、张飞亦随之跪拜,但见二人面色,再无先前激昂,唯有凝重骇然之色。
曹操立于殿中,身形如山,抚须之手不觉攥成铁拳。其面上喜怒不形,唯有一股深沉阴郁之气,如乌云压顶。他心中暗道:吾非接下一盘残局,实乃与玄德一同,将颈项套入这少年天子的圈套之中!
我的声音复归平静:“皇叔与二位将军且退下。丞相留步,朕尚有要事相询。“
“臣……遵旨。“刘备挣扎起身,深深一拜,引关、张二将,步履沉重地退出大殿。
殿门轰然关闭,将外界阳光尽数隔绝。偌大殿宇,烛火摇曳,唯君臣二人对立,宛如弈棋石像。
良久,曹操方才松开紧握之拳。虽觉步步入局,却又不由得徒生一股减削疑虑的傲气。恰似昔日那董卓在堂时,拔剑厉喝“我剑未尝不利”的袁本初之豪情。辅明君圣主,成千秋大业。再不必忧虑天下悠悠之口,史书谩骂之名。明正言述,名垂青史。何等正当,何等振奋!彼时曹操对袁本初里厉喝董卓敬佩之余,尚觉鲁莽。此时情况完全不同,却又如此感同身受。只是,这天子突然转变之器量,实叫曹操难不起疑。想罢,他还是先开了口:“陛下,还有何见教?“
殿门关闭之声在空旷殿宇中久久回荡。烛影摇红,将二人身影拉得扭曲修长。曹操立于原地,面色深沉如古井,仿佛方才那番惊天之语,不过是庭前落叶,微不足道。
我望着他,望着这柄亲手磨砺、又亲手加锁的利刃,轻笑一声:“呵呵,丞相何须如此拘谨。“
此笑声在死寂中格外突兀。曹操双目如电,锐利如刀,紧盯朕身:“臣不敢。“
我浑不在意其如刃目光,悠然踱步至龙座之前,却不就坐,只是以手抚摸扶手:“丞相可知,天下诸侯英雄之气,当如何节制?“
曹操默然无语,抚须深思,眼中精光闪烁,显是在思量此问深意。
我不待其答,自顾说道,声音在大殿中层层回荡:“朕观天下英雄豪杰,多是有勇无谋之辈,皆赖谋士以成事。天下间真正有勇有谋者,唯丞相耳。“
话锋一转,长叹一声:“唉……朕夜夜想及此处,不禁忧心浸泪。丞相既要筹划军机,又要料理朝政,更需暗中清理世家积弊……实乃劳心伤神。“
说罢,我缓步走下御阶,龙袍拂地有声。一步一步,来到曹操面前。
在其那混合着惊疑、审视与警惕的目光注视下,我伸出手来,轻而坚定地握住他那抚须的手。那是一只征战沙场、操持权柄的手,布满老茧,骨节突出,力量十足,此刻却因朕之触碰而微微僵直。朕能感受到其掌心温度,亦能察觉其身躯瞬间绷紧。
我抬头凝视于他,目光真挚如赤子:“丞相,万不可不爱惜身体啊!“
整座大殿陷入前所未有的静寂。曹操低头凝视二人相握之手,目光深如沧海,内中波涛汹涌,非外人所能窥测。他征战半生,权谋玩弄于股掌之间,却从未料到,有朝一日当今天子会走下龙座,握其手而发此肺腑之言。
这或许是帝王心术,或许是权谋算计,但这份胆识,这份气魄,这份不拘君王威仪、直击人心的手段,竟让他这位乱世枭雄,也不禁心中战栗。但有些事情,即便知道有目的,却仍是感人肺腑,燃人热血。更何况饱受骂名,却又不得不如此的曹操。正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更何况,我所说是真,泪意是真,忧心亦是真。曹操久读人心,哪里看不出我这一片赤诚。
良久,良久。
他被朕握住的手忽然反扣,以不容抗拒之力紧紧握住朕手。他猛然抬首,双目中所有疑虑、警戒、审视尽皆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复杂光芒——既有感动,又有决绝。
“陛下……“其声首次带上沙哑之意。
“操自幼读圣贤书,常慕古之忠臣义士。今日得见陛下如此胸怀,操心中块垒,一时尽消!“
“这天下,本就是陛下之天下。这副担子,亦是陛下当负之重。“
“臣操,不过是为陛下分忧之人罢了。“
“纵然肝脑涂地,亦不负陛下今日知遇之恩!区区身骨,又算得什么!“
曹操那充满复杂豪情的背影消失于殿门之外,带走了殿内最后一丝属于人间的温度。空旷殿宇,重新被死寂冰冷所笼罩。
我松开与他交握之手,掌心似乎还留着他茧痕粗糙的触感。未回御座,只是静立殿中,看那烛火在青铜香炉中摇曳,光影变幻不定。
“来人。“
老太监蔡伦无声无息从廊柱阴影中滑出,躬身侍立。
“传荀令君。“
“喏。“
不多时,殿门再次推开,一道清瘦身影逆光缓缓走入。
是荀彧。
他依旧身着代表百官之首的华美朝服,但此刻整个人却焕然一新。那苍白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红润,曾经如死水般的双眸,如今精光内敛,却蕴含着洞察天下的睿智。他步履稳健,腰杆挺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久违的意气风发之态。
他走至殿中,对我行了一个标准的跪拜大礼,但这一次,礼节中透着真诚的敬意。
“臣荀彧,叩见陛下。“
声音清朗有力,再无先前的空洞干涩。
“荀令君,平身。“
我走至他面前,亲自将他扶起。
“朕,欲设内阁。既是网罗天下谋士,与朕分忧解难。也是断了天下群雄并起的脑子,断了天下霍乱的根。“
朕声音平静,却如投石入湖。
荀彧双目一亮,精神为之一振:“陛下圣明!“
不给他过多思索时间,继续道:“明日朝会,朕即命丞相与皇叔出兵,分讨袁绍袁术。待此役为朕打出驭人之君的威名后,你便着手操办此事。“
荀彧神色肃然,拱手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朕这里有三个人名,你可以朕之名先去接触。第一个,姓徐名庶,字元直。第二个,叫诸葛,命亮,字孔明。第三个,姓庞名统字士元。“
朕每说出一个名字,荀彧眼中的光芒便亮一分。他心想:陛下久居深宫,竟识得这三人名讳,着实令人惊叹。想那徐庶,原名徐福,颍川人士。字元直。此人与颍川司马徽甚厚,常师事之。好交游豪侠,中平末,尝为人报仇,被获,乃更名单福。而那诸葛亮,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乃当世之奇才也!又称卧龙先生。那庞统庞士元,也是与诸葛亮起名,号凤雏。司马徽有云:……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如今陛下二者皆有招揽之意,若此事成,何愁天下不安?雄主才略,可窥一二啊!
“陛下慧眼如炬,能识天下英才于未用之时,实乃苍生之幸!“想至此,荀彧不禁由衷赞叹。
“此事不必瞒着丞相。朕就是要让丞相知道,朕对他并无隐瞒之诚意。“
荀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之色。他当然知道曹操最喜诚义,当今圣上查人御人颇有见地,实是大汉之幸。他深深一拜:“臣,明白。“
“臣即刻着手安排,只待陛下威名远扬,臣定要将这三位贤才请入朝堂,为陛下的宏图伟业添砖加瓦!“
我看着眼前这位重新焕发生机的王佐之才,心中暗自点头。
“荀令君,朕还有一言,请君参谋。“
我声音依旧平静,却让荀彧神色一正。
“依朕看,王者存在的意义,便是大庇天下寒士。若昏庸无道,此等王朝便是百姓之敌、天下之贼,当诛之。君以为如何?“
荀彧闻言,虽有惊惧,但眼中光芒更盛:
“陛下此言,正是圣贤之意。为君者,自当常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理。今日得闻陛下如此胸怀,方知真正的明主,当属陛下!“
他声音激昂,毫不掩饰心中的崇敬:
“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不拘泥于一姓之私,此乃真正的王者风范!“
“此话,亦要让丞相知晓。“
荀彧毫不迟疑:“臣定会如实转告!“
“退下吧。“
“臣,领旨!“
荀彧再次一拜,起身时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昂扬的斗志。
他整理衣冠,转身阔步而去,步履铿锵有力。带着辅佐明主、匡时济世的凌云壮志。仿佛要去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