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是朱权,家父朱元璋 > 第三章 夜袭
换源:


       夜半时分。

大宁前卫的一处官衙内。

负责屯田,仓储的指挥佥事李泰,还在灯下书写密疏。

“臣李泰奏上,近来宁王殿下颇有异动,经常召见千户以上武官,温语勉励,似有加快收拢军心之意……”

灯火下,李泰一边写,一边面露得意之色。

去年他去京师述职时,被皇太孙朱允炆亲自召见。

然后再见了兵部侍郎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

这时李泰才明白,皇太孙在密谋布局,在诸王身边陆续安插人手。

此事估计皇上也有耳闻,并且默许了。

李泰几乎没有犹豫,直接上了皇太孙的船。

太孙的地位已经稳固。

皇上老迈。

谁都会和李泰一样选。

而且上任之后,李泰就一直打宁王的小报告。

并且几次公然顶撞过宁王。

就算现在宁王上奏免他的官,甚至责罚,这些代价都能忍受。

因为李泰明白,不光是太孙在忌惮诸王,迟早要削藩。

便是皇上……

对诸王其实也不是那么放心。

诸王觐见的规矩越来越严。

诸王不得私下见面。

甚至在前年时,周王接见了路过开封的傅友德,那是他岳父。

还是被皇上严旨喝斥,差点被叫到京师囚禁。

皇上和诸王间,远没有外人想象的亲近。

皇上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皇太子朱标。

别的……

只是皇子罢了。

忌惮诸王的主要原因……自蓝玉案后,淮西武勋日渐凋零,几乎要被铲除干净。

诸王节制的兵马也是越来越多了。

象是宁王殿下,一开始就是掌握了大宁五护卫,比诸王起始的一护卫或三护卫强的多。

改为北平行都司后,下管二十一个实土卫,两个千户守御所,还有四个直属王府护卫。

所谓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主要是大宁城附近的卫所力量。

要是把开平卫都算上,则远远不止。

地盘是从内蒙宁城到河北张北,滦平,到辽宁的建昌,内蒙的库伦旗以西,尚义,西拉木轮旗以西。

大沙窝,大青山,这些后来俺答汗的地盘,现在都归开平卫管。

东边的地方,是后来科尔沁,喀喇沁,熬汉,奈曼,巴林等察哈尔的附属部落聚集地。

好在现在开平卫归北平都司管,算是分去了宁王在西边一半的地盘和部份兵力。

就算如此,宁王还有十几个卫八万多人的兵力,实力在整个北方塞王中最强。

原因很简单。

大宁都司东部是大凌河和辽河上游,控制的是东部草原到辽东的交界,也是后来皇太极多次入关绕道走的科尔沁部和喀喇沁部的地盘。

这些原本是大明大宁都司的地盘!

也先,俺答汗从西边入侵的路线,占据的河套地区,是现在大宁都司的东部开平卫和东胜卫的地盘。

大宁都司的地盘,大半都在长城以北,战略地位极为要紧!

所以向来体恤民力的朱元璋,不惜代价,从内镇运粮到大宁来筑城守备。

现在的态势,就是老爷子不得不用塞王,比起武勋,塞王毕竟更放心。

但用着塞王,太孙暗弱,老头子也是有些疑忌。

时不时的敲打一番,自是难免。

明里的限制,暗中的提防,也未必全是朱允炆自己的意思,老爷子也可能参与其中。

这是帝王之家,不要以常理来揣度。

……

写罢密疏,再三确认无误后,李泰用火漆封口。

就在此时,外间远处传来马蹄声响。

须臾过后,就是传来喊杀声。

李泰留在官衙内外守备的几十个亲信将士,似乎是在和人拼杀着。

不光在拼杀,还明显的有些不敌。

“何人如此大胆?”

李泰又惊又怒。

惊怒而起,拔剑向外冲去。

自蓝玉征捕鱼儿海之役后,北虏还有小股人马时不时的在边境骚扰。

但公然袭击卫城附近的官衙仓储,这还是头一回。

要知道距离数里外,就有好几千驻守的卫所精锐。

都是大明劲旅,连年征战的精锐士卒!

……

“杀!”

二十名披皮甲的剑士,策马飞驰到官衙外。

直接撞入大门。

几个守备的将士瞬间被砍杀殆尽,倒在血泊之中。

彪悍凶猛,残暴高效,如烈火般焚烧眼前的一切。

更多的守兵冲过来,但在已经下马结阵的剑士前,这些守备将士根本不是对手,被砍瓜切菜般的砍杀干净。

朱权策马慢慢进入,马蹄踩在血泊之中,他的脸上却满是平淡,似乎是在策马参加一场宴会。

这样的场景,毕竟是见多了。

十三岁封王,十五岁之国,多次参加诸王北上讨伐北虏的战事。

眼前的一切,小场面罢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