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开学后,妈妈总在我耳边唠叨:“你都十岁了,要学会独立了”。
我总是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独立?”
妈妈告诉我:“所谓独立,除了思想上的独立,行动上也要独立,你就先从行动上开始独立吧,比如要学会独自一个人睡觉、独自一个人去上学、不用监督独立完成作业、自己解决温饱问题、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
我知道,这些事情在大人的眼里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我而言难度系数还是很高的。
就拿睡觉这件小事来说吧,我害怕一个人睡觉,尤其是半夜惊醒的时候,看到空荡荡、黑漆漆的房间,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很多可怖的画面来,当然这些画面大都来自于我看过的恐怖片,每当想到这儿我就感到后背发凉,颤颤发抖。尽管妈妈提醒过我很多次,小朋友不要看恐怖片,但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心,总是拉着爸爸妈妈一起看,结果要好久才能忘掉电影中的恐怖画面。但我知道,妈妈不是和我开玩笑,只要妈妈下定决心的事情很难改变,好在妈妈知道成长不是一瞬间的事情,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她答应陪我睡着再离开,而且周末可以偶尔破例陪他们睡一两次,这样我弱小而无助的心灵才略微得到了些许安慰。我只能安慰自己,其实一个人睡觉挺舒服的,横平竖直,四仰八叉,想怎么睡就怎么睡,不用小心翼翼地蜷缩在角落里。刚开始晚上醒来的时候,我还会害怕地跑过去找妈妈,现在就算醒来了我也会克制自己,过不了一会儿就又自己睡着了。
又如独自一个人去上学,学校其实离家不远,和小区仅隔一条马路。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年纪太小,奶奶总是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送到校门口,或者妈妈开车上班经过学校的时候把我带到校门口,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我很害怕和陌生的老师、同学待在校园里一整天,每次奶奶送我到学校之后都是难舍难分,我甚至会要求奶奶转到学校的另一边的马路上等我,我则一路飞奔到二楼的教室,趴在窗户上一边哭一边和奶奶招手说拜拜,仿佛世界末日一般。后来上小学了,我还是会蹭奶奶或者妈妈的车,她们送我到校门口后再顺道去上班,几乎没有一个人独自走路去上过学。哦,对了,三年级开学的那天是我一个人去的,因为那天奶奶有事不在家,妈妈坚持只送我到家门口,并且告诉我“以后都得自己一个人去上学”,我还委屈巴巴地嘟囔着嘴“我估计是唯一一个自己去上学的小朋友”。今年开学时,奶奶因为手臂骨折在老家休养尚未回来,没有奶奶撑腰的我势单力薄,只能一个人去上学,没有其他选择。哎,有时候,人都是被逼着长大的,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原来只要我想,我就一定可以做到。
再如不用监督独立完成作业,我以前做作业比较拖拉,总是很晚都无法完成作业,妈妈上完一天班已经很疲惫了,回家还要歇斯底里地辅导我做作业,很多时候都是鸡飞狗跳,所以妈妈坚决把我送到托管班,每次放学之后我都必须乖乖地去托管班,把作业做完才能回家。托管班的老师会布置很多课外作业给我做,几乎每天都要九十点才能结束一天的“战斗”,完全没有个人时间,我感觉痛苦极了,就像“坐牢”一样。于是,今年开学之际,我就和妈妈做了一笔交易,我向妈妈承诺会争取利用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尽量把家庭作业做完,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后作业,只要妈妈不把我送到托管班去,任何苛刻的条件我都能接受。于是,我和妈妈约法三章:第一,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第二,每天自觉开心地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第三,学习成绩只许升不许降。妈妈还告诉我,如果选择在家里学习,那么辅导学习期间,我不能把她当成妈妈看待,而是必须把她当成家教老师看待,她会比托管老师更严厉地监督和检查我的作业。为了不去托管班,我只好全盘接收妈妈提出的条件,谁叫她是持证上岗的教师呢,虽然妈妈没有去学校正式教过书,但妈妈是正儿八经考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的,拿捏我一个小学生绝对是绰绰有余的。就这样,我顺利通过了一周的试用期后,妈妈终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这个标的5000元的“大项目”(一个学期的托管费是5000元)。
最后就是自己解决温饱问题,放学后我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吃下一头牛,以前奶奶在家或去托管班的时候,总是一放学就能吃到热乎的饭菜,但现在爸爸妈妈下班买完菜回家已经是七八点,做好饭菜就是八九点了,我的肚子根本就撑不到那个时候,只好自己先找些吃的填饱肚子,也就是妈妈所说的自己解决温饱问题。当然,妈妈会帮我准备方便面等干粮,但我需要自己烧开水泡方便面,现在我的泡面技术可是越来越好了。以前,奶奶在家的时候,我总是很挑剔,早餐准备四五种还挑不到自己喜欢吃的,现在妈妈早起给我准备早餐,我最多只能二选一,比如“面条还是饺子”、“绿豆粥还是小米粥”或者“煎鸡蛋还是煮鸡蛋”。时间上也是分秒必争,妈妈要求我必须具备时间观念,七点起床,七点二十吃早餐,七点四十出门上学。为此,妈妈还斥“巨资”给我买了一个AI智能闹钟。它的名字叫“小谷同学”,它不仅能设置闹钟提醒我时间,还能陪我聊天,播放歌曲,讲故事,设置课程表,甚至可以为我答疑解惑,虽然很多问题它也不知道解答或者答非所问,但它兢兢业业就像是我的生活管家,让我的生活越来越规律了。
记忆中,从出生到现在,这次应该是我第一次在没有奶奶陪伴的情况下,单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以前,除了上学或上托管,我的饮食起居都是奶奶一手操办,妈妈几乎不需要操心。如今,奶奶回老家休养,照顾我饮食起居的重任就落到了妈妈身上。妈妈离公司不远,一二十分钟的车程,八点半上班的话,她一般七点半才起床。现在,为了不让我上学迟到,她只得早早地起床为我做早餐,一点点把丢失的厨艺捡回来。因此,妈妈常常调侃我道:“这不是你一个人需要独立,爸爸妈妈也需要独立呀。”
其实,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独立。外婆家离学校很远很远,需要翻山越岭才能走到学校,没有校车接送,也没有自行车,更没有大人开车接送,完全靠自己双脚走路上下学。为了上学不迟到,五点多钟,天还没有亮,妈妈就要起床烧火做早餐,蛋炒饭是家常便饭,也是妈妈最拿手的。当然,鸡蛋也是硬通货,不是经常有的,外婆一般会把鸡蛋攒下来,过年过节的时候用来给亲戚送礼,或者攒起来拿去市场上卖钱,几毛钱一个,在那个年代算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收入了。没有鸡蛋的炒饭怎么能叫蛋炒饭呢?妈妈倒也不计较这么多,没有鸡蛋的时候就直接用猪油炒饭,把饭炒得焦香四溢。
一般情况下,妈妈是没有时间在家里吃早餐的。为了赶路,她会把炒好的饭用饭盒盛出来拿到路上,边走边吃。冬天的时候,小手捧着饭盒,刚好还能当暖手宝。大约走一半的时候,早餐吃完了,天也大亮,收好饭盒装进书包,一路小跑就到学校了。上初中的时候,妈妈除了要给自己做早餐,还要给上小学的弟弟妹妹(我的舅舅阿姨)做早餐,这倒是顺手的事儿,反正都是一锅炒,只是分量翻两倍而已。但妈妈的如意算盘并非每次都如意,弟弟妹妹的嘴巴比较刁,可没那么好糊弄。炒饭、面条、煎饼、粥轮流着做,还得轻声细语地哄着他们吃,生怕他们饿着肚子影响学习。
阿姨的时间观念没那么强,眼看上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妈妈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一个大声催促,一个哭哭啼啼,三两天就要上演一番。有一次,妈妈催急了,阿姨干脆不走了,直接一屁股滑溜到门前的小道上,把漂亮的花裙子也弄脏了。后来,好像还是太姥姥出面才化解,也不知道那次妈妈是否迟到了。妈妈可是三好学生,除非冰天雪地或电闪雷鸣,她基本上都能准时甚至提前到校,几乎没有迟到过。如果迟到了,肯定是有特殊情况发生。所以,现在妈妈看到我磨磨蹭蹭,总是特别生气。
独立,是人生的一场必修课,只是早独立和晚独立而已。妈妈说,人生的路终究是要靠自己走的,父母不可能庇佑我们一辈子,朋友也只能陪我们走一阵子,自己才是自己最稳固的靠山,而独立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从容不迫,这就是生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