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美名享古今,
王侯将相纷登临。
泰山经石峪石刻,
斗母东北二里存。
龙泉峰下风光好,
绿水青山恰宜人。
山谷溪床何所有?
隶书《金刚经》仍存。
北齐年间高僧刻,
刻者安道一此人。
民间俗称晒经石,
大气磅礴傲古今。
尚有美丽传说在,
须提西天取经人。
话说唐僧一行人,
西天取经归腾云。
亦曾泰山上空过,
后落通天河不慎。
可怜经卷全湿透,
晒经之地悟空寻。
一筋斗上凌汉峰,
手搭凉棚四处寻。
见一缓坡大石坪,
师徒晒经传至今。
《金刚经》五千余字,
上下两篇佛家文。
经石峪刻乃上篇,
原计二七九九音。
千余年来风雨侵,
尚余千字左右存。
顽石尚难留全貌,
闲观石刻思古今。
千年经石峪石刻,
傲然风骨依旧存。
恰似泰山挑山工,
不乏坚毅之精神。
默默无语何所求?
任凭风霜雨雪侵。
一往无前何所惧?
英姿卓尔自不群。
千斤重担铁肩担,
一颗永不懈怠心。
壮哉泰山挑山工,
人间攀登绝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