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人在诸天,开局错救西门庆 > 第六章 虚与委蛇
换源:


       “方立,你所言的高衙内,可是当朝太尉高俅高太尉的义子高朋少爷?”

听到方立后面这番话的赵廉清,表情变得异常激动,他放下茶杯,迫不及待的问道。

方立点头:“正是。”

相比较拿高衙内的身份去唬西门庆的那些遗孀们,眼下再度扯虎皮,去糊弄赵廉清,这里面的风险要大上许多。

赵廉清坐在阳谷县县令的位置上那么久,长贪却不倒,那就足以说明,他在朝中有人。

而他说西门庆欠了高朋的钱跑路了,这种事情,赵廉清只需要修书一封,差人送往汴京,托人一打听,便知此事真与假。

方立明知道扯出高朋在赵廉清这儿,存在很大风险,可他还是做了,那就说明他并不担心这些。

因为他在打一个时间差,阳谷县前往汴京,就算骑马过去,中间不出岔子,也得十天半个月。

在这十天半个月中,方立要将这阳谷县,变成他的私人领地。

“四年前,从汴京到阳谷县来履任,出汴京城时,曾与高太尉有过一面之缘。”

“没有想到,太尉竟然记得下官的名字,赵廉清真是不枉此生,不枉此生啊……”

感觉上,高俅记得赵廉清的这个名字,便有种让赵廉清觉得光宗耀祖的意思。

对此,方立心中腹诽不已,难怪人们都说乌龟王八一堆凑。

小贪官把惑乱朝纲的大贪官的青睐,当作殊荣,以为记得其名字,便是最高荣耀。

这真他娘的是让方立有种把赵廉清那张道貌岸然的脸,踩在地上用鞋底摩擦的冲动。

然而现在时机还未到。

方立笑盈盈道:“属下曾听高衙内提过,高太尉十分欣赏大人的能力。”

“方千户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帮本官引荐高衙内,本官要好好谢谢他。”赵廉清抬头看着方立,笑容满面地说道。

赵廉清这句话的意思,等于直接拍板方立成为新任理刑千户。

对比之前,赵廉清这会儿,早就已经不知道把西门庆给忘到哪儿了。

“有机会的,大人。”方立笑呵呵道:“高衙内乃属下的好兄弟,今日大人对属下的提携之恩,属下没齿难忘,到时候一定与高衙内合组一局,请大人喝酒。”

赵廉清哈哈大笑:“如此甚好,甚好,那本官可就当真,等着方千户这顿酒了啊。”

方立笑着点头。

与此同时,心中却道:“只是喝的什么酒,还望赵大人莫要介意,因为是断头酒。”

听到高太尉说他在阳谷县任上,只要出政绩,就会提携他去汴京述职,大感未来在望的赵县令。

坐在那儿,将一杯早已见底的茶水,空喝了几口,才将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

他转而对方立说道:“方千户,本官看你也是习武之人,但是你可能对本县的情况还不太了解,本官与你说说。”

“本县离梁山匪寇聚集地的梁山不远,受梁山贼子们的荼毒,县城内的一群泼皮无赖聚集到一起,弄了个海沙帮。”

“对外宣城是响应梁山好汉们的号召,推翻无良朝廷,其实内里就是一群搜刮民脂民膏的无恶不作之徒,为祸地方。”

“本官有心整治这群匪类,奈何统兵千户吴峰不作为,而副理刑千户许忠,又是吴峰的人。”

说到这里,赵廉清语气一顿,一张略有褶皱的脸,跟变戏法似的,布满忧愁之色。

他叹息道:“哎,说了我也不怕方千户笑话,其实武指挥卫所内里根本与那些人就是沆瀣一气,收了人家的银子,故而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本官有心治理,却是有心无力。”

“你也看到了刚才的状况,本县的衙役就那么点人,不仅人数上欠缺,综合武力上,也比海沙帮那群江湖莽夫相去甚远。”

“总之一句话,本官想让阳谷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是此事任重而道远啊。”

方立听到赵廉清这番声情并茂的言语,差点气笑。

要不是我早知你赵廉清雁过拔毛的官风,还真差点以为民间传言不实。

把你一个一心为民做主的好官,硬生生污蔑成了一个贪得无厌,黑白不辨的狗官。

只可惜,我既不瞎,也不耳聋。

方才那些衙役们,明明义愤填膺的是,海沙帮帮众仗着武艺在身,不与他们纳贡。

纳贡是啥意思,就是不给孝敬的意思。

你赵廉清先是一番甩锅,将海沙帮弄得阳谷县老百姓怨声载道的因由,全都扣在统兵千户吴峰的头上。

现在又在我这里装清廉刚正,把我当傻子看待,不用说,接下来肯定是把他当枪使。

既把他这个高衙内的好兄弟,当作用来对付吴峰的刀,又想着靠他把地方混乱局面肃清,以为他在高太尉面前表功,从而达到回京述职的目的。

不得不说,赵廉清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只是可惜,他不知道方立打的什么主意,他要是知道的话,估计这会儿笑不出来。

赵廉清的话说到后来,脸上的表情从忧愁转为宽心后,接下来说出口的话,果然没有出乎方立的预料。

只听他说道:“现在方千户来的刚刚好,有方千户这样能力出众的人,担任本县理刑千户。”

“相信要不了多久,本县就能在方千户的治理下,还以百姓朗朗乾坤。”

“如此,本官也算不负高太尉重托。”

方立一抱拳,展颜道:“日后还要仰赖赵大人提携。”

赵廉清眉开眼笑道:“好说,好说,方千户喝茶。”

“大人,属下这里有些上好的茶叶,拿来给大人尝尝。”

趁赵廉清喝茶的空档,方立从怀里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精致锦盒,走上前放在赵廉清一旁的茶几上。

“哦,是什么茶,想来方千户带来的茶叶,定是本官未曾尝过的好茶。”赵廉清放下茶杯,扭头饶有兴致地看着那方锦盒,语气悠悠地说道。

“方大人见多识广,什么样的茶叶没见过,属下的茶叶,能够入大人的眼,属下便觉得万分荣幸。”方立笑道。

赵廉清打开锦盒,看了一眼锦盒内的东西。

当他看清是什么后,先是一愣,继而笑容变得愈发浓郁。

他道:“方千户啊,这品种的茶叶,本官是喝过,但是怎么喝都喝不够,还是方千户懂本官的心思啊。”

锦盒内当然装的不是茶叶,而是方立来的时候,带的一千两银票。

有人或许会觉得,方立有高衙内这个“好兄弟”撑腰,即使不使银子,也定能坐上理刑千户的位置,根本不必再送银子。

但是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城隍好见,小鬼难缠。

赵廉清这个地方县令,在阳谷县积威已深。

目前的方立,势单力孤,许多时候,他还需要赵廉清这个县令来做一些他暂时还做不到的事情。

故此能用一千两银子,让这个狗官为他所用,他不介意丢给他。

况且,迟早还能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