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子,就是此人!”
当许墨跟着侍卫,走出来。
就见在大庭广众下。
十几个兵士,围着一个破衣烂衫之人。
许墨眉头微蹙着走了过来。
将这名细作给打量了几眼:“他就是细作?”
“二公子,就是他!”
“之前我们在外巡查之时,撞见此人鬼鬼祟祟,绕着我们这里走来走去。
正欲上前盘问之时,他扭头就跑,故而我们将其拿了!”
一名叫许旦的年轻人连忙回答。
许家堡人口不过万余。
所有的兵将,都是堡内的年轻人。
许墨对他们还是比较熟悉的。
点点头,看了那人一眼:“汝是何人?为何要在我许家堡附近鬼祟?意欲何为?”
话落,那人低着头并没有说话。
见他不搭言,许墨轻笑着说道:“莫非你是流民?逃难于此?”
东汉末年,百姓民不聊生。
灾害肆虐让无数百姓都成了流民。
日子不好过,只能背井离乡四处奔波。
自从黄布巾起义之后,战乱不断,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遇见流民并不奇怪。
就算是许家堡里,也收留了不少流民。
只是,当许墨说完这话之后。
那人竟然还是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低着头。
凌乱的头发披散的脸前,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赫然间,许墨往此人的布衣里面看了一眼。
竟发现在他的布衣之内,竟穿着皮甲。
这就不简单了。
在黄布巾起义之前,朝廷是不允许私自打造盔甲兵器的。
一旦被发现,就会有灭族的风险。
后来在黄布巾起义之后,灵帝为了能够有效的扼制他们。
才下诏地方各处,可以造甲练兵,用来抵御贼寇进犯。
而眼前这个人,明显并非是什么流民、难民。
身上穿着布衣,里面却是内衬皮甲。
显然,他是有意而为。
许墨眉头深锁着看了他一眼:“你若是不说,那便以细作之名论处,带下去吧!”
许墨也懒得跟他废话了。
无论问什么,都是不愿意说。
简直就是浪费口舌。
无论他是不是细作,许墨也懒得理会。
就在他这话刚刚说完,转身准备要离开的时候。
那人抬起头来,忙说道:“我不是细作!”
“哦?”
许墨站定,回头看了那人一眼。
只见他已经将脸前的头发给撩开,露出一张面容来。
许墨并不认识,说道:“那你是何人?从何而来?”
“我乃泰山郡,钜平县人,姓于名禁字文则,现于鲍信麾下!”
“不日前,我们遭遇到太平道围杀,舍命厮杀才得以冲出重围,不料鲍信在突围之时身负重伤,后来便含冤而死……”
“我则被那些贼寇一路追杀,才逃至这里!”
“今日我亲眼看见,有一队兵士,埋伏于谷口那里,将千余贼寇斩杀,故而才尾随至此,不料被你们的人,给当场拿了!”
当他说完了之后。
许墨脸色大变了起来。
原来此人竟然是于禁?曹操麾下大将。
只是,现在还没有投奔曹操。
而后者也还没有起事……
只不过鲍信怎么会死了?他可是曹操的恩人啊。
然而,许墨可懒得去管那些。
要是能将于禁招揽到自己的麾下,那不就等于又平添了一员大将?
也好为以后谋事,增添了一些筹码?
“原来是这样!”
“将军受苦了,凡是抵御太平道贼寇之人,皆是英雄!”
“来呀,快带于将军更衣沐浴!”
“喏!”
几名兵士先是面面相觑。
而后走上前,将于禁给掺扶了起来。
此时的于禁状态并不太好,脸色苍白,或许身上还有伤。
而且十分的虚弱,刚刚他说话的时候,气息微弱,时有时无的。
“多谢公子……”
于禁被人给扶起来了以后,还不忘向许墨道谢。
许墨笑了笑:“去吧,等稍后我再去看你!”
几名兵士,扶着于禁离开了。
看着他的身影,直到消失不见,许墨脸上才划过一抹轻笑。
“许墨哥,那个人真不是细作?”
就在这个时候,许旦有些好奇的说道。
他今年才刚刚十五岁,看上去就是个孩子。
许墨笑着揉了揉他的头,说道:“不是,泰山鲍信,我听说过他,当初太平道起义的时候,他就率众抵御!”
“只是有些可惜了,鲍信竟然会战死,于禁是他的属下,又岂能是细作?”
“对了,我大哥何在?”
许墨笑着说道。
“许定哥?他在铁匠铺那里呢!”
“嗯,我过去看看!”
许墨点头,直奔着铁匠铺走了过去。
如今的许家堡内,不仅有自己的铁匠部、兵器坊。
还有属于自己的酒坊、纺织坊、盐坊……
当然了,这些全部都是许墨给带来的。
想要打仗,无论是在任何年代,钱粮都是重头戏。
没有足够的钱粮作为支撑。
就无法招募兵将,也没有人给你卖命。
所以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这话一点都不假。
将来真正的乱世来临之时。
想要走的更远,就必须要积攒更多的钱粮。
而这些,就是许家堡的底蕴。
所以,这些事情许墨直接就交给了大哥许定来管理。
以许墨的设想,将来他还打算在各地开设酒楼。
这些酒楼一来可以增加收入,用以将来的钱粮消耗。
还可以当成情报部门,收集各种情报。
酒楼无疑就是收集情报最好的地方。
很多事情,都可以在酒楼里面给收集出来。
也能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许墨来到铁匠铺这里的时候。
离老远,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传出来。
大哥许定则不时指点着匠人们,该如何打造。
“大哥!”
许墨来到近前,笑着喊了一声。
闻言,许定回头。
当他看见是许墨的时候,脸上现出笑容。
“二弟,你怎么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