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课间,走廊里还飘着粉笔灰的味道。楚运欢刚帮王强讲完物理题,就听见前方传来“哗啦”一声——吴文娇的英语笔记本掉在地上,里面的玉米叶书签散了一地。而她的胳膊,正被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中年妇女死死拽着。
“明天就跟我走!你爸在服装厂都给你找好工位了!”吴母的声音尖利,引得路过的同学都停下脚步。吴文娇挣扎着弯腰去捡笔记本,眼泪已经掉在书页上:“妈!再等一个月!高考完我就跟您走行不行?”
“不行!”吴母用力一扯,吴文娇踉跄着差点摔倒。楚运欢心里一紧,刚要冲过去,王强已经把篮球往地上一砸,“砰”的一声震得走廊回声都响:“阿姨!您别逼她!吴姐上次模考全县排名四十五,能上一本线!博川师范的定向培养专业还免学费,比去服装厂强一百倍!”
吴母转头瞪着王强,眼神像淬了冰:“你个外人插什么嘴?我们家的事不用你管!”她伸手又要拽吴文娇,楚运欢赶紧上前一步,把吴文娇护在身后,手里还攥着早上刚整理好的“助学政策手册”——封皮上的“博川师范”四个字,是他用红笔描了三遍的。
“阿姨,您先别急,看看这个。”楚运欢把手册递过去,纸页边缘还带着他跑教育局时沾的灰,“这是我跑了三趟县教育局抄的政策,博川师范的乡村教育专业不仅免学费,每月还有五百块生活补贴,成绩好还能拿奖学金。吴文娇要是考上,不仅不用花家里一分钱,毕业还能回县中学当老师,铁饭碗不比打工稳?”
吴母瞥了眼手册,却没接,只是冷笑:“说得比唱得好听!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我看你们就是串通好骗她的!”她伸手要去抢吴文娇的书包,“今天必须跟我走!”
“吴女士,您先冷静一下。”李老师的声音突然从走廊尽头传来,赵晓慧跟在她身后,跑得马尾辫都歪了。原来赵晓慧见情况不对,立刻跑去办公室叫了李老师。李老师快步走过来,把吴母请到旁边的空教室,“有话咱们坐下来好好说,别在走廊影响其他学生。”
空教室里,李老师把吴文娇的成绩单摊在桌上,红笔标注的排名格外显眼:“您看,吴文娇上次模考语文118分,英语112分,总分比一本线还高二十分。她的语文作文拿过全县二等奖,英语听力几乎满分,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她又翻出博川师范的招生简章,“定向培养专业毕业包分配,直接回咱们县的乡镇中学任教,编制都给解决,比去服装厂打工稳定多了。”
吴母的眼神松动了些,却还是嘴硬:“稳定有什么用?家里现在欠着钱,她早挣钱早还债!”
“学费和生活费真的不用您操心。”楚运欢赶紧把“助学政策手册”翻开,指着其中一页,“您看,除了学校的补贴,县里还有‘乡村教师扶持基金’,每年给在读师范生发三千块补助,我已经帮吴文娇申请了,只要她考上,这笔钱就能下来。”他又掏出张纸条,“这是张大山村长的电话,他说要是您不信,可以打电话问他,他儿子就在博川师范读农学,这些政策都是真的。”
吴文娇突然拉住母亲的手,声音带着哭腔:“妈,我知道家里难,可我真的想考大学。等我当了老师,每月有工资,能帮家里还债,还能让您以后不用再这么辛苦……”她从书包里掏出一沓鼓励纸条,都是班里同学写的——王强写的“吴姐加油,咱们一起考博川!”,赵晓慧画的小太阳,还有其他同学写的“你是最棒的”。
吴母看着那些皱巴巴的纸条,又看看女儿志愿表复印件上“汉语言文学”旁边画的小讲台,突然叹了口气。她伸手摸了摸吴文娇的头发,指尖带着粗糙的茧子——那是常年在服装厂打工磨出来的。“让她考完再说……”她的声音低了下来,“但要是考不上,就得听我的,去服装厂上班。”
“谢谢妈!”吴文娇扑进母亲怀里,眼泪打湿了母亲的碎花衬衫。李老师和楚运欢都松了口气,赵晓慧更是偷偷抹了把眼泪,笑着说:“我就知道阿姨会同意的!吴姐肯定能考上!”
走出空教室时,王强正扒在门口张望,见他们出来,赶紧跑过来:“怎么样?阿姨同意了吗?”楚运欢笑着点头,王强立刻欢呼起来:“太好了!吴姐,咱们继续一起复习!我还等着跟你一起去博川师范的篮球场打球呢!”
吴母看着眼前这些热情的孩子,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她拉过吴文娇的手,把一张皱巴巴的五十块钱塞进她手里:“这钱你拿着,买点好吃的补补脑子。妈……妈之前不该逼你的。”
吴文娇接过钱,眼泪又掉了下来,却笑着说:“妈,我不用,食堂的饭菜挺好的。您把钱留着自己花吧,等我考上了,就挣钱给您买新衣服。”
放学时,楚运欢和吴文娇一起送吴母到校门口。张大山正好骑着三轮车路过,看见他们,笑着喊:“吴女士,您放心让孩子考吧!博川师范真的好,我儿子说学校食堂的菜都比家里的香!”他从车上搬下袋苹果,往吴母手里塞,“这苹果您拿着,给孩子补补维生素。”
吴母接过苹果,有些不好意思:“谢谢您,张村长。之前是我太固执了……”
“都是为了孩子嘛!”张大山摆摆手,“让孩子好好考,将来当了老师,也是咱们村的骄傲!”
看着吴母骑着电动车远去的背影,吴文娇突然拉住楚运欢的手:“谢谢你,还有王强、赵晓慧、李老师……要是没有你们,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
“我们是互助小组啊!”楚运欢笑着说,从口袋里掏出颗橘子糖,塞进她嘴里,“你忘了?咱们的口号是‘一起考博川,一起回农村教书’。”
橘子糖的甜味在嘴里散开,吴文娇突然觉得,这段备考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温暖。她看着身边的楚运欢,看着不远处打闹的王强和赵晓慧,突然明白,所谓的“互助”,就像坐标系里的横轴和纵轴——他们是彼此的支撑,是彼此的方向,少了谁都不行。
回到教室,楚运欢把吴母同意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同学们都欢呼起来,王强更是拍着桌子喊:“太好了!咱们继续用‘玉米地分垄法’整理考点,争取都考上博川师范!”赵晓慧则掏出英语听力材料:“咱们今天多听二十分钟,争取让吴姐的英语再提高点!”
教室里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每个人都在为了梦想努力着。楚运欢看着吴文娇认真做题的样子,看着她偶尔抬头时眼里的光,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他知道,只要他们继续互相支撑,互相鼓励,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起走进博川师范的校园,实现那个在操场上许下的约定。
晚上,楚运欢在“教育观察日记”里写道:“今天吴母终于同意让她参加高考了,多亏了王强、赵晓慧和李老师的帮忙。原来,互助就像坐标系,我们每个人都是坐标轴上的点,只有互相支撑,才能确定前进的方向。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一起努力,一起加油,直到实现梦想。”他在旁边画了个坐标系,横轴上写着“朋友的支持”,纵轴上写着“自己的努力”,原点处画着颗小小的星星,旁边写着“博川见”。
窗外的月光落在日记本上,把字迹照得清清楚楚。楚运欢知道,离高考越来越近了,路上或许还会有困难,但只要他们这个互助小组还在,只要彼此的支撑还在,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他们会像玉米地里的苗一样,一起扎根,一起生长,最终结出饱满的果实,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
第二天早上,吴文娇刚到教室,就发现桌洞里放着一沓整理好的语文复习资料,上面贴着张便签,是楚运欢的字迹:“这是我整理的古诗文易错点,你看看,说不定能帮到你。加油!”旁边还放着颗煮鸡蛋,是张阿姨特意给她留的。
吴文娇拿起鸡蛋,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有楚运欢的陪伴,有王强、赵晓慧的支持,有李老师的指导,还有父亲母亲的理解,她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博川师范,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语文老师,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农村的土地上,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农村孩子,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