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霸王三国志 > 第十五章 整顿河山
换源:


       ……

青山县大牢,李术和他的一众手下皆是苦不堪言,他们自以为逃到了青山之上孙策就拿他们没办法了,那个什么宗主蒋神还信誓旦旦给了承诺会保他们周全,哪知道孙策直接杀了那个蒋神,狗屁的江东第一人,到头来,他们还是落在了孙策手上,住进了大牢。

“主公。”见到孙策的到来,看守大牢的士卒纷纷行礼。

“丁奉,让你问的,问出什么来没?”孙策看向小将丁奉,此次他受命审问这群反贼。

“没……没有,关于那几个地阶高手的事,他们只字不肯说。”丁奉羞愧地说道。

孙策叹了口气,“罢了,我亲自问问他们。”

这群反贼被分别关在两个牢房之中,李术单独一间,他的一应手下则关在另一间,孙策要审问的,自然先是李术本人。

昔日高高在上的夏国皇帝李术现在的样子是无比落魄,他蜷缩在角落,蓬头垢面的,华贵的龙袍早已残破不堪,沾满了污渍和血迹。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绝望,双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黯淡而空洞。

等到孙策等人缓缓地走进牢房,他才呆滞地抬起了头。

“李术,你还认得我吗?”

李术看着这位自己昔日的主子,心中充满了悔恨和不甘,此时,也只能苦笑道:“吴侯,你来了。”

“还认得本侯啊,说说吧,你为何要造反,我让你坐上庐江太守之位,待你不薄吧。”

“哈哈哈……吴侯,你是待我不薄,说实话,我也一直都很崇敬你,你当这吴侯,我是不敢有半点怨言。可是在当今乱世,试问哪个男儿没有雄心壮志,吴侯,其实我们都明白,自打那张角喊出‘苍天已死’的时候,就已经给大汉王朝宣判了死刑。当初你的死讯传出后,我就有了自立的想法,你那不过刚刚弱冠的弟弟做得了江东之主么?再加上当时有这么多人不服,我便干脆直接独立了,我也想当江东之主,我也想做这天下之主啊!”

孙策一阵头大,想不到现如今就连自己手下的这一名小小太守都有了如此野心,刘季啊刘季,你所创建的王朝,看来是真走到头了。

“吴侯,我知道你想问我的是什么。”两人沉默间,李术反而主动开口了,听到此言孙策也马上把心神拉了回来,“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和你说的,桀桀桀……虽然我兵败了,但你们别想就此安稳下去,我只能告诉你,这背后,有一位你绝对想不到的高人在操控着一切,我也只不过是听命于他,他不会放过你,不会放过江东的,你们就等着他的反击吧。”

孙策上前,脸色阴冷,“李术,只要告诉我那个人是谁,那三个地阶高手是不是他派来的,我可以饶你一命。”

李术转头,“我说了,我是不会让你们就这么好过的。”

“你难道到现在都还不明白吗,不管是你所说的那个什么狗屁高人,还是刘表曹操之流,他们都把你当作棋子!你落入此等下场,怪也就只能怪他们。你老实将一切交代出来,我保你余生无忧。”

“桀桀桀……”李术癫狂地笑道,“孙伯符,不必再说了,就你,还保我余生,你还是担心一下你自己的余生吧!我好歹也是当过一国之君的人,我是不会让尔等来决定我的生死的!”

说罢,只见他全身血肉炸开,咽喉中喷出的鲜血甚至直接落到了孙策的衣袍上。

“你……”孙策亦是迫不及防,他也没想到李术既然会如此决绝地选择这样的自杀式死法,难不成当假皇帝真当出些气魄来了。当然,他的死对孙策来说,最大的损失自然是失去了那个想对付自己的幕后神秘人的唯一线索。

孙策双拳紧握,一双瞳孔看着李术那张满是鲜血的脸庞,似乎想要透过这人看穿隐藏在黑暗中的一切。

“不管你是谁,我都会亲手把你揪出来。”他在心中暗暗想道。

……

第二日,孙策便正式班师回了吴郡,持续了数月之久的江东叛乱总算是落下了帷幕,在李术势力彻底被铲除后,孙策的族兄孙河领了庐江郡丞之位,兼青山县令,行太守事。这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庐江郡的郡城从皖城迁到了青山县城,原因自然也不难猜测,一来皖城在大战中受到了极大破坏,不再适合继续做一郡之首府,二来接下来江东官方这边将会与青山宗展开密切合作,如果太守府就在青山脚下,许多事都会便利许多,也表现了江东对青山宗的重视,而伪帝李术叛军的残部则

在军事部署方面,孙策也下令做出了极大的调整,本来江东五军中,中军驻柴桑,守卫着江东最重要的北部边境,江东右军驻宫廷湖,是天下闻名的强悍水师,左军则驻守着浔雍关关隘,前后两军分别屯兵于吴郡城外南北之地。而此番大战之后,江东中军分出五千精兵,由中军副护军太史慈亲自领军留守在皖城以修整城池,另外也能以此为军镇拱卫如今的“青山郡城”。江东前军则移兵庐江的最南边,豫章的最北边,荆扬交界之处,浔阳城县外,离浔雍关不过三十里脚程,貌似有与此番趁江东内乱暗施毒手的荆襄刘景升大起兵戈的意思。

不过三日,孙策,周瑜一干人等便驰快马回到了吴郡,平定叛乱的大军则各自领命去了自己的去处。周瑜作为中军之柱本该回到柴桑统军,但却被吴侯硬拉来了吴中,说是要与江东众臣共商大事。

吴侯府内。

许多尚只是听闻消息还未亲眼见到孙策的江东文武又是好一阵丧慨,孙策虽然已经倦烦,又不免有些感动,想起了当年与自己一同过江打天下的八千江东子弟兵,作为刺杀的当事人,反而是他一一出言安抚了众人。不过今日之后,自打孙策遇袭失踪而持续处于乱局的江东之地,算是真正地安稳了下来。

等到众人坐定,时隔多日重新回到侯府的孙策才缓缓开口,“诸位,这些时日,江东动荡不堪,伯符今日还能安立于吴中侯府,江东百姓依旧能够安居乐业,实是仰仗诸君之功。是故今日开始议事之前,在座诸君,请先受伯符一拜。”言罢,身长八尺的孙郎便起身朝着堂内众人深鞠一躬。

众人闻此见此自是连连称愧,坐的离孙策最近的侯府首席幕僚张昭更是赶忙跟着起身朝吴侯拜了回去,其余文武也是在大脑短暂空白后紧随其后做出反应。

“主公,你行此大礼我等实是受之有愧,江东遭此兵乱,本就是我等失职,让那贼子有机可乘,主公不追责处罚便已是我等之幸。”张昭俯身出言,众人亦是纷纷带着惊恐之色附和。

孙策苦笑失语,只能先坐了下来并示意所有人都坐回原位,然后才再度开口,“好了,不必谦虚了,这些时日我虽不在府中与军中,可我江东文武面对祸乱,却依旧能够上下同心,攻克难关,诸君一片忠赤之心,可见一斑。所以我已上表朝廷,从即日起我江东所有在仕官员统统官升半级,本月俸禄翻倍。子布啊,你作为府中长史,更是居功至伟,除了上述奖赏,我特授你庐江太守一职,你意下如何啊?”

众官听得升官,自张昭以下自是心中欣喜接连谢恩吴侯,独有张昭面露难色,思索片刻后转念欲言,可孙策似是早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又是先他之前开口道:“子布,我知你体弱,庐江路远,你怕是禁不起这折腾,许你依旧留在侯府,遥领庐江,这样总行了吧。”孙策心中暗暗腹诽,你张昭可是我的首席谋士,是我的“亚父”,我的智囊啊,我怎么可能舍得你跑去庐江执政呢。

孙策既然这样说了,张昭也是懂得了自家主公是何意,赶紧也轻笑着起身谢恩了,随及又道:“吴侯仁心壮志,我等肱佐之臣必将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在座列位,于外,是朝廷的地方父母官,于里,亦是主公的家臣家将主公所谓的‘克难’之功不过是我等的分内之事。”在群官又渐渐出言附和之际,他再度转念言曰:“另,我江东官民这次能够度过这次难关,最重要的原因乃是小侯爷临危不乱,挺身而出,统率我等稳住大局,而主公又能在平叛战场所向披靡,江东有侯爷兄弟二人,实乃江东之幸。”

孙策即是爽朗大笑,对于自己的手足兄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自己向来是极重与其之间的情义,当年自己身边的同姓兄弟,如项庄项伯等人可都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而对孙权,他更是寄予厚望,如此看来,仲谋不愧为孙氏子孙,堪当大任。

于是孙策又看向一直矗立在自己旁边的那位年轻人,也正是此时堂中众人议论的焦点人物,碧眼儿孙权孙仲谋,欣慰言道:“仲谋啊,我都差点忘了你的功劳,你这次的表现确有王者之风,这样吧,我再上表朝廷,表你一亭侯爵位,另外,你既真有本事,就不该继续呆在侯府里做闲散侯爷了,会稽都尉空置已久,一直都是由会稽郡丞顾雍兼领着,三日后,你就去会稽上任,辅佐顾雍太守剿灭山越,治理会稽。”

“兄长,我……我才疏学浅,又不通军事,做一郡之尉,只怕自己会误了大事。”孙权心中虽然亦是欢腾,可言语上还是谦逊推辞着,会稽郡可以说是江东第一强郡,人口,经济,粮田都居扬州之最,这次自己虽然没能如愿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可若是能够去到会稽执辖一方,之后再谋大业,这似乎也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了。

孙策其实自己名义上就是朝廷的会稽太守,只不过他自己没去会稽上任,而是派了当年自己南下扬州时的几位起兵股东之一的顾雍去做了会稽郡丞,行太守事。这顾雍说来也是四大家之一顾氏的领头人物之一,却在此次叛乱中坚定地站在了吴侯府一方,也难怪孙策当初会将扬州最为重要的会稽郡全权交授于他。

众人自然懂得小侯爷此时是在谦让,都是纷纷出言劝说孙权,又是“德才兼备”又是“后生可畏”的,总之,最后我们年轻的碧眼儿孙仲谋还是成功坐上了会稽都尉一位,开启了新的人生历程。

不同于孙权的复杂心绪,孙策此番安排,却实只是为了锻炼这位手足兄弟,至于会稽的那股山越,不过是群乌合之众,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而且那位顾雍在自己记忆里可是个治世能臣,孙权若能够治理好会稽,自己便可直接让他做会稽太守了,而顾雍则就能够召回侯府另担大任了。如今自己重生一世,又再度遭逢乱世,所图所谋自然是天下事,缺的正是真正的可用之才。

“好了。”孙策抬手示意堂中静下,“今天的会议最重要的事还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其一,就是我江东和荆州方的关系走向,大家都清楚,这次的叛乱中,且不说那个江夏的黄祖在水路中遣来的五千水师,就是荆州牧刘表本人,也给李术援助了三千马步卒,虽说这两路人马基本上在战场上都是避开我军锋芒以保存实力,但荆州方的态度已经是非常明了了,既然是他们先不义的,就别怪我们也不仁了!”说到黄祖这人孙策脸上霎时间青筋暴起,此人正是射杀江东猛虎孙坚的凶犯,时任江夏太守,是刘表麾下最得力的几位战将之一。

“那以主公的意思,是想主动进兵荆州?”张昭满心担忧,虽说一统荆扬是当初孙策渡江起事时便定下的方针,他虽不知兵,却晓得如今江东六郡尚未稳定,钱粮也并不充足,眼下怎么也不是开战的绝佳时机。

如果说孙策麾下分保守和激进两派,那张昭就是保守派的执牛耳者,而美姿容的周郎则自然是激进派的代表人物,此时他也是故作轻松姿态,含笑出言:“好教张大人知道,昨日韩当将军已经领了吴侯帅命带兵去了浔阳城,那黄祖整日派人来浔雍关前叫嚣,我看咱们和荆州,是该有一战了。”

张昭一声短叹,“我江东战事方停,而荆襄之地刘表经营多年,兵力不在我江东军之下,此时匆匆开战,我军兵困粮乏,恐不能得利。”

“能不能得利,也要打过再说,我江东十万银甲,水军居天下之冠,江夏黄祖之流,怎么匹敌?”周瑜立马接上话语。

孙策眼看堂中争吵将起,也是即刻拍案道:“诸位,公瑾说得没错,刘表、黄祖欺我太甚,况且,在座各位,以及我江东六郡中在外执政执军的各位,大多也是先父的旧部,于公于私,我们与荆州间的战事再难避免。再论,昔日不伐那黄祖乃是因为江东六郡咱们尚未坐稳,现如今虽然我江东惨遭叛乱,却亦给到了我们扫平大部明里暗里的不臣之辈的机会,现如今,叛逆已扫,我江东上下一心,反尔兵锋更盛!当然,子布言之亦甚有理,我军刚历经大战,需要好生修整,军需钱粮之事,也要从长计议,攻打荆州之事,我只是事先让诸君知晓,具体时日,自然还要再定。”

张昭周瑜二人闻此,也各自收声,不再多言。

正当堂内陷入沉默,众人无论文武都各有所思之际,一位比张昭年轻些许,却同样是吴侯府中上宾的儒士,也就是在当初孙权召开江东大会时站出来力挺孙权接任江东主公之位的秦松秦文表缓缓出言道:“刚刚主公说到今日要事有‘其一’的说法,那应该是还有其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