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幻侠小说 > 寒窑仙赋 > 第419章 明朝篇:大明湘王高彦
换源:


       ——书接上回——

大明贞观十三年,二月,寒风仍凛冽于大地之上。李义表与王玄策,两位使者,肩负着明朝的荣耀与使命,踏上了前往王舍城的征途。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王舍城。

城中百姓听闻明朝使者到来,纷纷涌上街头,一睹使者风采。

李义表与王玄策,不顾旅途劳顿,毅然决定攀登耆阇崛山,以表明朝之威严。山道崎岖,云雾缭绕,二人步履维艰,却未曾言弃。

至山顶,他们亲手立下石碑,碑文遒劲有力,诉说着明朝的辉煌与和平的愿景。

同年二月十一日,阳光初照,他们又在摩诃菩提寺内,庄重地立下了另一块石碑,寺内僧侣诵经祈福,钟声悠扬,回荡在山谷之间。

大明湘王高彦,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精准,抓住了昔日权臣萧炎装病的把柄。

高彦身着织金绣龙的锦袍,衣襟随他步伐轻轻摆动,每一步都踏出了对权力绝对掌控的自信。他巧妙地布局,不动声色间便将萧炎从权力的巅峰拉下,让其从一个呼风唤雨的权臣,变成了不得不俯首称臣、为其效命的傀儡。

自此,大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于挑战湘王高彦的意志,整个国家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铁幕笼罩,成为了湘王一言堂的绝对领域。

而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定州城内,大明湘王高彦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犒劳。

高彦深知,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捍卫大明江山的将士们,每一滴汗水、每一声呐喊背后,都是对家国无尽的忠诚与热爱。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情谊,高彦不惜倾尽国库之力,誓要让这场犒劳成为激励士气、铭记功勋的盛事。

高彦命萧炎留守定州,看似是信任的托付,实则也是对萧炎的一种无形监视。

萧炎,这位曾经的权臣,如今身着朴素官服,面容憔悴,眼神中偶尔闪过的不甘与无奈,如同秋日落叶般萧瑟。

萧炎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遵从高彦的命令,默默守护这座即将见证荣耀与辉煌的城池。

此时在定州的萧炎的天天和妻子小妾们吹牛,这一天正妻高沁她长长的叹了口气:“夫君,这些孩子应该送到国子监去学习啊!”

萧炎一听她这话,立刻就回过头来:“国子监的那些书呆子能教好我儿子女儿么?不同意!”

看着萧炎义正辞严的样子,高沁顿时就气乐了:“呵呵,那夫君你就能教好他们了?”

萧炎立刻自信的抬起了头,然后背负起双手,并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十分!装!逼~的说道:“天下之才共有十石,夫君我独占九斗,其余人平分剩下一斗。”

萧炎话音刚落,高沁还来不及说话,门口就传来一声洪亮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谢灵运说曹植才高八斗,他自己占了一斗,天下人平分一斗,你萧炎倒好,一个人把九斗都占了,那曹植和谢灵运怎么办?”

看着走进来的高彦,萧炎顿时也笑了起来:“因为有了我,所以就没曹植和谢灵运什么事了,哈哈,微臣参加靠山王殿下,什么风把殿下您这个贵客给刮来了?”

在高彦彻底掌握权力了,让小皇帝大封自己的党羽,在其党羽的拥立之下,高彦从大明的湘王成为了大明的靠山王。

此时,高沁身着一袭织锦绣花长裙,裙摆轻轻摇曳,仿佛春日里最温柔的微风,她步伐款款,带着几位同样装扮精致、气质各异的女人缓缓走向大明靠山王高彦。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恰好洒在她的发髻上,那镶嵌着珍珠与翡翠的步摇轻轻晃动,闪烁着柔和而高贵的光芒。

高沁的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容,眼中却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坚定,待走近高彦,她微微欠身,行了一个端庄大方的礼。

高彦,这位权倾一时的靠山王,嘴角勾起一抹和煦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这位侄女的疼爱与赞赏,轻轻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随后,高彦迈开步伐,每一步都显得从容不迫,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无法压垮他挺拔的身躯。

高彦走到前方那张雕龙画凤的凳子上,优雅地坐下,动作中透露出不容小觑的威严与尊贵。

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仍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家伙一对稚嫩的兄妹,他们的衣着虽朴素却也干净整洁。

高彦眼中顿时流露出几分兴趣与好奇。

“这两小家伙,究竟是怎么了?”高彦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话语中带着一丝探究。

闻言,高沁不辜丈夫萧炎的阻拦,立刻上前几步,她的身影在阳光下拉长,更添几分柔美。

高沁轻轻摇头,眉宇间流露出淡淡的忧虑与无奈,轻叹一声道:“皇叔,沁儿方才正与驸马商议,打算将几个孩子送入国子监深造,以期他们日后能有所成就。可驸马他……”

说到这里,高沁有意无意地瞥了身旁的萧炎一眼,那眼神中既有责备也有期待。

萧炎面容俊朗却难掩一脸的无奈与怨恨。他的目光复杂地纠缠在正妻高沁身上,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内心骂她愚蠢之极,将孩子送给他这个奸臣了,我彻底要臣服于他,大明将亡矣。

“还说他才高九斗是不是?哈哈哈哈!”高彦哈哈大笑。

在大明靠山王高彦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狡黠笑容,领走了萧炎的几个孩子以后。

萧炎的脸色铁青,怒火中烧之下,他毫不犹豫地一巴掌挥向了自己的妻子大明公主高沁,那掌风凌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高沁的身形踉跄,脸颊上迅速浮现出五指红痕,她愕然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心痛,而萧炎只是气愤地甩袖而去,背影显得既孤独又决绝。

高沁跌倒在地,气愤与委屈交织,刚想开口骂出萧炎无辜动手的不公,话语却哽咽在喉。

未等她言语完整,一阵更为猛烈的风暴席卷而来。

其他几位妾室,平日里看似温婉贤淑,此刻却如同被激怒的野兽,纷纷围拢上来,对这位身份尊贵的公主展开了无情的暴打。她们的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对高沁愚蠢行为的愤怒与不屑。

“你这个愚蠢的女人!”云韵尖声怒骂,声音尖锐如刀,划破了夜的寂静:“你怎会如此天真,将孩子们亲手送入那恶魔高彦的虎口?你以为这样就能保全他们吗?”

另一位妾室则是一脸冷笑,眼神中透露出对高沁深深的蔑视:“你可知夫君这几个月是如何艰难地在高彦的威胁下周旋?他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只为保护这个家,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伤害。而你,却如此轻易地毁掉了他所有的努力!”

高沁被打得蜷缩成一团,泪水与汗水交织,她想要辩解,想要诉说自己的无助与恐惧,但在这群愤怒的女人面前,她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仿佛被夜色吞噬。

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一念之差,不仅让自己陷入了绝境,更让整个家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众人发泄完毕,纷纷离去,留下高沁一人在这空旷的庭院中,失魂落魄,仿佛被抽离了所有的力气。

风轻拂,带不走她心中的悔恨与痛苦,直至将她彻底吞噬,而从此以后萧炎成为了高彦的狗腿子,所有的脏事全部教给萧炎。

不久高彦则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前往犒劳之地的征途。他骑着一匹雄壮的黑色战马,马鞍上镶嵌着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他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质相得益彰。

大军之中,旌旗招展,铠甲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每一步都踏出了大明的威严与力量。

高彦的身影,在这钢铁洪流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天生的领袖,引领着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这一路上,高彦不仅关注着队伍的行进速度与秩序,更时刻挂念着将士们的身心状态,他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透露出对士兵们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这场犒劳,不仅是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表彰,更是高彦巩固政权、凝聚人心的又一妙招。

大明贞观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高彦大军行至辽泽,寒风如刀割面,却丝毫未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高彦下令驻歇二日,期间,他亲自督工,为隋朝时期征讨高句丽而阵亡的英勇将士造墓。

墓前,他肃立默哀,誓言定要荡平敌寇,以慰英灵。

转眼至大明贞观十三年,三月,春意渐浓,万物复苏。

大明靠山王高彦再次挥师北上,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李世民的唐国,他命张亮统帅江、淮、岭、硖四地精兵四万,又从长安、洛阳两地招募勇士三千,共计四万三千余众,浩浩荡荡地从莱州出发,走海路向幽州进发。

随着萧炎的指点,高彦开始布局北方辽东,同时回想起汉朝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沙盘……战棋推演。

海面波涛汹涌,战船如箭般穿梭其间,士气高昂,战意沸腾。

张亮立于船头,手持令旗,指挥若定,誓要将明朝的旗帜插遍平壤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大明靠山王高彦又命徐世勣率军从陆路进发,与张亮形成夹击之势。

台下士兵们神情肃穆,有的甚至握紧了手中的兵器,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悲怆与愤怒。

高彦见状,语气一转,变得温和而坚定:“但今日,本王征李世民和高句丽,绝不会重蹈覆辙!本王承诺,只招募那些心怀壮志、自愿为国效力的勇士。你们听好了,这不是强迫,而是荣耀的召唤!”

高彦转身,指向后方,那里是一排排自愿报名的百姓,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你们看这些百姓,他们主动请缨,愿意随本王征战沙场,保卫家园。本王募十得百,募百得千,皆是满腔热血的忠勇之士!”

随着高彦的话语落下,一名身着粗布衣裳的青年跃上点将台,他单膝跪地,高举右手,声音铿锵有力:“小人李铁柱,愿随王爷出生入死,誓死保卫大明疆土!”

紧接着,更多的士兵和平民涌上点将台,他们或高声呼喊,或默默立下誓言,整个场面热血沸腾,士气如虹。

高彦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与自豪,他大手一挥:“好!今日,就让我们以正义之名,以民心所向,共赴这场荣耀之战!”

号角声响起,战鼓擂动,士兵们整齐划一地迈动步伐,向着边疆进发。

与隋炀帝时期的哀鸿遍野不同,此次出征,百姓们自发相送,脸上洋溢着支持与希望的光芒。

沿途,没有哭天抢地的离别,只有坚定的目光和默默的祝福,仿佛预示着这场战争,将是大明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当年隋文帝杨坚的建国宣言:敢侵犯大隋者,必亡其国,灭其种,断其苗裔,现在吾必灭李世民和高句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