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通州码头,好一幅繁忙景象:
运河波漾,港埠人潮涨。利巴往来声朗朗,货物盈仓待放。
车如流水穿梭,马似游龙奋驮。商贾谈锋正健,繁华一派祥和。
又见:
《通州志·漕运志》有云:
通州,京师门户,漕运咽喉也。自元以降,漕舟云集,百货骈阗。南货至此而北转,北货至此而南输。商贾辐辏,市井喧阗。其盛也,若星汉之璀璨,照彻千古;其荣也,如旭日之喷薄,辉映八荒。
《帝京景物略·通州》记载:
通州,水陆之会也。运河自南来,至此而广。漕艘鳞集,帆樯如林。每岁漕粮至,则万夫喧阗,搬运不暇。市廛之盛,甲于畿辅。且有仓廒数十,以贮官粮。其制也,宏敞壮丽,可观也。
寅时三刻。京杭大运河结着薄冰,石坝码头却已喧闹如沸。青石砌就的坝体上,二十八座漕仓鳞次栉比,檐角铜铃在朔风中叮当作响。漕船首尾相衔,桅杆林立如竹,船工们正挥动铁镐破冰,冰碴子溅在麻石阶上,碎成晶亮的星子。
睿娘裹着银鼠斗篷立在船头,耳垂上坠着的镶金钩子翡翠水滴簌簌轻颤,细细望着岸上那座飞檐斗拱的税课司衙门,青砖墙根下积着三寸厚的残雪,檐角垂下的冰棱子足有尺长,在晨光里泛着幽蓝。“姑娘,当心脚底下头。“数儿捧着雕漆食盒,杭州官话里带着吴侬软语的糯,“前儿夜里冻得邦邦硬,这睎头化开点,恐怕是滑得紧。“话音未落,“咯吱“一响,只见年羹尧披着玄狐大氅跨上船来,往船里堂厅走来,鹿皮靴上沾着新雪,后头跟着年家来接应的管事及佣人,稀稀拉拉一大堆人,一边年纪大的管事回到:“税课司的赵主簿已候在签押房。正在清点'船料税'的引票——“他忽地压低声音,“说是比往年多收三成,说是上头要修通惠河的支流。“年羹尧有些不耐烦,挥挥手说:“三成就三成,左右还给四贝勒、十三爷带了江南新进的物产和新鲜玩意儿,叫他们看仔细,想明白了,这可是贡天家的,别脑子没成没片,大水冲了龙王庙。”睿娘撇了年羹尧一白眼,指尖抚过斗篷上的滚边,忽听得舱内传来钱老夫人的咳嗽,又听得年羹尧吩咐道:“那'接引文书'可妥当?四爷府上的朱批我瞧瞧,别处了岔子!“
“少爷放心。“年家管事的声音带着京片子尾音,“昨儿在通州驿站,四爷府的长随亲自送来的,盖着内务府的关防。“
年羹尧进得税课司衙门里,只见赵主簿捧着黄花梨算盘“噼啪“作响。他眯着三角眼打量钱家递来的文书:“杭州府的'路引'倒是齐整,只是这'接引文书'……“油光水滑的指头在“胤禛“二字上顿了顿,“按例该由步军统领衙门验看。“年羹尧从袖中摸出个鎏金荷包,里面装着几张家里捎来的印票子,轻轻搁在衙门木案上:“主簿大人通融则个。这趟是四爷为万岁爷建算学馆收罗人才,送钱家人进京,顺道给四爷、十三爷府上捎带些江南时新。“他故意将“时新“二字咬得极重。赵主簿会意一笑,算盘珠子拨得更快:“既如此,货税就按'细茶'的例儿走——每石征银二钱。“忽听得门外一阵喧哗,原是其他漕船上的纤夫与税吏起了争执。
“他娘的!老子这船装的是'白粮',凭啥要验'暗舱'?“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汉子梗着脖子嚷道。
“少废话!“税吏吼道,“上头说了,但凡过石坝的船,甭管官粮私货,都得开舱验看!“
睿娘这边听得真切,眉尖微蹙。数儿凑近低语:“姑娘,这'白粮'是供奉内廷的贡米,向来免检的……““嘘。“睿娘将食指压在唇上,目光扫过岸边那排青布帷幔的骡车。车辕上悬着的贝勒府灯笼在风里晃悠,灯面上的四爪金龙被晨雾洇得模糊,倒像是团游动的墨迹。巳时三刻,税课司的朱红大印终于盖在文书上。钱家车队总算可以缓缓启动,四名健仆举着“肃静““回避“的木牌开道。木牌上的金漆在冬日里显得格外刺目,引得沿途百姓纷纷侧目。
“瞧见没?那是四贝勒家的车马。“一个挑着扁担的老汉啐了口唾沫,“这上车的姑娘好模样!”
“噤声!“同伴慌忙扯他衣袖,“当心掉脑袋!“
睿娘坐在骡车里,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车帘缝隙透进的光影在她脸上游移,忽明忽暗间,她仿佛看见年羹尧骑在枣红马上,玄狐大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那人忽然回头,目光穿过重重帷幔,与她撞了个正着。她哥哥骑着一匹黑马,随着年羹尧,两人也不知道左右在说些什么。
“姑娘,喝口化橘红佛手茶暖暖,左右京城这地方就是冬天也燥得慌。“数儿递来翠毛兰茶斗,两个银镯子被车晃得叮当响,蒸腾的热气模糊了镜片般的车窗,“前儿在扬州码头从一个老婆子那儿买的,用雪水煨的……“
睿娘接过茶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度,忽地想起昨夜钱老夫人说的话:“儿啊,京里的水深来西,比这运河的冰还厚。侬记住,到了府上,少说多看,千万莫要学那些轻狂做派。“
车队转过通惠河的拐角,漕仓的影子渐渐淡去。睿娘掀开车帘一角,但见远处城墙上“永通桥“三个大字被朝阳镀得金黄,桥下漕船的桅杆如林,船工们的号子声混着冰层碎裂的脆响,在寒风里飘得很远很远。忽听得前面健仆高喊:“回避——回避——“原是又撞上了某位贵人的仪仗。车队忙不迭退到路边,睿娘透过车帘缝隙,瞥见一顶明黄伞盖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八名侍卫的腰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