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汉青 > 第四十三章:卫不疑
换源:


       朝臣中,那些对抗击匈奴怀有畏惧情绪和看不起卫青出身的人,也从思想上有所转变,不仅对卫青产生了尊敬,连走路的步伐都昂扬雄壮起来,坊间的小贩,叫卖的腔调也高亢了许多,甚至连田野里的草木,都分外的精神,将头颅高高地举向天空,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没变的只有卫青,他将前来投奔他来的人,一概拒之门外,依旧的沉默寡言,除了公孙敖,几乎不与其他任何人产生往来和利益关系。即便是苏建、张次公,朱安世,也仅仅是停留在上下级的层面。他所能去的私人府宅,只有公孙敖的家。平日里,他将将军的印信寄放在皇帝那里,自己无事,就在家中与几个妻妾做游戏。他发明了一种玩法,把自己扮作老鹰,让正妻扮作母鸡,其他的几个妾室扮作鸡仔,由他来捉。开始这支队伍只有几个人,卫青一捉就捉到了,玩得很不爽,后来几个妻妾提出,扩大阵容,卫青就让管家,一口气从市上又购得十几个小妾,这样这个队伍就足够庞大了,每天人们都能从卫青家的院子里,听到欢快爽朗的笑声。

这令经过的行人都感觉到很奇怪,卫青家里到底有多少女人?又为什么如此快活?甚至传到了刘彻耳里,说车骑将军纵情声色犬马,不思军务。刘彻担心卫青真的废弛了军国大事,就于某日便装来到卫青宅邸,见卫青真的在与十五六个妻妾在庭院中玩耍,脸色刚要变,忽然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与玄机。只见卫青扑鸡首,则尾摆,扑鸡尾,则首动,其灵活程度犹如一字长蛇,首位呼应绝妙至极。

刘彻顿时心情豁朗起来,大声欢呼:“妙哉!世人愚瞽,皆言朕的车骑将军纵情声色,原来青弟是在家研究阵法,妙甚!妙甚!”

卫青见皇帝亲自前来,并识破自己的意图,连忙跪下,道:“恭迎陛下,臣岂敢忘却皇上未央宫之言也?只是臣不愿结交,只愿与家人同欢。”

刘彻叹息:“朕知汝心,子夫不是吕后,汝亦非吕产吕禄,尽可外交,不过,汝之乐,又是几人能知能及?连朕都一个月没有进入后宫矣!”言毕刘彻向廷内走。这时一个奴婢过来报告:“老爷,五夫人生产了,是个男孩。”

卫青又惊又喜,道:“这是何时的事?为何不早说?”

奴婢道:“就是刚才,五夫人刚感觉腹中疼痛,就临盆了,故未来得及通报老爷!”

卫青大喜,对刘彻道:“陛下初临,臣妻即生产临盆,此陛下之福也!还望陛下给臣子赐名。”

刘彻亦喜,问过这孩子的母亲,得知她即是匈奴女子卓雅,即为之取名为不疑。意思是汉匈一家,永远不互相疑忌之意。

卫青对这个名字十分喜爱,并立即派人告知了卓雅,卓雅抱起刚刚出生的卫不疑,幸福地留下了眼泪,喃喃的说:“不疑,吶的不疑,什么时候?汉匈两家,真的不疑了,这天下就太平了,到时候娘亲就和你阿爹带着你去草原上,看你的姥姥去。”

因为卫青再添一子,卫家人都非常高兴。卫长君、卫君孺,卫少儿都携夫子过府相贺。卫子夫也带着卫长公主和太子刘据来了,卫家人在府中摆起了盛大的家宴,来迎接并庆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

刘彻与卫子夫抱着太子刘据坐在主席,在卫青家的客厅里,摆出长长的“凹”字型图案,左侧卫青,右侧卫长君,身边坐着他们的正妻,其次是卫君孺与公孙贺,卫少儿与陈掌,霍去病与卫长公主等。刘彻语于卫子夫言:“朕自小生在帝王之家,宫廷宴饮无数,然似此等喜宴,朕还是第一次体验,甚是欢心鼓舞,想民间亦是如此乎?”

卫子夫言:“正是,在臣后老家平阳,一家生子,非是一家人团聚相贺,而是一屯一里,遇上豪门望族,能摆上百桌酒宴,醉饮三日,其场面之热烈,融洽,胜似婚上嫁娶。”

刘彻颔首赞许:“此举甚妙,人者,万物之灵长,国家之根本,应当如斯。”

卫长君道:“此还是陛下所赐万民之福,若无国泰,焉有民安?”

刘彻摆摆手道:“妻舅此言差矣,孟轲云,民贵君轻,此言朕甚深以为然,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若无臣民拱卫,男耕女织,君主岂不成了孤家寡人?衣何来,食何得?故君主与大臣的荣华都来自于万民,自应知恩,以民生为己生,方能受万民之拥戴,故此语当为只有民安,方有国泰。”言毕,刘彻抚着太子刘据之桃头,复以指指霍去病、卫长公主、刘据云:“此语尔辈当深记之,无论何时,不可欺压百姓,只有心系苍生,方可有富贵永久。”

霍去病、卫长公主言喏,太子刘据,只有两岁,却像听懂了父亲的话一样,点点头,呀呀两声,引起众人一阵大笑,公孙贺道:“太子应允了陛下,天下万民之福也!”

刘彻用长满浓密胡须的脸,贴在刘据脸上,温柔的问:“据儿当真听懂父皇的话乎?”

刘据竟然点了点头。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赞曰:“太子玲珑,将来必是明君圣主。”

刘彻从碗中夹起一块豆腐,放在刘据嘴里。刘据津津有味的咀嚼起来。刘彻放下筷子,长叹一声:“看到此物,朕想起淮南王,想吾刘氏祖宗,亦不过沛国小民,高祖亦不过是泗水亭长,连衣食都不能自足,后在乱世中揭竿而起,建立大汉,留下本支子孙凡数千人,人人虽不能皆为王侯,却定是胜过寻常百姓,然自开国,所造反者,多是刘姓诸王。以刘安论,其文章,才华,百年无出其右者,如这豆腐,染料,必将流传后世千年万载,其功劳不亚于朕,奈何还人心不足,落得自尽身亡?”

诸人皆不言,因为这毕竟是刘姓宗族之事,作为外戚参与,则显得有诋毁离间刘家之嫌,作为毫无企图的卫家人,处在外戚的位置上,多说一句,都显得不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