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大王庄 > 六:牛马比君子
换源:


       牛棚有三个人,我大爷喂牛,第六村民自然组组长周长礼的父亲周东春喂马,王书记的父亲王承好喂驴。

从这三个人的身份看来,都是有社会支持的人,没有一定背景的人,这样的活是不好干的。

牛棚处建有用于值班人员睡觉房间,用来晚上给牛马驴喂草料。

第六村民组集中饲养生产队的马,牛,驴牲口有20多头,平常状态都是远远可以听到马嘶,牛哞,驴鸣,骡子叫,一副好不热闹的场景。

凡是来到大王庄问寻地方的人,或者是亲戚朋友要去大王庄,都是以牛棚为定位点给予指示,即是没有来过大王庄的人,顺着牛马驴的叫声,也能迅速的找到牛棚。

“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生产队除了用马架辕以外,其余都是用牛来充当耕地的主力军。

牛虽慢,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力量大,耐力久,从性格温顺以外,大人孩子都能驾驭,都说牛有一种牛脾气,其实牛是没有脾气的。

牛是勤劳和力量的象征,和勤劳朴实的老农民一样,我们村里的老驾驶手对待牛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们累了,或者是出汗了,一定要让他们歇一会儿再干。

我大爷这个人是使唤牛的老把式,特别是在牛耕地的时候,他都是自言自语的和牛对话,虽然我大爷这个人不善言辞,但他对牛说起话来是滔滔不绝。

说话的内容大都是他自己对生活对人的态度的想法,自己想不通的事情,也要和牛进行沟通。

村里有一头最老的黄牛,他不仅每年给我们村民生产组生下一头小牛,干活儿都是领航的,重点他是我大爷的倾诉对象。

我大爷说什么,老黄牛都是低着头,耷拉着耳朵俯首恭听。

当我大爷问他话的时候,那都是用抬头或者是低头表示肯定和否定,是的还叫上两声,表示对他个人态度的高度赞美。

我们村里的老年人,常用牛来比喻工作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那老实人。用来比喻不怕困难忠厚老实的村里干部和干事能人。

就是没有人拿牛,把娘们儿比作什么。

看到网上说有人把女人比作是水牛,意识是比较温顺,干什么事情都有耐心,爱流泪,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从人们将“牛马比君子,驴骡比小人”的传统比喻中,足以看出人们对牛马的尊重,不难看出人类与牲口的亲密关系和生活感情。

我大爷把自己喂养的牛都作为自己的家人一样,他把个人的私密感情都注入到和牛的感情培养当中,牛虽然不会说我们的语言,但是他是真的懂得我们人类的感情的。

也许老天爷故意不会让牛和我们人类一样说话,但是他绝对允许让牛听懂我们人类的话,领会到和我们人类之间的感情。

用我大爷的话说,就是你对他好,牛就会对你好,就会和你产生感情,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一样的,你对所有一切付出的感情都会得到回报的。

大爷在使役牲口,都是根据其体能和特长进行分工,特别能干的牛,要放在拉大套的位置,稍微弱一点的就拉一个偏套,主套和偏套是利用杠杆儿理论来设计的,就是在一根棍儿上,连接绳套铁圈定位不同,设计长短不同,来分配拉的重量不一样。

一些劳作比较长的老牛,都用作领垧,这些老牛都知道走到哪个地方拐弯儿,即使没有人跟跟着,他也能带领着其他牛顺利耕地。

在农村能使唤牛的都是能人,驾驭牲口也是个技术活。

使用多头牛拉的车叫多力车,需要选择一头老牛架辕。它力量较大,还要听话,要有经验的考验才能靠得住。

其余牲口在前头或侧翼配套拉车,稍微轻一点的车用一匹驾辕的牲口即可,驾驶人坐在牛腚后面,方便驾驭。

掌握牛行进方向的是拴在牲口笼头左右的两条绳子,这两根绳子有驾驶员来掌握,俗称“撇绳”,通过这个绳子可以来给前进的牛传递方向。

让牲口向右转拽右侧的撇绳,同时喊“越里”,让牲口向左转拽左侧的撇绳,同时喊“越咿”。

让牲口后退时,两条撇绳一起往后顿拽,同时喊“稍”。

让牲口停下来的口令是“吁”。

速度就靠驾驶员手里的一把鞭子,随着车把式“嘚驾”吆喝,牲口就会用力向前拉车,根据车把式命令的方向行进。

冬天的时候,牛棚是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在牛棚里面烧起柴火,有的把红薯闷在火底下,有的也把土豆放在里面,一边烤火一边吃着红薯和土豆聊天。

别人都说牛棚就像老养老院一样,老头老太中午还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起来牛棚取暖。

生产队有许多的玉米秸秆儿,是烤火的好材料,但是队长也有规定,绝对不能用麦秸烤火,因为麦秸还要用来喂牛喂马,用来引火都不行。

村里家常里短的事情都会在老头儿老太这里发酵,时常有一些普风捉影的事情特别多。

最近热议的事情就是三妮儿和德爷的男女关系问题,老太当中有人听娘们儿说到,魏国自从打工以后,德爷经常出入三妮的家里。

出入家里有无可厚非,医生去病人家里打针是正常的,可是三妮儿怀孕了,就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因为魏国已经出门打工九个月了,刚刚怀孕,怎么不让人怀疑呢?

三妮儿虽然个头儿不高,但是人长得比较水灵,脑瓜也比较好用,小嘴说话说来就来,他不得人缘的原因就是天天打扮的胡里花哨,把村里几个娘们儿的风头都压下去了。

嫉妒在娘们儿们之间的传染是很严重的,三妮儿长得漂亮还会说话,打扮时尚风流,就这一下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几十个娘们儿们在牛棚外面纳着鞋底儿,咬牙切齿的讨论着三妮的故事,他们那种眼观六路挤眉弄眼的表演特别丰富到位。

从牛棚挤出来的几个老太太,藏在一边偷听后,再把关于三女儿的信息贩卖到牛棚里面进行热烈的发酵。

娘们儿的讨论问题都是说最近的问题,都是讨论最近发生的一些令人可以讨论的新鲜事。

而牛棚老头老太们,他们那边讨论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他们是从现在说起,一直说到他姥姥那一辈儿听到的所有消息,把历史以来发生的男女关系问题,重新梳理到这个新鲜问题上来,上纲上线打比喻做总结。

别看他们自己的婆媳家庭关系没有处理好,但议论别人的事情头头是道,每个人都是明明白白的法官,个个都是宗教级的大神。

三妮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自己认为,自从他妈妈逼他换亲以后,感觉人生没有可以顾忌的,应该敞开了过,真真实实的让生活对得起自己,不能说不守妇道,但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想到这里,三妮儿穿的漂漂亮亮的,来到养牛大院儿,一屁股坐到老太老头儿的中间说,大爷婶子们看我今天漂亮吗?

老头儿老太他们被三妮的这个行动吓了一跳,看三妮的这个架势,就知道是来找茬的。

老头儿老太们也感觉到你自己是理亏的,各自起身,脸部露出尴尬的笑容,一边扑打着身上的灰尘各自回家。

三妮儿反而放开了说,大娘婶子们继续议论呀!你们不要走呀?避人没有好话,好话不用逃避人,天天在这里嚼我的舌头,还是把你们屁股擦干净再说吧!哈哈哈哈哈!

以后我天天到牛棚这边来,我看你们还在说我些什么,反正我老公出门打工一年多了,也赚了不少钱,我有的是时间陪你们唠嗑儿!

三妮儿把衣服撩起来,用巴掌拍着肚皮说,你们不要私下都在议论什么啦,看我的肚皮,我就怀孕了,还是一个野种,让你们家媳妇看好你们的儿子,不一定哪一天我就怀上你们家的孩子!

老头吓的跑的更快,他们自己还要顾及脸面,省的被别人知道,自己天天在议论女人的事情。

在农村,老头儿议论女人的事情,那都属于下作。

本地话

其实,不论男女,放下所谓的面子,没有什么生活不是自我的。

三妮不顾及没有关系,德爷却受不了,德奶奶可不是好惹的。

德奶奶站在牛棚十字路口,双手掐腰,挺胸仰头,扯开上海吵架嗓门开骂。

“,。,。,。,。,”此处省略三万六千字。

三妮开始不知道骂的是自己,再说她也听不懂上海话,后来打听才知道,德奶骂的就是自己。

三妮气不打一处来,客气的说,你因为我什么情况骂我?

德奶奶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自己急昏了头,忘记了这里是大王庄,上海话听不懂的。

德奶奶用山东话不会骂人,开始用普通话讲道理。

你这个狐狸精,为什么勾引我的男人?

勾引?我是比较尊重你的,不要听风就是雨。

你男人出门打工一年了,你给我说说怎么怀孕的?

你还是大城市人呢,这样的流言蜚语你也相信?

为什么他们都这样说?

你要是信她们胡说八道,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你指名道姓骂我不行。

你说说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魏国的。

你骗鬼吧!

骗谁死谁!我反正无所谓,你相信别人,你不怕丢人现眼就骂好了!

我天天骂,喝着茶骂,骂你七七四十九天。

有力气骂就好,随你便,还是那一句,不能题名道姓。

德奶奶开骂。

三妮笑着大声说,我怀孕怎么了?你要是非认为孩子就是德爷的,我也没有办法。

你个烂货!

你再说我烂,我就说孩子就是德爷的。

你承认了?

哈哈,一群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