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毒士皇子,老朱劝我冷静 > 第21章 老五太毒了!老朱很头疼!(第1更,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
换源:


       当天,南京城内一片哗然。

胡惟庸被处决的消息如巨石投湖,激起的波澜迅速席卷了整个朝廷与市井。

一时间,百姓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街头巷尾无不充斥着惊愕、疑惑和恐惧。

“那可是宰相啊!”

人们难以置信地低声交谈。

在许多人看来,尽管胡惟庸案情重大,但毕竟他曾是执掌朝政的丞相。

总以为能留他一条生路,至少不至于立斩于市。

而百官在得知胡惟庸被处决的真相后,更是个个脸色苍白。

他们难以想象,那位曾经权倾朝野、深受倚重的丞相胡惟庸,竟成了皇权巩固之路上的一颗弃子!

所有人都暗自揣测。

陛下这是利用完了胡惟庸就卸磨杀驴啊!

这样的手段令众人不寒而栗。

原本有些官员还认为胡惟庸只是配合皇帝上演一场震慑权臣的戏码,日后或许仍有机会翻身。

然而此刻。

当他们看到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时,心中的震撼无以言表。

官员们惶恐不安,深知皇帝朱元璋此次下手之狠辣。

不仅在于对胡惟庸个人的清算,更在于向天下昭示其整顿吏治、强化集权的决心。

在这场风暴中,无人能置身事外。

市井巷陌、街头巷尾,议论沸沸扬扬。

“听说了吗?那胡惟庸,堂堂一国宰相,竟然被皇上给杀了!”

“哎呀,真是不敢相信,这圣上为了稳固江山,连自家宰相都舍得下手。”

“可不是吗,都说伴君如伴虎,可这回看来,老虎不仅吃羊,连狼都不放过啊。”

平头百姓们对于皇权的威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以往对朝廷高层之事颇感遥远。

而今胡惟庸被杀,无疑将皇帝铁血无情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这场腥风血雨过后,人心惶惶。

一时之间,整个皇城气氛压抑到极点。

……

御书房内,朱元璋独坐案前,手中捧着刚刚眼线呈上来的民间舆论。

他面色阴晴不定,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对于百姓们议论纷纷。

将胡惟庸之死归咎于自己的狠辣无情。

认为是自己利用了胡惟庸的权欲和野心,打击淮西集团。

甚至将自己视为铁石心肠、不念旧情的君主,这让他感到无奈。

然而,当他想到这一切背后的策划者——老五朱橚。

嘴角不禁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赞赏老五在此次事件中的智谋与决断。

能在短短一周之内,就将原本可能延续数年的胡惟庸案干净利落地解决。

并借此机会极大地削弱了权臣势力,巩固了皇权,这实属难得。

“看来老五的确有手段。”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

“只是这口黑锅咱背得冤枉。”

“不过为了江山社稷,也值了。”

想到这儿,朱元璋看向书桌上的那封密信。

其上并无署名,但凭借字迹与内容,不用猜他就知道这是出自老五朱橚的手笔。

信中内容犹如一把锐利的剑,直指朝廷的核心——宰相制度。

信中提议,在胡惟庸案引发出巨大舆论波澜之际,可趁此机会废除宰相制!

以彻底消除权臣专权的可能性,并将更多的权力收归皇室,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

他凝视良久,心中暗自思量。

老五朱橚提议,精准地切中了朝廷内部腐朽的病灶。

其政治谋略之深、布局之巧妙,令他都感到惊讶。

胡惟庸案的处理过程如同一部精心编排的大戏。

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可见到老五那无形的手在操控全局。

从引发舆论风暴,到一举铲除权臣集团,再到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无一不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不过。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暗暗苦笑。

这份智谋的背后所展现的冷酷与决绝,也让他倍感压力。

三万人命如草芥,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成为了舆论指责的对象。

背负着“暴君”、“狠辣”的标签。

这种痛苦让自己这位铁血帝王也有点吃不消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有些暗自庆幸。

还好这次妹子不知道此事。

否则还不定得……

就在朱元璋正沉思之际,一道气冲冲的声音突然从御书房外传来:

“重八,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心狠手辣了!”

……

感谢18318..投来的月票!

跪求各位读者大大们能够给小弟投递一点鲜花,只要有鲜花,有打赏,有评价票,有月票,小弟愿意每天10更,20更!请所有读者大大们相信我的手速,作者在这里拜谢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