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至四十天:菜品新章,能力初显获认可
第三十五天:灵感乍现,新菜雏形藏心意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邢成义就醒了。他习惯性地活动了一下左手,伤口处的牵扯感已淡了许多,只有在大幅度弯曲时,才会传来一丝微弱的酸胀。想起前几天张师傅说“后厨要更新几道家常养生菜,你要是有想法,也可以试试”,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翻开手机里的菜谱收藏夹。
屏幕上,“鸡汤萝卜丝”“松茸炖品”的词条不停闪过,他突然想起王红梅之前说过“冬天喝碗热汤最暖身子”,又想到后厨最近新到了一批新鲜的白萝卜和干松茸,一个念头渐渐清晰:不如试试做两道汤品,再搭配一道清爽的热菜,既符合秋冬养生的需求,也能给同事们换换口味。
赶到后厨时,才七点半。他先去食材库确认了食材——白萝卜水灵灵的,表皮光滑;干松茸散发着淡淡的菌香;还有刚从市场送来的鲜活海螺,外壳泛着青褐色的光泽。邢成义心里有了底,开始琢磨菜品细节:鸡汤萝卜丝要突出“鲜”,萝卜要炖得软烂,汤汁要清亮;松茸炖品得讲究“养”,搭配西洋参既能提味,又有滋补功效;什锦海螺则要追求“爽脆”,搭配彩椒、荷兰豆,色彩和口感都丰富些。
“成义,今天怎么这么早?”张师傅推着食材车进来,看到他在食材库门口发呆,笑着问道。邢成义赶紧迎上去,把自己想做新菜的想法说了出来。张师傅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秋冬就该喝点热汤,你放手试,需要什么帮忙尽管说。”有了师傅的支持,邢成义更有信心了。
第三十六天:反复调试,鸡汤萝卜丝的“鲜”
上午九点,邢成义开始试做第一道新菜——鸡汤萝卜丝。他先从冷库取出提前熬好的老鸡汤,这是后厨的“秘密武器”,用老母鸡、筒骨慢炖了六个小时,汤汁浓郁醇厚。接着处理白萝卜,他拿起削皮刀,左手稳稳扶住萝卜,右手轻轻转动,薄薄的萝卜皮卷着圈落下,露出雪白的萝卜肉。
“萝卜丝要切得细而均匀,这样更容易入味。”他一边念叨,一边拿起菜刀,手腕微微用力,将萝卜切成薄片,再改刀成细丝。切到一半,左手伤口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麻痒,他停下来揉了揉,又继续切——为了让萝卜丝口感更好,这点不适不算什么。
切好的萝卜丝用清水浸泡十分钟,去除涩味。邢成义把鸡汤倒进砂锅里,大火烧开后,放入姜片、葱段去腥,再小心翼翼地放入萝卜丝,转小火慢炖。“火候很关键,火太大萝卜容易烂成泥,火太小又炖不出鲜味。”他守在砂锅旁,时不时掀开锅盖查看,汤汁渐渐变得奶白,萝卜丝也软塌下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炖了二十分钟,他尝了一口汤汁,眉头微微皱起:“鲜味够了,但少了点层次感。”他想了想,从调料架上取下一小勺白胡椒粉,轻轻撒进去,又滴了几滴香油。再尝一口,汤汁瞬间变得醇厚起来,萝卜丝吸饱了鸡汤的鲜味,入口即化。
“成义,怎么样了?”王阿姨端着洗好的青菜走过,闻到香味忍不住问。邢成义盛了一小碗递过去:“阿姨,您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王阿姨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汤太鲜了!萝卜丝炖得软烂,汤汁也不油腻,冬天喝一碗肯定暖和。”得到认可,邢成义心里乐开了花,又反复调试了两次,终于确定了最佳的炖煮时间和调料比例。
第三十七天:精雕细琢,松茸炖西洋参的“养”
今天,邢成义要试做第二道新菜——松茸炖西洋参。这道菜对食材的要求很高,干松茸需要提前用温水泡发,西洋参也要切成薄片,才能让营养充分融入汤中。
早上八点,他就开始泡发松茸。温水慢慢没过干松茸,原本干瘪的菌子渐渐舒展,水也变成了淡淡的黄色,散发着独特的菌香。泡发好后,他仔细清洗松茸表面的泥沙,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珍宝。接着处理西洋参,他用刀将西洋参切成薄薄的片,每一片都切得均匀透亮。
“炖品要用隔水炖,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邢成义拿出陶瓷炖盅,放入松茸、西洋参片,再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少许盐调味——他特意少放了盐,因为松茸本身的鲜味就很浓郁,盐多了会掩盖菌香。
把炖盅放进蒸箱,设置好温度和时间,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西洋参的量会不会太多?炖的时间够不够?每隔十分钟,他就会打开蒸箱查看一下,炖盅里的汤汁慢慢变得清澈,松茸的香味越来越浓。
两个小时后,炖盅终于取了出来。邢成义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汤汁清亮,松茸饱满,西洋参片漂浮在汤面上。他舀了一勺汤,慢慢喝下去,松茸的鲜、西洋参的微苦,还有淡淡的甜味在嘴里散开,口感层次丰富,喉咙里也暖暖的。
刚好张师傅过来巡查,邢成义赶紧盛了一碗递过去。张师傅喝了一口,点了点头:“不错!松茸的鲜和西洋参的补结合得很好,味道不腻,很适合秋冬滋补。就是西洋参可以再少放一点,苦味再淡些,客人接受度会更高。”邢成义赶紧记下师傅的建议,下午又重新试做了一次,调整了西洋参的用量,这次的味道果然更适口了。
第三十八天:大胆尝试,什锦海螺的“脆”
前两道汤品试做成功,邢成义信心大增,今天要挑战热菜——什锦海螺。这道菜的关键在于海螺的处理,既要保证口感爽脆,又要去除腥味。
上午十点,他从海鲜池里捞出几只鲜活的海螺,放在操作台上。处理海螺是个细致活,他先用刷子把海螺外壳刷干净,然后用刀沿着螺壳的缝隙,小心翼翼地把海螺肉取出来。海螺的内脏和尾部要去掉,只留下雪白的螺肉,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泥沙和黏液。
“螺肉要切得厚薄均匀,这样炒的时候才容易熟透,口感也一致。”邢成义拿起菜刀,将螺肉切成薄片,每一刀都精准利落。切好的螺肉用料酒、姜片腌制十分钟,去腥的同时也能让肉质更嫩。
接着准备配菜,他把彩椒切成菱形块,荷兰豆去筋切段,胡萝卜切成薄片,再准备好蒜末、姜片、葱段作为调料。一切准备就绪,他开始热锅倒油,油热后放入蒜末、姜片、葱段爆香,接着放入螺肉快速翻炒——螺肉很容易熟,炒太久会变老。
螺肉变色后,他迅速放入彩椒、荷兰豆、胡萝卜,大火快速翻炒。“火候一定要大,这样才能锁住螺肉的水分,保持爽脆的口感。”他一边翻炒,一边加入适量的生抽、盐、少许糖调味。最后淋上少许水淀粉勾芡,让汤汁均匀地裹在食材上。
一道什锦海螺出锅了,色彩鲜艳——红的彩椒、绿的荷兰豆、橙的胡萝卜、白的螺肉,让人一看就有食欲。邢成义尝了一口螺肉,爽脆弹牙,没有一点腥味,配菜也脆嫩爽口,味道咸淡适中。小刘刚好路过,看到这道菜,忍不住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邢哥,这菜也太好吃了吧!螺肉脆嫩,配菜也入味,比外面饭店的还好吃!”
第三十九天:正式推出,新菜受热捧
经过三天的反复调试,三道新菜终于正式推出了。早上,邢成义提前来到后厨,把三道新菜的食材都准备好,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中午十一点,客人渐渐多了起来。第一个点了鸡汤萝卜丝的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她笑着说:“天冷了,想给孩子喝点热汤。”邢成义赶紧把提前炖好的鸡汤萝卜丝盛出来,端到客人桌上。没过多久,服务员小周跑回后厨,笑着说:“邢哥,那位妈妈说鸡汤萝卜丝太好喝了,孩子喝了满满一碗,还问能不能再续一碗汤!”
听到这话,邢成义心里乐开了花。紧接着,点松茸炖西洋参的客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注重养生的中老年人。有位老先生喝了汤后,特意让服务员把邢成义叫过去,笑着说:“小伙子,这汤炖得不错,松茸的鲜和西洋参的补都出来了,味道很地道。”邢成义连忙道谢,心里暖暖的。
什锦海螺更是成了热门菜,几乎每桌客人都会点。有位年轻的客人一边吃一边说:“这螺肉太脆了,配菜也好吃,色彩也好看,下次来还点这道菜!”服务员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不停地往后厨传着“再来一份什锦海螺”“鸡汤萝卜丝加一份”的单子。
后厨里,邢成义忙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张师傅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欣慰地说:“成义,不错啊!这三道新菜都很受欢迎,你总算没白费功夫。”王阿姨也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行!这汤喝着暖和,菜也好吃,以后咱们职工餐也能跟着沾光了。”
第四十天:认可加身,闯荡路上添底气
早上,邢成义刚到后厨,就看到公告栏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恭喜邢成义师傅推出的‘鸡汤萝卜丝’‘松茸炖西洋参’‘什锦海螺’三道新菜广受好评,特奖励奖金500元,望继续努力!”
他愣了一下,随即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同事们看到他,纷纷围过来道贺:“成义哥,厉害啊!还拿了奖金!”“以后可得多做几道新菜,让我们也尝尝鲜!”小刘更是兴奋地说:“邢哥,我就知道你做的菜肯定受欢迎,以后我要跟着你好好学!”
张师傅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成义,这是你应得的!这段时间你为了这几道新菜,反复调试,辛苦没白费。以后继续加油,争取做出更多受欢迎的菜品。”邢成义点点头,眼眶有点湿润:“谢谢师傅,谢谢大家!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忙,我也做不出这几道新菜。”
中午职工餐,后厨特意做了邢成义的三道新菜。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夸赞:“鸡汤萝卜丝太鲜了,我喝了两碗!”“松茸炖西洋参味道很正,喝着很舒服。”“什锦海螺的螺肉太脆了,好吃!”邢成义看着大家吃得开心,心里满是成就感。
下午休息时,他掏出手机,给王红梅发了条长长的消息:“红梅,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做的三道新菜——鸡汤萝卜丝、松茸炖西洋参、什锦海螺,都很受欢迎,店里还奖励了我500元奖金!张师傅和同事们都夸我,我心里特别开心。想起刚开始试做的时候,反复调试了很多次,有时候手累得发麻,但看到大家喜欢,觉得一切都值得。现在我觉得自己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了,也更有信心把菜做好。等我再稳定一段时间,就接你过来,让你也尝尝我做的菜。”
没过多久,王红梅回复了消息,还发了一个开心的表情包:“成义,太为你高兴了!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你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我等着你接我过去,尝尝你的手艺。”看着消息,邢成义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心里充满了动力。
他拿出备忘录,写下今天的经历:“第四十天,三道新菜广受好评,获得奖金500元。感谢张师傅的指导,感谢王阿姨、小刘、小周还有其他同事的支持和帮忙。从试做时的忐忑,到推出后的受欢迎,再到得到认可,这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左手的伤口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做出更多美味的菜品,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为自己的闯荡之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窗外的夕阳透过排气窗,洒在后厨的操作台上,映出邢成义忙碌的身影。他知道,自己的闯荡之路还有很长,但此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于自己的努力,来自于同事们的温暖,更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他握紧了左手,伤口早已不疼,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力量。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在这座城市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