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书店,庄北望的表情归于平淡。
稿酬的事没有超过他的预估。
改开之前这段时间,从上到下,不论人,还是政策和制度都是混乱的。
有的是执行五六十年代的制度规定,有的是那特殊岁月的政策。
一直到80年之后才开始步入轨道。
庄北望写童话故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篇幅短小,一篇一个故事。
亏也不会太亏。
庄北望在等,等进入80年。
那时候稿酬会更改政策。
1980年,出版局制订《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对基本稿酬作了适当的提高。
著作稿每千字提高到了3—10元,翻译稿每千字提高到1—7元。
同时,恢复了印数稿酬,以按万册计算。
1984年,文化部颁发《书籍稿酬试行规定》。
基本稿酬由1980年的每千字3—10元提高到6—20元。
翻译稿酬由2—7元,提高到4—14元。
印数稿酬也作了调整,如印50万册的书,作者所得的印数稿酬由原来相当于基本稿酬的50%上升到97%。
除此之外,庄北望打算出名。却也没有打算太过出名。
文艺圈的名声就足够了。
太出名不好。
庄北望这会儿淡定了。
跟在后边的吴珊珊不淡定了。
就那一沓子文稿,就值那么多钱?!
庄北望写写字都比她爸吴建国一个月挣的都多!
吴珊珊咬着嘴唇,伸出手拽了拽庄北望后衣襟。
“北望,你真写故事挣钱了?”
庄北望回头,吴珊珊神情复杂看他。
“你不是看到了嘛。”庄北望笑嘻嘻说道。
吴珊珊不说话了。
抓着庄北望衣襟跟着走。
庄北望道:“其实写文章确实可以赚钱。”
这年头,靠写作发家的作者大把抓。
其中也不乏草根崛起者。
吴珊珊心思浮动,她爸的婚事已经定了。
过了元旦就娶人过门。
这些天吴建国都在日夜加班。
为的就是办结婚的事。
吴建国越来越奋斗,吴珊珊也越来越没了安全感。
她感觉,爸爸的心已经不在她身上了。
今天去厂里要钱买酱油还被吴建国骂了顿。
说她不够节俭。
“你想不想学着写故事?”
吴珊珊正想着心思,忽的听到庄北望问她。
“你……”
吴珊珊不可置信:“你愿意教我?”
那可是赚钱呀!
庄北望就这么容易要教她?
写稿子能赚钱在吴珊珊看来是了不得的事。
然而庄北望从来没有把这当回事。
写童话故事也只为了出名,好解决庄家老宅子那帮玩意。
至于赚钱,够他下一阶段计划的启动资金就行了。
写稿子太小打小闹了。
庄北望了看不上。
“不就几百块钱嘛。”
庄北望无所谓道。
吴珊珊好气,恨不得拿牙咬庄北望。
几百块钱你说的跟几分钱似的。
然而,她舍不得。
看着庄北望,吴珊珊仿佛看到天上的星星在她眼前闪。
一亮一亮的,她的心跟着都跳乱了。
吴珊珊不再看庄北望那张漂亮的不像话的脸。
低着头问道:“为什么教我写故事?”
庄北望抬头看天,星光满天。
“因为你是吴珊珊。”
吴珊珊小手攥紧了衣襟。
呼吸都快停止了。
庄北望什么意思?
难道他也喜欢我?
庄北望脑海里回忆着原著里吴珊珊的一切。
可怜,可恨。
但是也聪明有心机,而且漂亮。
庄北望不否认见色起意。
他想试试,如果从一开始有人伸出手。
吴珊珊会不会走上另一条路。
那样,未来也是很不错的帮手。
吴珊珊脑子一团浆糊。
“北望,我……”
抓住庄北望手的刹那,吴珊珊清醒了。
即将出口的话拐了个弯。
“我害怕。”
庄北望诧异的看了看,虽然天黑了。
可月光如水,朦胧的照亮了大地。
“你胆子怎么这么小?”
庄北望不疑有他,好笑说:“那吴叔叔不在家,你怎么照顾小军?”
吴珊珊低头不说话。
嘴角勾了勾,抓紧了庄北望的手。
任由庄北望在前边带着她走。
现在不是时候。
吴珊珊告诉自己。
最起码,得和庄北望并肩走才可以说那句话。
到了巷子,两人各回各家。
吴珊珊一进门,吴小军就嚷嚷:“姐,你怎么才回来?我都饿死了。”
吴珊珊没好气说:“家里不是有饼子吗,你怎么不吃?”
吴小军委屈道:“那饼子你没热,太硬了,我不想吃。”
“离了我,你就饿死吧。”
吴珊珊气的骂了句。
洗手开始做饭。
吃了饭,吴珊珊洗了锅碗。
犹豫了下,拿着作业和课本出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