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清晰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靖麟,你到底怎么了?”我把人放在躺椅上,摸了摸她的额头——不烫,又捏了捏她的手指——没有反应,而且她呼吸均匀,皱着的眉头也放松了下来,看上去像是睡着了一般。
就在我一头雾水,纠结着要不要去医院之际,袖中的引魂铃突然发出一道柔和的银光。那光芒仿佛会流动一般,将躺椅上的人儿包裹了起来。
我松了一口气,暂时放下心来。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个“闲人”,这丫头每次不请自来,就会添乱。我立刻拉下脸,转头瞪了她一眼:“你又巴巴的跟来作甚,你会看病?”
“这个,我……真不会……”小莹尴尬地摇了摇头,诚惶诚恐地看着我。
“算了,不和你一小丫头片子计较,”我叹了一口气道,“正好,你帮我好好看着你苏姐姐,我去请个会看病的来。”我刚准备起身去找青昱,门外又出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璃鸢,”我忍不住勾唇一笑,“来得正好!”不愧是靖麟手下的第一得力干将,麒麟神山当仁不让的女战士。她可比莹龙族那一无是处的丫头片子强太多了!
而且,好巧不巧,我要找的人跟着她一起来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稀客呀,许久不见,山主近来可好?”我看着一身青衣的公子,忍不住感慨。我这双眼睛,全靠青昱精湛的医术,才得以重见光明,我心里一直是感激他的。
“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青昱瞟了一眼我的短发和风衣,“星君这个样子,还挺不习惯。”
也是,来的都是“老熟人”,我挥手布下结界,又变回了一身白衣广袖的样子。
“嗯,还是这样看着顺眼!”青昱莞尔一笑,狭长的狐眼里多了一丝戏谑,点着头又道,“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你还是先来看看病人吧。”我把两人请进店里,招呼小莹去泡茶。
吾与春风皆过客,君携秋水揽星河。
三星在天客在远,红豆抛尽相思折。
且以弱水许山盟,山高水远千千褶。
怜少欢薄别梦浅,谁立红楼演离歌?
突然想起来,《红楼梦》里林黛玉没尝出梅花上的雪水这段有何深意?
妙玉讽刺黛玉连梅花上的雪水都吃不出来,意思无非就是——我这是好东西,你品不出来是你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首先,你得证明这个“梅花上的雪水”真的是个泡茶的好东西,才能证明妙玉说的是对的吧?
那这个“梅花上的雪水”是泡茶的好东西吗?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经》,陆羽,唐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煎茶水记》,唐,张又新
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大观茶论》,宋,宋徽宗。
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煎茶七类》,明,徐渭
从古到今,公认煎茶就是泉水第一。其它水都不配和泉水相提并论,除非你实在找不到好泉水。
妙玉的说法是完完全全和正统茶道在唱反调。
这里说个细节,那就是对妙玉泡出来的茶,只有一个人给了正面描写,是谁呢?
贾宝玉。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
除了宝玉,同样吃了茶的贾母、宝钗、黛玉居然都没有正面描写。一个字都没写她们的正面反应。
贾宝玉的反应,那能信吗?
一个平时亲近不得的美少女放下矜持,又笑又亲自给他斟茶,就是马尿宝玉都能喝出玉酿味来好吧
来,再看黛玉那句: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觉不觉得就很微妙?
贾府这群小姐之间是很喜欢商业互吹的,详情请看每次诗会。后面黛玉湘云联诗,妙玉心情好帮她们续了半首,她们两也是吹妙玉吹到天上去了。那么,这里黛玉宝钗的沉默就显得如此特别。
不止水,茶具挑选上妙玉这段也很微妙。
妙玉给宝钗黛玉用的喝茶茶具是“斝”,这东西,你要是去百度一下就会发现,它一般是铜铸的酒器。
茶具,茶铫、茶瓶,磁砂为上,铜锡次之。妙玉拿出来的茶具却是铜的,但。就算不是铜的,也绝对不是瓷器,因为文里明确说了那两只茶具上镌了字,瓷茶杯肯定不会有人这么干。
除了材质,还有颜色。
不说特地拿出来待客的,妙玉自己日常用的茶具是绿玉斗,首先,这东西是绿的。
但古人正统茶具审美是什么?
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注酒亦然。惟纯白色器皿为最上乘品,余皆不取。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绿色的茶盏会影响观赏茶色,大多数人是不用的。但妙玉日常用的却是绿色的茶盏。
再来就是泡茶流程。从文里看,妙玉应该是第一道水就泡了茶,给宝黛钗三人喝了。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去取杯。
一句话的功夫,刚烧开的水,直接冲的茶。亲,你不熁盏吗???
错误的泡茶方法,错误的茶具,错误的水……这泡出来的茶什么味儿我都不敢想。
你当然可以认为就像妙玉说的,黛玉是大俗人品不出高洁的梅花雪水。
但我也可以认为,黛玉宝钗是被难喝惊到了,又不好意思当面吐槽,只能沉默着一言不发。
吹,实在是吹不动!
黛玉这个人形吐槽机想到刚才贾母的反应——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此时她心里可能在想:难怪老太太喝了两口就给别人了,这什么玩意儿啊!。
“这也是雨水?”
“刚才老太太也喝的这鬼玩意儿?”
在妙玉发表自己的高见后,二女一言不发,只有一句“宝钗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翻译一下,宝钗表示我和妙玉无话可说。
为什么宝钗这种社交达人这会儿都哑火了?
换成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装逼,你还很清楚她装的逼是错的,你大概也是这种反应。吐槽不礼貌,戳穿更是没必要,但去附和她,不好意思做不到,你又不是我祖宗。除了微笑不说话赶紧跑,还能有什么反应呢?
妙玉的判词怎么写的?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妙玉欲出世,但她从来心就不在空门,她是被逼着遁入空门。后文她给黛玉湘云续诗,自我认知根本不是什么出世人,直接就是我们闺阁女子。
就像对茶道。你说妙玉花了心思没有?花了啊。古董拿来当茶盏,费劲收集旧年雨水梅花上的积雪。但她用心了没上心,她泡茶这一节,乍一看花里胡啥,什么苏东坡用过的茶具什么梅花上的雪水,风雅的很,唬人的很,其实定睛一看全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从她泡茶的细节就能看出她根本不懂茶艺,她对茶艺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喜好。
妙玉嫌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脏,但从她的判词来看,她这个出家人活的远不如乡下刘姥姥清醒。
《增广贤文》里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很多非议。
去反驳,去辩解,去争论,只会让自己内耗不已,事情也会越描越黑。
不回应,不搭理,不解释,外界的言论再盛,也影响不了你的生活。
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也受过诸多非议。
当年拍电影,有人讥讽他“三脚猫功夫”;后来做美食节目,又有人说他“滥竽充数”。
对于这些非议,蔡澜始终都是入耳不入心。
别人说别人的,他则继续忙着写书、旅游,去各地品尝美食,活得潇洒而随性。
后来有网友问他,如何看待别人的负面评论?
蔡澜只回了四个字——不理没事。
其实,褒也罢,贬也罢,过眼云烟一刹那。
若为了这一刹那的争议,而耗费尽唇舌去辩、去解释,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黄永玉早些年也一直被一个叫范曾的画家诋毁。
那人说黄永玉的画“崇洋媚外”,嘲讽黄永玉是一个二三流的画家。
还在自己的画中,把黄永玉丑化成一条狗,被洋人牵在手里。
可黄永玉对这些事情从未回应过,他照旧画画、读书,看山看水,仿佛从没听过这些刺耳的声音。
渐渐的,这些言论就自己消散了,而世人对黄永玉的喜爱却依旧没有减少半分。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在世,被人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别人的谈论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在这世间,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被误解;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遭到质疑。
与其置身是非之中,被别人的非议左右言行,不如任由他人评说,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不辨是非,方得大自在。
当你不争不辩时,你周边的嘈杂之声都会远去,你便能不被世俗所扰,真正活得悠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