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相依,否极泰来,无知会让灾难避无可避,但也会让好运猝不及防。
我们需要经历一些曲折,才能最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得狠心无情,在很大的一个层面上是因为自己遭受到了伤害,或者当一个人觉得失望时,那么他们的内心里往往就很容易滋生出一种疏离的感受,从而将自己最为强硬而强势的一面给透露出来。
当然,若是彼此能够相处得愉悦,那么便能够将自己内心里最为柔软的一面来展现出来,和谐相处。
犹记得,年少时大人总爱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心里总会朴素地认为:人,懂得越多越好。
但随着年纪渐长,信息爆炸式地充斥着我们的视听,我突然觉得,知道的越多,反而却无所适从。
知道的越多,心中越是顾忌,行动上越是畏手畏脚;知道的越多,人却更迷茫,找不清生活的方向;知道的越多,越是中了“知识的诅咒”,被知识本身所蒙蔽,有理却更说不清楚……
于是,有些时候,不知道,反而成为了一种庆幸,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这或许是个听上去反直觉的认知,毕竟我们总是害怕由无知所带来的决策失误、良机错失、憾事发生,但我们也不必害怕无知,因为不知道,很多时候反而是一种幸运。
靖麟有一位好友,记得周围人所有的生日,自己却从来不过生日。
有一次,她来宠物店找靖麟叙旧,靖麟好奇地多问了一句她生日是什么时候,她说是七月中旬,顿了一下说又说:“不必记着,我本来就不爱过生日。”
这话说了,让人觉得更奇怪了:一个人好好地,为什么会不爱过自己的生日?
在我死缠烂打之下,她勉为其难道出了始末:在她十六岁生日那天,奶奶早早起来为她做了一大桌子菜,爷爷也跑去提回来一个大大的蛋糕,舅舅舅妈们都回来一起吃她的生日宴,连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都特地打来电话祝她生日快乐,并表示礼物等他回来就补上。
当时特别开心,觉得那一刻非常非常幸福。直到晚上宴会散去,回家路上,母亲拽着她的手一语不发。她敏感地察觉母亲似乎不开心,小心翼翼地问:“妈妈,你不开心吗?”
母亲看了她一眼,终于冷笑道:“哟,你现在想起我了?刚还不是挺开心的么?你怎么开心得起来啊?你的生日就是我的受难日!”然后母亲开始细说那天她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有多么冰冷,婴儿体重超重半天生不下来有有多么痛苦,最后不得不剖腹,那个刀疤究竟有多长……
说着还掀开衣服强行让她摸一摸肚子上那道狰狞的伤疤。
那一刻她既难过又惊惧,心里涌现出巨大的恐慌与愧疚,呆愣当场,不知道该作何动作与言语。
说到这里她突然停住,沉默良久,又偏头认真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真的认为,我的出生是一种罪。”后来,她再也没有办法坦然过自己的生日。即使长大后明了事理,懂得人情,清楚生育是个人选择,无需让孩子背负,却也回不去曾经的快乐了。
知识拥有着诅咒:当你知道一件事之后,就再也退不回不知道时的心境与状态了。
所以想要无知,因为无知,所以快乐仍然纯粹;因为无知,不会轻易被影响、被改变;也因为无知,无需背负愧疚与罪责,无法释怀,无法逃脱。
不知道,所以惊喜!
其实生而为人,哪有什么全知全能。充其量,只是在有知的范围内努力通过学习来扩宽自己见识的边界罢了。面对宇宙,面对自然,面对未来,我们从来都无知。
我们只是害怕由不知道而导致的灾难,害怕人生突然滑入深渊,害怕前路没有希望,于是总想拽住点什么,好让自己不会坠落。但是啊,请放轻松。因为无知会让灾难避无可避,但也会让好运猝不及防。
因为祸福总是相依,否极一定泰来。
我们只需要一点耐心,不被焦虑裹挟,不被绝望摧毁,在还有余力的时候踏实努力,量力而行,静待低谷被时间带走,也静待好运在不知道的地方悄悄酝酿,准备到来……
“云麒,你和昆仑君到底说了些什么?”下山的路上,靖麟不依不饶的问我。
离开了终年积雪的昆仑山,秋意便越来越浓。
上秋山,与闲为伴。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
又到了金桂飘香的季节阳光温暖,落叶秋分生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也会有如期而至的希望记忆中,秋天的风是桂花味的,走在桂花铺满的小道上,寒意袭来,香味弥漫。
现在,可以把秋天的味道带回家了,细心养殖一盆桂花。其花香馥郁,远飘万里,它的颜色素雅高贵,清爽利落,清新脱俗。桂花的花语是:崇高、吉祥、美好与忠贞。
“你看,那边有一片桂花树,不如,我们挖一棵带回去!”我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我当然不能告诉她事情的严重性,搞不好这丫头又要胡思乱想了。
靖麟显然不吃我这套,她瞪了我一眼,大踏步走上前去。
“你可以哄不好我,但你不能不哄我!”这句话仿佛写在姑娘脸上,我叹了口气,追了上去。
仲秋,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来时像春梦一样,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总是这样,活得越自由,走得越从容,你就会明白:与其在繁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不如还生活一片清净,把时间用来取悦自己。
爱因斯坦说:“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积极的人,似乎总有一种力量,可以于挫折中奋起,于苦难中坚强。这是一种勇敢,亦是一种智慧。与之为伴,受其影响,我们也会心生能量、积极阳光。因此西塞罗才说:“朋友是另一个自己”。
人这一辈子,对朋友的选择,往往就是对人生的选择。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
东汉末年,南阳郡的文人朱穆和刘伯宗自幼相识,契若金兰。
朱穆出身寒门,见多了贪官污吏鱼肉乡里,立誓要做一个为百姓请命的清官。
刘伯宗是朱门之后,受父亲影响,只想做个大官,光耀门楣。
后来两人都踏入了仕途。
朱穆出任侍御史,他刚正不阿,经常弹劾宦官权贵。
刘伯宗却在权力的漩涡中沉沦,投靠十常侍,卖身求荣。
当时,朝廷内外的忠臣早就对十常侍积怨已深,谋划除掉这群宦党。
朱穆多次上门劝说好友远离奸党,却总是无功而返。
眼看着好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自己却无能为力,朱穆非常伤心。
直到刘伯宗为了前途陷害两人的恩师,朱穆才醒悟过来。
于是他写下这首著名的《与刘伯宗绝交诗》,自此二人分道扬镳,再无往来。
三年后,十常侍被袁绍诛杀,刘伯宗也因此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论语》中写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如果对方不愿意听你的忠告,那就不要再劝了,再劝就是自取其辱。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多劝无益。
让他去选择,让他去承担,让他去流血,让他如他所是。
要知道,成年人的觉醒,永远不会发生在岁月静好的时候。
作家水木然说: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小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长大了,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只想着去改变别人。
后来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生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妄图改变别人的价值观。
有些南墙提醒不了,只能自己经历。因为未知,所以专注;因为未知,所以无畏;也因为未知,所以不必去想,而是去做,行动了,一切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