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承瑾端着醒酒汤站在回廊上,痴望着眼前这一幕恬静美好的画面出神。他曾在徐州柳河巷的那方小院中见过那棵栾树下的秋千,来到北平后,便照着记忆中的样子亲手在这院中搭建了这一架秋千。
秋千搭好,叶承瑾却从未允人在上面坐过,空荡荡的秋千孤零零地挂在海棠树下,叶承瑾总觉得欠缺了什么,心中空落落的。如今见到月夕慵懒自在地秋千上荡着,叶承瑾才恍然惊觉心中原本空缺的部份已被填满了满足和欢喜。
叶承瑾手中的汤碗倾斜,碗中的醒酒汤洒在了手面上,吓的他一激灵,才赫然从痴望中惊醒了过来。
苗苗远远地看到了叶承瑾,大声地呼道:“公子,公子......”
叶承瑾快步走上前,将手中的醒酒汤递给月夕,说道:“酒喝多了些,把这醒酒汤喝了,免得头疼。”待月夕饮下醒酒汤后,便学着苗苗的样子轻轻地推动着秋千。
苗苗抿嘴一笑,乖觉地端着碗退了下去。
秋千上,月夕悠然惬意地享受着这样松驰的感觉;秋千旁,叶承瑾的眼睛如同丝线一般粘在月夕的身上,随着秋千的弧度轻轻晃悠,连呼吸都跟着慢了下来。
“阿夕,你说你曾经许了我三个承诺,只要不伤天害理且你能办到,便绝不食言,可还算数?”叶承瑾突然说道,声音虽轻,却字字掠过月夕的耳朵,让她听的清清楚楚。
月夕脚尖点地,手指勾着绳索,腰肢轻拧旋身,衣袂飘飞间,已是稳稳落在叶承瑾的面前。
月夕眉眼弯弯,目中流露出一丝好奇来,说道:“自是算数,阿瑾可是要我兑现一诺了?”
叶承瑾目光如炬,像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一般,说道:“是的,阿夕,我想要你答应我,从今日开始,无论你要做什么,都不要再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不论我是否恢复记忆,我都愿意陪在你的身边,所以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相信我,我会永远支持你,永远和你一起面对!”
他说的那么真挚,那么恳切,让月夕原本带着笑意的眼眸,渐渐漫上了一层柔软的水汽,把眼睛衬得更加的晶亮,连带着眼尾都染上了几分红,像是被揉碎的晚霞落进了眼里。
月夕直直地看着叶承瑾,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答应你。以后不管我做什么,我都不会轻易涉险。阿瑾,我愿意,我非常愿意......”
月夕的“愿意”并没有说的完整,但是她和叶承瑾都清楚她说的是什么。
这一刻,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再也没有隔阂,那种信任便像是雨后初晴时穿透云层的光,干净又热烈,赶走了两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孤独和不安......
......
及笄典礼后,尉迟女官传皇帝圣谕,宣燕王妃徐妙云携世子朱高炽、郡王朱高煦、永乐郡主朱玉宁进京朝贺,对燕王朱棣却是只字不提。
燕王府中早对朝贺之事有所准备,这厢明旨下来,虽未提及朱棣,却也并不意外。燕王妃格外忙碌,带领着府中诸人做着最后的检查,将疏漏之处一一补齐,确保朝贺之事万无一失。
叶承瑾本已向燕王妃和朱高煦辞行,便准备回去贺兰山与家人团聚。可当他得知此次永乐郡主朱玉宁也要进京朝贺之时,他便预感接下来的行程必会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