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则天新传 > .4
换源:


       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经营,武则天在洛阳宫里每个月的收益达了十几亿两甚至几十亿两银两。这为她在洛阳宫里的长期稳定地养老生活提供了很充足的保障。

做为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她除了呆在宫里逸享天年之外,有时会和宫女们一起外出,去看看民间的日常生活与各家的家长里短。为了方便,她让身边的宫女在闹区和郊区分别买了府邸,不是很大,精巧舒适。这样在宫里住的闷了便去闹市或郊区的院子里住一住。在别人看来只是一个悠闲的有钱老太太来度假。

为了方便居住,在闹市或者郊区的院子附近方圆一里内的店铺她全部让人花钱买下来,包括集市和酒楼。这也确保她在宫外居住时的花销能更方便。每次她来这两处院子居住时,她都会让人在附近的寺庙门口持续施斋,施粥,施布,及施常用的文具用品和常用书籍,每天向民众每样各赠一千份,包括附赠碎银数千两(一人一两)。主要面向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和身无所依的各种人士。对这些人有的施斋,有的施粥,有的施布,有的施文具,有的施书籍,都会附赠碎银一两。凭各人的需要,每人每天只能同时最多接受三样。每个地方每次她通常住一星期左右。每个月都会外出住一两次。

同时她还喜欢穿上普通民妇的着装和同样装扮的宫女一起去贫民区转一转,和那里上了岁数的老妇人聊一聊各家的家长里短。这比听那些命妇们说孙子又长牙了,孙女又长高了,儿媳太能花钱,或儿媳太懒啥也干不来可有趣多了。虽然她们会有各种抱怨,但看到有人愿意听也会将各种日常见闻当趣事来讲。虽然讲着讲着总会报怨几句,但武则天总能从这些唠叨中听出对把日子过好的无限期盼和展望来。她们常说的口头禅就是:“要是……就好了。”每当听到这里武则天都从老妇人们的眼睛中看到发自内心的渴望与生活的动力。这种眼神让她感受到了这些老人们对不太如意的生活仍充满的无限眷恋和憧憬。所以每次聊完天她都会从口袋里掏出几颗包装精美的糖果让说了半天话的老妇人润润嗓子。老妇人们总会满眼带着笑意地高兴接过糖果,然后随手又给了听到糖果而跑过来的孙子孙女们。有的老妇人会随手放到口袋里等着家人们回来一起吃,有的老妇人会直接剥开来品尝一颗。这时她们脸上的笑容也令人印象深刻,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笑容,在那份笑容中可以看到她们一直藏于心中的对生活的那份期待。那份真实令人感同身受。于是武则天令身边的宫女不定期地派人扮成卖货的俩口子给那些比较困难的老妇人悄悄送些小礼包,一小包糖果,一小包点心,几样鲜果,几棵鲜菜等。虽不管大用,也能时常令人有些小惊喜和小确幸,与那些对生活仍充满念想的人们一份温暖和慰籍。当然要让老妇人们的小确幸真能给她们带来好心情,老妇人们的生活环境周围的某些在在需要及时清理一下,比如等货郎俩口子走后,会有眼尖的混混来直接伸手拿走。武则天嘱咐了人专门盯着,这种人一旦出现了就会有人出面狠狠地教训一顿,直到他再也不敢为止。因此卖货郎俩口子悄悄送给老妇人们的小礼物再也没人敢有所觊觎。老妇人们虽然不知道这一切的缘由,但还是很喜欢穿着民妇着装去跟她们聊天的这个老太太。

有些眼尖的老妇人则把武则天当成了许愿菩萨,总是喜欢在聊天时许愿说些“要是……就好了”的话。对此武则天也不会每次都帮,还是要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因为她知道“了愿”是为了“了”,而不是为了“贪”。能让人生出许多贪念的帮助其实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的。人一旦心里有了贪念,痛苦也就随着产生了。这就不是在帮人,反而是在添堵了。帮人要恰到好处,这不仅是对人性的了解,也是对人心的把握。

在郊区的老妇人儿孙多的幸福多,烦恼也多,儿孙少或只身一个人的则日子会困难一些。这可不是几颗糖,几块点心就能帮到她们的。这时武则天会让随身的宫女们帮着老妇人归整好住处,开出房前屋后的一小块够用的土地出来,种些瓜果菜蔬,养些鸡,门口种些花草,屋后种些桑和麻,能够自己纺线织布够自己用就好。平时不定期地送上一些米面油和碎银两,日子不求人便很是省心自在了。当然老妇人们种养的东西会有人专门上门收购,这省了她们总往集市跑,拿去摆摊了。

这些市区,郊区的老妇人们并不都只会聊天,有些人的女红不错,有的人的厨艺不错,有的人花养的好,有的人能做剪纸,玩具等各种的工艺品。对这些能干的老妇人,武则天会让随身宫女派出卖货郎俩口子去捎些常用品,或收购一些女红,工艺品等,包括养的花和做的点心等。当老妇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时,她们的轻松愉悦能由内而外地让人感受到的。

武则天和老妇人们常常聊天,发现当老妇人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时,她们对生活的智慧和感悟也能更容易地被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聊天的话题也就越多,心情也越轻松开朗起来。武则天把聊天的内容整理改编成《天天聊天记》,然后印成了书册,放进书店里售卖。也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又将老妇人们改编成一个个故事,取书名《晚霞满天》,印成了书册售卖,结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了一时的畅销书,也为她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

到了武则天的孙子隆基当了皇帝,李白进京,贵好醉酒,又有安禄山当异姓王时,武则天给隆基皇帝送了些熏鹿肉,四颗大珍珠及一坛清酒。隆基皇帝把熏鹿肉赐给了安禄山吃,把一颗大珍珠送给了李白,把清酒送给贵妃。然后,安禄山吃了熏鹿肉老老实实地回了西域,李白带着御赐的大珍珠离开了京城,贵妃喝了清酒后也不跳霓裳羽衣舞了。武则天又让人送来了一本她用金粉抄录的《心经》。隆基见贵妃的次数也少了。国舅杨国忠被外调任职,解了相权。一场风起云涌随霓裳羽衣曲的停歇也自行消散了。

太平女皇来到洛阳时,本打算另建一处宫殿。但武则天觉得她这个闺女不太愿意被约束,自己住难免有各种疏漏。便让她闺女住前女,她住后面,既不互相打扰,又能互相照应。太平女皇在前面宫里住了一阵,觉得不自在,还是另起了一处宫殿,又建了一座皇庄,才算安稳自在地住了下来。太平女皇每月供奉与武则天是一样的,但她比武则天去过更多的地方,更会花钱和享受生活,因此除了每月供奉外,隆基皇帝奉她为母,还额外地赠了百亿两银两,及黄金十万两。因此够她花好一阵子了。武则天也每月从各种收入送她亿两银两,因此她每月的收入是足够她的花销的。武则天每月在宫里办花展,办素斋宴,及看女团们的歌舞表演,太平女皇也来凑趣,搬来许多各种名花,国内外的都有。搬来了就不搬回去,并放在这边养着。看完女团们的歌舞表演后,她会叫上会挣钱的青年才俊们及各行业精英一起聊天,品茶,既聊美食,也聊各种挣钱的项目。武则天多是在一旁听着,很少掺与去讨论。在她看来,种地或店铺都是更为稳妥的挣钱方式。太平女皇的身边更吸各种优秀的人才,因比武则天也并不约束她。

武则天的作事风格是喜欢一力承担,而太平女皇则是喜欢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她俩用不同的方式,为以后的养老做着规划。武则天喜欢热闹,看看歌舞表演就好,也喜欢安静,她不喜欢人多,更不喜欢说许多她不熟悉内容的高谈阔论,因此每次看完表演后,太平女皇和其他人高谈阔论时,她会和命妇们到一边休息去了。太平女皇虽是她闺女,但并不需要她操心什么。上了岁数后,武则天觉得命妇们的聊天也没那么无聊了,即使她们爱花钱,有点懒也没啥问题,她只要在听这些时不会打瞌睡,就说明她还没有那么太老,没那么老的讨人嫌了。虽然她没有什么感受,但那些村里和里弄里的老妇人们可没向她少讲这些事,因此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是满好的。她已很少去闹市的里弄或郊区的乡村里找那些老妇人们去聊聊天了。一来已听过许多,不会再感到新鲜,二来精力不似从前,嫌麻烦,三来去见故人虽然一样变老,难免相见两厌,彼此不想互添麻烦。所以武则天更多时间呆在宫里,养养花草,看看账本,听听皇庄和各店铺的汇报。她现在已不需要很多钱,但各处经营的顺畅,收成好,收益高还是让她很是高兴。

随后,花展也办得少了,宫里换走了一批上了岁数的,招进了一些年纪轻的。有时她想虽然她用银子养着她(他)们,但这么年轻守着她这么个老太婆真是蹉跎岁月。于是她主动地减少了存在感,让这些年轻人有别的事情可做。她把生活区放在后面,与前面隔开,把前面的空间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花展区,画展区,素斋区和歌舞表演区。然后每天定时对外开放,进来观看一次交一两银子。素斋区的品尝是要再具体付钱的,其他的观看则不需再付费。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看累了就在素斋区吃东西,一份素斋有不到一两银子,也有超过一两银子的,因此每一天下来,收入在两三万两左右。一个月也有几十万两至上百万两银两。宫女内侍们都在前面忙活,后面的生活区只留了一小部分人。有时武则天简装之后带着同样简装的宫女走入到人群中去,南来北往的人并没有感到不同,因此武则天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法子,又热闹又不打扰生活,不出门也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看着人来人往也觉得自己似乎更有精神了。

当武则天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时,峨眉的师太和女道长一起来告诉她,她俩人要回峨眉去了。因为这里白天人太多,已无法让她们安心地在这里清修了。武则天觉得这样也很好,便同意了。她问师太和女道长有什么还要嘱咐她的,师太说:“红尘富贵已享,何须再做留恋?”女道长说:“人多之处气机很繁杂,不可久居。要想清静,还是山高密林处,方养道心。”武则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在师太和女道长辞别后,便收拾了行李,带了随身宫女内侍和护卫,去寻那山高密林之处潜心安静清修去了。

一边旅游,一边寻访,终于还是寻得一处清静之地,很快找人来修了院子,便安顿住了下来。太平女皇听说之后,第一时间第一个赶了过来看,觉得环境确实很不错,便在旁边的地方修了院子。又找人在附近开了一大片地种植各种作物,安排了护卫在路口。这样山上便没有其他人可随意来,便真正的清静没有了打扰。这样母女俩在山上清静地修行,渐渐有了成效,并不断地提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