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万代 > 第三章、入咸阳
换源:


       叶浩也没有给他们许什么加官进爵的诺言,一是容易搞得像造反一样,二是至少在叶浩的认知之中,这两个人不管对自己是什么看法,但对秦国应该是足够忠心的,所以在这种大是大非上,叶浩相信他们不会做出什么不顾大局的事。

叶浩接着吩咐:“蒙将军,王将军,今日点齐三千骑兵,明日我与蒙将军一同赶回咸阳,此处就由王将军你暂时全权掌管。”

王离可能心中有其他的想法,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和蒙恬一齐道:“末将遵令!”

吩咐完了两位将军,叶浩又将目光转向下方的使臣。

“你照常赶回赵高的身边,就向他汇报说我已经自尽,蒙将军被收押,清楚吗?”

使臣知道,这是要自己当间谍了,但这时候哪敢说不,只能急忙的应道:“小人遵命。”

然后叶浩又点了使臣的两个随从,说道:“你们两个明天和我一同赶回咸阳。”

“而你们其余人,只要做好了我吩咐的事,不仅之前的罪责既往不咎,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都可以获得封赏。”

听到叶浩提到他们的家人,使臣更不敢不遵从了,才来这里不过一天,这位公子的铁血手段使臣算是领教到了,不知道是怎么会有“为人宽仁”这种传言的。

全部吩咐完,安排好,叶浩没有耽搁,当即就让众人各行各事,使臣们今天肯定是回不了的了,叶浩也就安排他们好好修养一晚。

几人一出门,就看到了之前被拖出去的那个随从,早已不成人样了,此时几个军士正在那里清理血污碎块,叶浩走过的时候还颇有兴致的来了一句,“干得不错。”

蒙、王两人虽不至于感到恐怖,但见到眼前的场景还是有几分不适,见到扶苏公子如此信步洒脱,仿佛早已见惯了此等场景,两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言的感觉。

而其后的使臣和他的随从们则完全被眼前的场景惊吓到了,不少人都感到一阵反胃,在那里干呕了起来,使臣本人虽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但也是脸色惨白。

叶浩三人来到军营,叶浩才发现自己刚才好像失言了,因为军营里差点凑不出三千骑兵来,秦国的军队主要还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战国之中只有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骑兵比较多。

叶浩要是把三千骑兵都带走了,那这段时间长城军团面对匈奴的骚扰就比较被动了。

蒙恬也建言:“公子,若我们率三千骑南下入咸阳,恐王离将军难以应对匈奴善骑者。”

叶浩点了点头,三千骑兵也没有这么快能够集结,在叶浩的示意下,先集结五百骑。

看着眼前威武雄壮的骑兵,看来秦始皇陵兵马俑并没有过多的夸张,至少秦朝的骑兵确实人高马大的。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朝没有马镫,个子小的人上不去,也不好控制马匹,所以骑兵都是大个子。

作为一个活了十几世的穿越者,叶浩自然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这才想起来秦朝没有马镫这件事,难怪骑兵这么少。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

“蒙将军、王将军,我大秦铁骑威武雄壮,士兵皆高大,弓弩之利匈奴更是难及,为何我大秦铁骑却难以奈何匈奴骑兵?”

蒙王两人不知道扶苏公子突然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常识吗?但还是回道:

“匈奴人儿时便能骑羊,引射鸟鼠,少长,便射狐兔。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乃天生善骑者,我大秦骑兵此不如也。”

叶浩摇了摇头:“非也,我大秦铁骑虽未幼年得骑,但乃天下善骑者,何以至弗如甚远,吾认为,乃器具不足也。”

说完之后,叶浩召来军中工匠,向他描述了一番马鞍、马镫的形式和作用,在军中从业的果然都是能工巧匠,很快就领悟到了叶浩的意思,召集几个人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而叶浩则在一旁不时的给出一些意见,蒙王两人听到叶浩和工匠的交谈之后也都恍然大悟,原来公子说的器具不足是这个意思,在此之前众人的思维都是中原骑兵不如匈奴等塞外民族的骑兵。

一是由于服饰,也是当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是由于没有从小接受训练,但从未想到从马鞍这些辅助工具上入手。

因此两人也都十分期待工匠做出来的这个器具会是什么样,在众工匠的合力之下,很快,一套骑具便做了出来。

召来一匹骏马,将骑具换上,叶浩直接翻身上马,手持秦弩,斜挎短剑,有了骑具的辅助,叶浩的双手可以轻易的离开缰绳,操控弓弩,连射几箭,皆命中大树。

见到叶浩娴熟的马技和箭箭皆中的技艺,众人皆高声喝彩。

在马上耍了一会,叶浩下马看着自己的命中率,不忍直视的摇了摇头,一是这个初制马具还不是这么好用,二是秦弩叶浩用起来也还不太适应。

但在蒙恬、王离等人看来,已经惊为天人了,在此之前,骑兵上马之后,只能依靠双腿夹紧马身稳定身躯,这种骑马方式,骑兵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在马上作战杀敌,而是首先保证自己能够安稳地骑在马上,不被颠簸下来。

此外,视线还很容易受马头遮挡的影响,不利于辨别方向,除了要时刻用双腿夹紧马身外,还必须用一只手握住马缰来控制马匹和保持身体平衡,哪能像叶浩这样轻易的双手离缰,还能稳稳当当的来一场骑射。

两位将军心中也是难耐激动,在叶浩下马之后两人也是先后上马感受了一番,好不快意。

可怜原本的马主人只能望眼欲穿的看着两个大将军,一个公子肆意的蹂躏自己的宝马,等到他们都耍完之后,也顾不上失礼,急忙的登上自己的马匹一阵炫技,看得周围的士兵满眼羡慕。

“哈哈哈,有此器具相辅,北击匈奴指日可待,公子万功于国。”

蒙恬难掩心中的激动,对着叶浩行礼道。

王离心中更是激动,有此器具相助,公子和蒙恬又都要前往咸阳,可能短时间都很难回来,立下万世之功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向自己招手。

“吾此乃小才,两位将军若能北击匈奴,还黎民百姓一个太平,才是立下万世之功业,在此之前,需千万保密,切不可让匈奴窃去。”

“谨遵公子沼命!”

其他的事情自然就不用叶浩操心了,蒙恬和王离两人很快便安排好了一切,军中工匠通宵达旦的制作,由于这几样骑具并不怎么复杂,很多有相关手艺的士兵也能参与制作,所以一晚上备齐五百套骑具还是很可能的。

等第二天一早,果然,在众军士的通宵努力之下,五百副简制骑具都准备好了,人高马大的骑兵齐聚在校场之上,好不威风。

而使臣们也没有耽搁,在叶浩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便也率着自己的随从赶回始皇车队。

叶浩和蒙恬则率领五百骑和使臣的两个随从携带着五天的军粮南下,一路之上尘土飞扬,宛若一道黄龙直奔咸阳而去。

路途之中,又有一路兵马,从大军之中分出,奔着始皇车队的方向而去。

骑在马上,虽日夜加急,骑具也比较简陋,但叶浩的感觉却还不错,得益于始皇下令修建的大基建工程,刚修建夯实好的直道也十分平整,至少在叶浩历经的十几世中,少有几个朝代的道路能相比。

五日之后,叶浩等人已兵临咸阳城,得益于扶苏这个国之储君开路,一路上基本畅通无阻,没有受到阻拦,而此时的咸阳还没有修建城墙,更是方便了叶浩做事。

进入咸阳,将众军士安置好,叶浩就回到了扶苏的府邸老神在在的安坐着,如果叶浩不知道秦始皇此时已经驾崩了,那肯定不能这么玩,容易给当成叛逆分子,但没办法,谁让叶浩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件事呢,那么先到咸阳就是他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