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蒙恬蒙大将军,此时好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
除了蒙恬之外,蒙武、李斯、冯去疾等帝国重臣也都在这里,虽然他们脸上也难免显现出几分焦急之色,但都只是安静的跪坐在两旁,没有像蒙恬一样。
正中央的首座之上,自然是坐着当今的大秦皇帝-扶苏,相比其他人的焦急而言,叶浩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还在淡然的喝着茶。
“蒙将军,朕心中自有算计,你赶紧坐着吧。”
“陛下!”
看蒙恬的架势还想继续劝谏,叶浩没办法,只好加重语气又喊了一声“蒙太尉,先坐下。”
此时的蒙恬早已被叶浩封为了太尉,成为了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
听到叶浩那高了几分的音调,蒙恬即使有再多的话想说,也只能先听令坐下。
看着蒙恬回到座位之上,叶浩知道他的心里依然有很多的意见,其他几个帝国重臣虽然都没有开口,但叶浩知道他们心中也十分不赞同这条命令。
早在叶浩的命令刚刚下达的时候,这些重臣就已经直言上谏过了,只是叶浩没有听,依然我行我素的下了命令,而此时,随着数十万刑徒即将到达咸阳城,作为太尉同时又是和扶苏关系最近的蒙恬又在此继续上言,希望叶浩能下令让阻止这些刑徒进入咸阳城。
咸阳城中百姓加军吏总共估计也就不过百万左右,现在一下子涌入数十万刑徒,真要是起了什么反心,估计这颗国家的心脏得被扬了。
叶浩倒是一点不担心,首先,是因为史书上记载,秦国快灭亡的时候就是靠着章邯率领这群刑徒差点翻了盘,如果史书上记载没有错误的话,说明只要给予一定的恩惠之后,这群人是很好控制的。
第二则是因为经过这段时间叶浩下达的各种政令施行之后,这些刑徒对秦帝国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很多人都已经在开始向往以后的美好生活了,这样一群拥有希望的人,叶浩可不觉得会有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进入咸阳之后放着好好的良民不当,当什么反叛分子。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也很好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叶浩才敢下令将这些刑徒调来咸阳。
跪坐在下首的章邯,才是在场的众人之中最忐忑的一个,作为少府,章邯是在场之人之中和这群刑徒接触最多的,自然知道了刑徒们目前是不太可能反叛朝廷的,但作为这群刑徒的直接管辖人,章邯又害怕真要出了什么意外自己不得被抄家灭门啊。
叶浩扫了一眼众人,知道他们的心里想什么的都有,也懒得和他们解释,直接开口道:
“诸位爱卿,你们也都别在这里坐着了,这条命令我是不可能收回的,你们还不如赶紧下去安排妥当,不要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才是正事。”
刚开始的时候,叶浩和这些大臣们说啥还喜欢装得文绉绉的,后来发现那样说话自己也累,他们也累,后面有啥要说的就直接大白话了,没想到大家还挺喜欢这种说话方式。
见皇上开口散场了,众人再有什么千言万语也只能憋回去,纷纷起身向叶浩告退之后便下去安排去了。
章邯也正准备起身离开,却又被叶浩叫住了。
“章少府,你留一下。”
听闻此言,章邯没办法又只能坐了回去。
而还没离开的几人,也都用眼神瞟了章邯一眼,暗自猜测皇帝还有什么事要单独和他说。
等到众人都走了之后,叶浩这才开口道:“章少府,朕安排给你的事都办妥了吧?”
听到叶浩的问话,章邯立即挺直了上半身,拱手作揖道:“回禀陛下,臣都已经办妥了。”
叶浩点了点头,章邯的办事能力他还是放心的,便没有细问,挥了挥手,让章邯也退下了。
叶浩所说的这件事也不是什么隐秘的大事,修建完骊山陵之后,除了数十万刑徒之外,还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也留在了这里,而叶浩让章邯所做的事就是安排好这群秦帝国的高端人才。
而这,也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一幕,在无数能工巧匠的协作之下,叶浩心中所想几座咸阳标志性建筑被他们构思了出来,并绘作了一幅幅施工图。
无数的刑徒在他们的指导之下热火朝天的干着,为这几栋帝国建筑添砖加瓦。
在这个过程之中,叶浩也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滑轮组的运用、三合土的制作等等。
这些工艺极大的提升了工地现场的工作效率,也让无数工匠对皇帝陛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原来二世皇帝不仅仁德布于天下,没想到对这些奇淫技巧也有所钻研。
好在秦朝的时候虽然法家独大,但也依然还是属于百家争鸣的时期,咸阳城中的这些朝廷重臣也不全是法家的拥趸,拥有其他学派思想的官员也并不在少数,所以对叶浩登基之后的种种行为虽然反对者不在少数,但同样的,也有不少的支持者。
感受到这一点之后,叶浩感觉秦始皇没有历史上流传的这么独断专行啊,不知道是不是真像鲁迅说的那样“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比较可惜的是,秦国不知道为啥,对于史书记载这一方面实在是不咋重视,就叶浩现在这地位,想了解一下自己的老父亲生平做了些什么事都没法了解。
因为根本就没有专人记载秦始皇的日常,就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些记载,但也记录得十分得简要,要没有扶苏的记忆和旁人诉说,叶浩根本搞不明白是写了些啥事,真是服了。
发现这一点之后,叶浩当即就下令增加了好些编制,扩招了一大批史官,不仅让他们记载朝堂之上发生的大事小事,各郡守那里也都派了一批史官过去。
事后叶浩又感觉这样会不会不太对劲,郡守们不会以为这批史官是我派去监视他们的吧,别到最后发展成锦衣卫了。
当然,这群史官最后发展成什么样,那都是后话了。
而现在,新招的这群史官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充分、切实的记载了自新皇登基之后发生的种种事件。
就叶浩此时站在高台之上观看下方无数的刑徒工作的情形都被记载了下来。
看着一旁的史官奋笔疾书,叶浩有点好奇,想看看写了些啥,就开口说道:“严太史,可否给朕一观?”
一听这话,严太史立马停下了动作,将手中的竹简卷好,毛笔收回笔筒里,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陛下,若此次臣给您看了,以后您一定还会再看,那样的话所有史官以后在进行记载的时候都会讳言,这样记载的史书,后人怎么能够相信呢?”
听到严太史这么一说,到给叶浩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叶浩就这点好,挨打就要立正,当即正色向严太史道歉道:“严太史所言极是,是寡人思虑不周让太史为难了。”
听完叶浩说完这话,严太史又立马展开竹简,拿出毛笔开始记载了起来。
叶浩寻思,看严太史这架势,应该不会记载什么不好的内容吧,虽然依然好奇,但也只能压制在心底了。
“章少府,这几座楼宇估计要多久才能建成?”
“禀陛下,大约要一年左右才能建成。”
叶浩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多问。
将这群刑徒拉到这里来修建楼宇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叶浩也是想借此机会让他们熟悉咸阳这边的环境,和这边的居民提前有个接触,等到这些楼宇建造完成之后,能更快的融入到这座城池之中。
在叶浩的示意之下,章邯并不只是让刑徒们修建楼宇,也让他们在周围搭建房屋、开垦荒地,这几十万人的加入,让整个咸阳城的范围都向外扩张了一大圈。
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强度也不高,基本上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又有工钱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每晚都会有很多刑徒到城中来消费,早已和城里的商贩们熟识了。
当然,事情的发展也并不是这么顺利,即使针对这场大迁徙叶浩下诏书颁布了很多的法令,也有着大量的兵士协调,但几十万人的涌入,对这个古老的城市依然造成剧烈的影响。
其中爆发的冲突更是不可胜数,尤其是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廷尉府和他下属的部门每天都人满为患,要处理的案件多得不可胜数,咸阳城中刚刚因为大赦天下基本清空的监狱几乎又被装满了。
不过叶浩可不是那种烂好人,会给多次机会,机会只有一次,不懂珍惜那可就怪不得谁了。
凡是在此期间犯罪的人,无论是谁,全部按照律令处置,该砍头的砍头、该贬为奴隶的贬为奴隶,一阵雷厉风行的操作下来,一大批人被惩处。
尤其是很多刑徒,刚刚看到人生的希望,结果就因为一时放纵犯下了罪,又重新被贬为奴隶,这一辈子几乎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