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追源者不弃 > 第十九章 筹备葬礼
换源:


       苏黎世郊外的清晨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刘臻将车停在一条荒芜的小径尽头。副驾驶座上的林远仔细比对着手中的旧地图与GPS定位,眉头越皱越紧。

“根据父亲密码解码的坐标,应该就是这附近了。”林远摇下车窗,望向远处被藤蔓覆盖的建筑轮廓,“但那看起来不像实验室,更像是个废弃的农场。”

刘臻熄火下车,晨间的冷空气让他精神一振:“克劳斯擅长伪装。记得阿尔卑斯山那个气象站吗?”

兄弟俩穿过齐腰深的杂草,向那栋破败的建筑走去。林远突然蹲下身,拨开一丛茂密的野草,露出底下崭新的车辙印。

“有人来过,”刘臻警惕地环顾四周,“而且是不久前。”

主建筑的门锁已被破坏,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悄声进入。内部与破败的外表截然不同——虽然积满灰尘,但结构完好,甚至还有电力供应。

“看这里。”林远指向地面,一串清晰的脚印通向地下室入口。

地下室的门是厚重的钢制结构,锁具明显被专业工具破坏过。刘臻小心地推开门,手电光照出一条向下的混凝土阶梯。

阶梯尽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空间: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齐全但布满灰尘,显然已废弃多年。工作台上散落着纸张,一台老式电脑的电源指示灯还在微弱地闪烁。

“这是父亲的笔迹。”林远拿起工作台上的一本笔记,声音有些发颤。

刘臻环视实验室,目光落在墙上的白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代号:“普罗米修斯计划”。

突然,角落里传来细微的响动。兄弟俩立即警觉,刘臻示意保持安静,慢慢向声源靠近。

一个身影从设备后面踉跄走出,是个六十多岁的男子,衣衫褴褛但眼神锐利。他举着一把扳手,警惕地盯着他们。

“你们是谁?是克劳斯派来的吗?”老人的声音沙哑但坚定。

刘臻缓缓放下手电:“我们寻找刘建明,我们是他的儿子。”

扳手“哐当”落地,老人震惊地后退一步:“建明的儿子?这不可能...他从未...”

经过短暂而紧张的解释,老人终于相信他们的身份。他自我介绍是陈博士,父亲当年的研究助手。

“你父亲预感到自己可能遭遇不测,让我在这里守护实验室。”陈博士带领他们深入实验室内部,“他说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找寻真相。”

最里面的房间是个安全室,需要双重验证才能进入。陈博士提供了生物识别,刘臻则输入了父亲笔记中的密码。

气密门缓缓打开,露出一个令人震撼的空间——整面墙都是文件柜,中央的工作台上放着几十本研究笔记。

“这就是‘普罗米修斯计划’的全部资料,”陈博士郑重地说,“你父亲毕生的心血。”

几个小时的翻阅让兄弟俩越来越心惊。父亲不仅研究中和方法,还详细记录了克劳斯网络的运作方式、核心成员,以及一个更可怕的真相:克劳斯计划通过三代人的时间逐步控制全球关键机构。

“他称之为‘潜移默化工程’,”林远翻着一份时间表,“目标是在一百年内实现全球范围的意识导向。”

刘臻则发现了一份特殊名单——被安插在各领域的“休眠资产”,其中一些名字令人震惊地包括现任政府高官和跨国企业CEO。

“我们必须立即通知莫里斯。”刘臻正要拿出卫星电话,却发现没有信号。

陈博士摇头:“这里是个法拉第笼,专门屏蔽信号。克劳斯的人可能就在外面监视。”

他们决定分批将最关键的文件带出去。第一次传输时,刘臻注意到远处树林中有反光——可能是望远镜或狙击镜。

“我们被监视了,”他低声警告,“但不能一直困在这里。”

陈博士提出一个方案:实验室有一条应急通道,通向三公里外的一个农场。他可以引开监视者的注意,让兄弟俩带着文件离开。

计划冒险但可行。陈博士故意从正门出去,制造噪音吸引注意。兄弟俩则从应急通道悄悄撤离。

通道出口隐藏在农场的谷仓里。他们刚呼吸到新鲜空气,就听到远处传来的汽车引擎声。

“快走!”刘臻拉起林远,向预定会合点奔去。

迟雪安排的接应车队准时到达,兄弟俩刚上车,就看到两辆黑色SUV疾驰而来。

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在乡间小路上展开。最终,凭借当地警方的协助,他们成功摆脱追踪,但陈博士下落不明。

回到安全屋,兄弟俩立即开始分析获得的文件。真相比想象的更加惊人:克劳斯不仅试图控制供水系统,还已经渗透进了教育体系、媒体网络,甚至宗教组织。

“他在下一盘百年大棋,”迟雪视频接入,面色凝重,“目标不是控制我们这一代,而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高峰的发现更加令人不安:“交叉比对显示,多个国际智库和政策研究机构都受到克劳斯资金的影响。他们正在 subtly改变公共话语方向。”

莫里斯决定召开紧急国际会议,但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多个代表团对指控表示“需要更多证据”,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刘臻接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是一张老照片:父亲与一个陌生女子的合影,背后写着“最后的警告”。

林远认出照片中的女子是年轻时的母亲:“这意味着...他们一直在监视我们的家庭。”

压力越来越大。第二天,国际刑警组织收到正式抗议,要求停止“无根据的调查”。显然,克劳斯的网络已经开始反击。

面对重重阻力,兄弟俩决定采取另一种策略:不直接对抗,而是公开父亲的研究成果,让科学界自己判断。

他们选择了父亲生前最信任的《自然》期刊,提交了部分研究成果。审稿过程异常迅速,论文被接受发表。

论文发表的效应立竿见影。科学界哗然,多个研究机构开始独立验证父亲的研究。压力转向了那些试图阻挠调查的人。

在此基础上,莫里斯成功争取到扩大调查的授权。国际特别工作组正式成立,兄弟俩被任命为首席科学顾问。

工作漫长而艰巨,但逐渐取得了突破。三个月内,十七个国家的供水系统被清查,十二个潜在风险点被消除。

在最后一次行动中,他们突袭了克劳斯网络的最后一个已知据点。在那里,他们发现了最完整的计划档案,以及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克劳斯已经去世五年,但他的系统一直在自动执行和调整计划。

“他创造了一个能够自我演进的系统,”林远分析核心服务器后得出结论,“就像数字形态的永生。”

面对这个发现,工作组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彻底摧毁系统,另一部分则认为应该研究它背后的技术。

刘臻想起了父亲笔记中的一句话:“最危险的武器也可以转化为最有效的解药。”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不摧毁系统,而是重编程它的目标,从“控制”转为“保护”。

经过激烈辩论,方案获得通过。在林远的领导下,技术团队开始了这项历史性的工作。

重编程过程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当最后一个代码修改完成时,系统显示新的使命:“全球保护计划启动。监测并中和所有已知意识控制威胁。”

站在控制中心,望着大屏幕上开始运转的新系统,刘臻轻声对弟弟说:“父亲终于可以安息了。”

林远点头,眼中含着泪光:“我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是以他最希望的方式——不是通过对抗,而是通过理解和转化。”

离开控制中心时,夕阳正好。兄弟俩知道,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斗争终于画上了句号,但守护世界的使命将永远继续。

新的旅程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这一次,他们知道不是独自前行。父亲的精神永远指引着方向,而他们开创的道路将为后人照亮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