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征战在明末 > 第094章 新政
换源:


       一听闯王吕谋不再分田给百姓,田见秀就疑惑:“耕者有其田,分田给百姓,不是天下百姓最能接受拥护的吗?”

吕谋点头又摇头:“耕者有其田,的确是安定天下发展生产的最好手段,但百姓是弱势群体,豪强欺凌抢夺,他们无力反抗,最终他们的土地还是会失去,被兼并。

日常急需,他们就会变卖土地,获得一时的应急,就又会将土地被人兼并。”

对这事,三叔深有同感:“闯王说的对啊。我们村原先一个有地人家,就因为后辈好吃懒做,最终将田地一块块的卖光了,最终成为流民死倒。”

“对,造成土地兼并最大的恶根,就是土地私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铲除这个恶根,施行土地公有。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处置土地,赏赐给谁土地。没有人有权,处置买卖土地。只有实行土地公有,不许任何人私自买卖,才能保证无论到了什么时候,百姓们都有一口饭吃,才能保证百姓,都有一把柴烧。”

屋子里所有的人,眼光都亮了。

但田见秀还是谨慎的提出:“耕者有其田,让百姓获得自己的土地,是收买民心的良方妙药,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手段,将天下的百姓聚拢在我们的身边啊。”

吕谋就道:“我们用极其低廉的地租,将土地分配给百姓。然后告诉他们,他们的土地虽然不允许他们私自买卖,但可以传承给子孙,世世代代永久耕作。难道这还不能满足天下百姓,对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的渴望吗?还不能够为我们争取民心吗?”

田见秀闻听,一拍大腿:“这个办法真的好。这就是不是私有土地的私有。在保证百姓们拥有自己祖祖辈辈可以传承的土地的同时,又能保证他们的土地不被兼并,保证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有一口饭吃,一把柴烧。如此,天下再无流民。那么所谓三百年轮回宿命论,也就从根子上破了。”

“是这样的。所以我决定,废除大明的户籍制度,人再不分三六九等,每日无论男女老少,均分20亩土地。为了不再出现官府盘剥百姓,奴役百姓那害人的赋税,我规定,咱们的官府不再无偿强迫百姓服徭役,官府的一切开销与营建,全部采用雇佣的制度。”

三叔皱眉,虽然他是苦出身,深恶痛绝官府的徭役制度。但现在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苦人了,他已经是闯军集团核心的人物了。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未来巨大的政府开支,让他不无担心自己的财政转眼就破产,于是询问:“那这笔钱从哪里出?我们的军费从哪里来,未来新修水利道路,营建民生那笔费用从哪里出?这都必须考虑清楚。我们绝对不能再出现大明财政崩溃,什么都做不了的状况出现了。”

三叔提出的问题很尖锐。

为收揽人心,可以废除旧朝廷的许多腐朽害人的制度,但也不能不考虑到财政的支出平衡。

大明的土地兼并,造成了这个农业大国财政的崩溃。

不说别处,单单是这条黄河,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加固了,每年都会发生黄河决堤,一旦决堤,就会淹没数省,在流民遍地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批的难民。他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只能挺而走险。

而如果朝廷财政宽裕,能拿出一笔银子来修缮各地的水利,那么这场大旱天灾,也绝不至于造成现在这种灾难。

当然了,各地水利失修,各地不再搞民生基础建设,也是东林党人执政的灾难。

东林党人面对贪污腐败,他们有一个奇葩的借口,那就是官员们手里掌握了新修水利,营建民生的巨款,当然就能引起官员们的贪污。

为此,他们的解决办法也非常奇葩,不是用督察院锦衣卫等等,那些不信任君子们的机构监督。而是不让官员们经手金银,当然他们也就没有金银可贪了吗。这不就从根子上,解决了贪污的问题吗。

“对于三叔的担心,我已经有了全盘的考量。为此我规定,每亩土地按照贫瘠,划分为三等,然后一等地,每年每亩政府征收地租两钱,再加征两钱代役钱。这样的负担百姓能承受得起吗?”

三叔再次回归他农民的身份,一拍大腿:“一亩好田只收四钱银子,这样的地租可比现在,那高到要人命的每亩土地三两银子,强上太多。这样也就可以保证,咱们的官府能够有充裕的收入支持了。”

在这个年代,正常年景一亩土地平均能产麦子四百斤,也就是三石多点。折算成市场价格,应该的出产是二两六钱,如果扣除四钱的地租和代役钱,百姓们就可以过上富足的日子。

但是且不说天灾减产,现在的大明土地的的收取,已经达到了三两四钱银子,种一年地赔一年钱。再加上那无休无止自费的徭役怎么能让人活?

但即便是这么高的赋税负担,却没有增加朝廷财政的收入,反倒是财政在连年减少。究其原因,就是被贪官酷吏们层层克扣贪墨了。

“而为了避免这些钱被层层加码,避免朝廷政令不下农村,我规定,咱们的官府,废除包税制度,而采取真正官府直接管到乡村。在乡村依旧设立里正村长,但他们并不负责收税,而是仅仅负责协助官府管理地方。为此咱们的官府机构中,专门成立一个税务衙门。收取来的税银,不再经过各级官吏,而是直达中央。”

田见秀是有见识的,立刻对这个政策喊好:“这样就避免了层层加码,层层贪墨。我们的政策也能直达百姓,让中间的官吏不再有机会欺上瞒下。”

一道一道新的政令形成,这将是吕谋未来的大政方针,未来政策的核心基础。

这样的会议整整开了三天,将所有能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加以整理完善。

一身疲惫,却显得亢奋的吕谋做了最后总结:“我们的政策一旦推出,还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但土地归公,永不加赋,是雷打不动的核心,谁若敢突破这个底线,即便是有天大的功劳贡献,我们也一定要推翻他。”

众人郑重点头认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