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约定
1998年8月20日,农历六月二十九,豫东平原的热浪还未褪去,县城医院的产房里却弥漫着紧张又期待的气息。戴国远在走廊里来回踱步,手里攥着的毛巾早已被汗水浸湿,耳边不断传来妻子吴秀玉压抑的痛呼。“戴师傅,别慌,嫂子胎位正,肯定顺利。”护士端着器械盘经过,笑着安慰道。戴国远点点头,喉结滚动着说不出话——他这辈子没什么大志向,开着一家小小的五金店,只盼着妻儿平安。
“哇——”响亮的哭声穿透产房的门,戴国远猛地冲到门口,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护士抱着一个红扑扑的婴儿走出来,眉眼弯弯:“恭喜啊,是个大胖小子,七斤重,母子平安!”他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指尖触到那柔软的胎发时,眼泪刷地就流了下来。吴秀玉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却带着笑意:“国远,给咱儿子取个名吧。”戴国远看着孩子明亮的眼睛,想起自己一直念叨的“光宗耀祖、睿智通达”,轻声道:“叫光睿,戴光睿。”
戴光睿的童年是在五金店的叮当声里度过的。吴秀玉在店里支起一张小床,他就躺在里面,听着父亲敲敲打打的声音入睡。街坊邻居常来逗他,说这孩子眼睛亮,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2005年,七岁的戴光睿到了上学的年纪,戴国远咬咬牙,托了不少关系,把他送进了河南洛阳的重点小学——那里的教学质量好,他盼着儿子能走出县城,见更大的世界。
开学第一天,戴光睿背着崭新的书包,站在教室门口有些怯生生的。班主任牵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走过来:“光睿,这是刘林芳,比你小一岁,以后你们就是同桌啦。”戴光睿抬头看去,女孩穿着粉色的连衣裙,皮肤白皙,眼睛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笑起来的时候脸颊上有两个浅浅的梨涡。“你好,我叫戴光睿。”他小声说道。刘林芳脆生生地回应:“我知道你,爸爸说你是从县城来的,我带你去看我们的图书角吧。”
后来戴光睿才知道,刘林芳家世不一般——她是汉章帝刘炟之子河间王刘开的直系后裔,家里还保存着泛黄的族谱。但这些对七岁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他们在意的是课间一起跳皮筋,放学路上分享一颗糖。刘林芳的哥哥刘成方比他们大五岁,已经上五年级了,总是带着一个叫王若冰的漂亮女生来学校门口等林芳。“哥,你是不是喜欢若冰姐姐呀?”林芳拽着哥哥的衣角打趣。刘成方的脸瞬间红透,慌忙推开她:“小孩子别乱问,快跟光睿回家。”戴光睿站在一旁偷笑,看着夕阳把两个少年的影子拉得很长,心里懵懂地觉得,喜欢大概是件很害羞的事。
2004年农历六月十四,戴光睿正在刘林家下围棋,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光睿,快回来!你妈妈生了,是个弟弟!”他扔下棋子就往家跑,进门就看见襁褓里的小婴儿,皱着眉头像个小老头。吴秀玉摸着他的头说:“给弟弟取个小名吧。”戴光睿盯着弟弟挥动的小手,脱口而出:“叫伟伟,希望他以后长得高高的,很厉害。”那天晚上,他趴在床边看了伟伟很久,觉得自己突然成了大人,要好好保护这个小小的弟弟。
日子像门前的洛河水,不急不缓地流着。戴光睿和刘林芳几乎形影不离,放学一起写作业,周末一起去公园喂鸽子,就连下围棋时,林芳总能精准地猜到他想走哪一步。“光睿,你怎么总让着我呀?”林芳捏着棋子问。戴光睿挠挠头:“因为你赢了会笑,比我自己赢了还开心。”林芳的脸颊泛起红晕,把一颗大白兔奶糖塞进他嘴里,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
2007年,九岁的戴光睿上了三年级,班里转来两个新同学——陈俊英和吴嘉琳。吴嘉琳被选为班长,梳着利落的马尾,做事雷厉风行;陈俊英则文静内向,总是坐在座位上看书。一次数学课上,戴光睿被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急得抓耳挠腮。吴嘉琳悄悄把草稿纸推过来,上面写着清晰的解题步骤,还画了个加油的小人。陈俊英也凑过来,轻声说:“其实换个思路就行,你看……”那天课间,戴光睿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了三盒方便面和几个白面馒头,在操场的树荫下分给她们吃。刘林芳拆开方便面调料包,倒了大半包粉包,又喝了一口冰镇可乐,眼睛弯成了月牙:“太好吃了!光睿,你真大方。”戴光睿看着她满足的样子,自己啃着馒头也觉得格外香——他从小就爱吃雪米饼、牛排,还有妈妈做的羊肉火锅,但那一刻,馒头配着她们的笑声,成了最难忘的味道。
这一年,戴光睿参加了学校的作文比赛,写的《我的同桌林芳》得了特等奖,拿到了100元奖金。他攥着钱一路跑回家,兴奋地举到吴秀玉面前:“妈,我得奖了!”吴秀玉笑着摸他的头:“我们光睿真厉害,想要什么奖励?”戴光睿想了想,拉着妈妈去了小卖部,买了一大包雪米饼,又给伟伟买了个玩具车,剩下的钱全都给了林芳:“你买零食吃,这是我赢的奖金。”林芳没要,反而从兜里掏出一块玉佩,上面刻着小小的“芳”字:“这个给你,是我家传的,保平安。”戴光睿小心翼翼地收好,贴身戴了很多年。
2008年,戴光睿升入四年级,遇到了一位姓周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学识渊博,看出了他对文字的敏感,常常在课后给他讲唐诗宋词,把自己珍藏的《唐诗三百首》借给她看。“光睿,你看‘床前明月光’这一句,李白写的不是简单的月光,是乡愁。”周老师指着诗句说。戴光睿似懂非懂地点头,晚上趴在桌上默写,林芳凑过来:“我也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个孩子头挨着头,在台灯下一句句地念着,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温柔得像一层纱。
升入初中后,学业渐渐重了起来,戴光睿和刘林芳虽然不在一个班,但每天早上还是会一起上学,他帮她背沉重的书包,她帮他整理凌乱的笔记。刘成方和王若冰已经上了高中,感情依旧很好,偶尔会带着他们去逛书店。“光睿,林芳这么好,你可得抓紧了。”刘成方拍着他的肩膀打趣。戴光睿的脸又红了,林芳却大方地挽住他的胳膊:“哥,我们早就说好要一起考洛一高的。”
2014年,两人果然一起考入了洛阳一中。高中的日子紧张又充实,戴光睿理科好,刘林芳文科强,他们常常在自习室里互相辅导。戴光睿会帮林芳讲清楚复杂的物理公式,林芳则会耐心地帮他分析语文阅读题。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们在操场散步,月光和当年一样明亮。“光睿,你想考哪个大学?”林芳问。“我想考哈工大,学航天工程,以后造飞船。”戴光睿眼神坚定,“你呢?”“我考北师大,当老师,像周老师那样。”林芳笑着说,“不过不管我们离多远,都要经常联系。”戴光睿握紧她的手:“不止是联系,等我们毕业,我就娶你。”
2017年夏天,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戴光睿拿着哈工大的通知书,林芳举着北师大的通知书,在洛阳老城的巷子里跑着欢呼。戴国远和吴秀玉看着两个孩子,笑得合不拢嘴。开学前,戴光睿把那块“芳”字玉佩还给林芳,换了一枚新的情侣戒指:“等我回来,就用钻戒换这个。”林芳含泪点头,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紧紧攥着他的手。
大学四年,相隔千里,他们靠着视频通话和书信维系着感情。戴光睿在实验室里熬夜做项目,林芳就在电话那头陪着他,读诗给他听;林芳参加教学实习遇到挫折,戴光睿就请假坐高铁去BJ,陪她逛遍胡同,鼓励她重拾信心。2021年,两人同时毕业,戴光睿放弃了留在哈尔滨的机会,回到洛阳找了一份航天相关的研发工作,林芳则进入了一所重点中学当语文老师。
国庆节那天,戴光睿带着戒指和鲜花,在当年他们一起喂鸽子的公园向刘林芳求婚。“林芳,从七岁认识你,到现在十四年,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让你更幸福。我可能不会说太多情话,但我会用一辈子证明,我对你的爱和当年一样。”他单膝跪地,眼里满是真诚。林芳早已泪流满面,用力点头:“我愿意,戴光睿,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
婚礼办得简单却温馨,陈俊英和吴嘉琳都来了,刘成方和王若冰带着他们的孩子,笑着送上祝福。戴国远牵着吴秀玉的手,看着儿子儿媳拜堂,眼眶湿润:“咱光睿,终于成家了。”
2022年秋天,刘林芳生下了一个儿子。戴光睿抱着孩子,想起二十四年前景医院的那个早晨,突然懂了父亲当年的心情。“叫乐通吧,戴乐通,希望他快乐,也希望他像光一样通达。”林芳轻声说。戴光睿点头,在孩子的额头上印下一个吻:“嗯,就叫乐通,我们的小乐通。”
接下来的几年,戴光睿的事业稳步上升,参与的航天项目多次获得奖项;林芳成了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学生们都喜欢听她讲唐诗宋词。戴乐通在爱的包围中长大,两岁会背“床前明月光”,三岁能认出棋盘上的棋子,眉眼间既有戴光睿的沉稳,又有刘林芳的灵动。
2028年9月1日,戴乐通背着小书包,牵着戴光睿和刘林芳的手,走进了当年戴光睿就读的那所重点小学。校门口的梧桐树比当年更粗壮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爸爸,妈妈,这里有好多小朋友!”乐通兴奋地喊道。戴光睿看着儿子蹦蹦跳跳的背影,又看向身边的林芳,想起1998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想起七岁时遇见的那个羊角辫女孩,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林芳握住他的手,指尖的温度依旧熟悉。“你看,乐通好像当年的你,怯生生的又很好奇。”她笑着说。戴光睿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枚当年的情侣戒指,和现在的钻戒叠在一起:“时光过得真快,好像昨天才认识你,今天就有了乐通。”“是啊,”林芳靠在他肩上,“不过不管时光怎么变,我们都在一起。”
远处,戴乐通正和一个小女孩分享糖果,像极了当年的他们。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戴光睿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新的故事,已经在时光里悄然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