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选择做出决定时很轻易,多年以后才发现,这一瞬影响了一生。
——题记
锦秀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恢复了失业状态。一天,她无意中在晚报上看到一个整版消息:北方某市新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正是大名鼎鼎的师大附中分校,招聘的职位很多。她拿着报纸仔细研究了半天,心里隐隐有些激动。这或许是个机会。
她决定试试,开始着手准备资料。按照招聘要求,她手写了一份简历。锦秀的字迹清秀工整,她自信这手漂亮的钢笔字一定能为自己加分。她把简历寄了出去,又发了电子邮件。由于刚刚学会上网发邮件,她总担心邮件没发成功,于是又发了一次。后来据校长说,本来她的履历并没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她一连发了三次,这份执着让他感受到了她对工作的渴望与热爱,最终决定给她一个机会。
几天后,锦秀拨通了学校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姓于的校长,声音温和,语气亲切。锦秀原本有些紧张,但听到对方和蔼的语气,便放开了胆子,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来。她越说越自信,甚至有些自我感觉良好。最后,于校长问:“你是南方人,来北方能习惯吗?和家人商量一下,如果没问题的话,过来面试吧。”
锦秀把消息告诉了家里人。大家虽然觉得离家太远,但也拿不出更好的理由。毕竟,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家里没人能帮上忙。锦秀原本在长沙读书,离家也不近,现在只是更远了一些而已。最终,家人也只能由她自己拿主意。
几天后,校长通知了面试日期,并告诉锦秀当天还有几位外地应聘者也会来面试。他正好要去BJ西客站,可以顺路接大家一起去学校。锦秀当然求之不得,心里暗暗庆幸。
她空着手上了火车,开始了十七八个小时的硬座旅程。一开始,她还觉得新鲜,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充满了期待。但时间一长,无聊感便涌了上来。她拿出带上车的杂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最后百无聊赖地闭目养神。
“请问,能借您的书看一下吗?”突然,旁边响起一个男生轻柔的声音,典型的北方口音,干净利落,不带一丝南方人特有的腔调。锦秀睁开眼,看到一个邻家大哥哥似的男孩坐在斜对面,正微笑着看着她。她赶紧把书递过去,心里却觉得自己傻傻的,仿佛欠了人家什么似的,忍不住暗暗笑话自己。同时,她无聊地想:“这北方男孩还挺有风度的,尤其是那个‘您’字,真好听啊。”
她心里的小剧场让她的表情变得极为丰富。对面的男孩显然也注意到了。在他眼中,这个女孩穿着一身暗绿色的旗袍风格连衣裙,静静地坐在那里,显得很有书卷气,笑起来却又带着几分活泼和顽皮。他放下书,开始寻找话题。
不知不觉间,两人聊到了找工作的事。男孩听说锦秀要去高宁面试,突然急了:“哎呀,高宁有两个,一个在北京城内,一个在河北境内,离BJ不远。您可别搞错了!”锦秀愣了一下,赶紧确认是河北的那个高宁。男孩松了口气,笑着说:“我老家就在那儿,平时也经常回去。到时候我还可以去您学校玩呢!”锦秀忍俊不禁,表示自己只是去面试而已,还没确定呢。男孩却热情地说:“您放心吧,绝对没问题的!”
火车走走停停,但时间却不再显得那么漫长。两人聊得海阔天空,从工作到生活,从南方到北方。锦秀发现,人类的语言真是奇妙,话匣子一打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拉近了。
到了BJ西客站,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锦秀这才想起,自己连他的名字都还不知道。
联系上于校长后,锦秀发现车上已经坐了两个人。一位是江西来的司机田勇,高大帅气,背挺得笔直,说话十分有礼貌。另一位是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姓马,北京人,五十来岁,身材瘦高,系着一条丝巾,显得既雅致又温柔。于校长六十多岁,亲自开车来接大家,热情地为大家做介绍。锦秀虽然旅途劳顿,但丝毫不觉得疲倦。她庆幸自己能遇见这么好的同事,心里暗暗觉得,这次面试应该没问题了。
一路上,锦秀对北方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她不时和田勇交流,两人都是第一次到北方,彼此间多了一份亲切感。锦秀尤其对这里的街道印象深刻:地势平坦,街道宽阔,行道树是清一色的垂柳,枝条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像《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头发,憨憨的,规规矩矩的,可爱极了。
半个多小时后,学校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栋大楼: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教学楼十分宏伟,于校长兴致勃勃地问锦秀:“你觉得这教学楼像什么?”锦秀挠着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最后,于校长提示道:“像不像雏鹰展翅?”锦秀仔细一看,还真像。
面试的结果在意料之中。锦秀被录用了,职位是办公室文员,成为马主任的助手。她站在教学楼的窗前,看着远处的垂柳,心里充满了期待。北方的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陌生的气息,但她知道,这里或许是她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