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始忙碌,时间过得飞快,一个月的时间,发动机问题已经被汉斯.瓦格纳经理解决。
塞斯纳172使用的是气冷对置四缸发动机,功率180匹马力。这种结构的发动机,这个时代没有!
当今世界航空界两大主流航空发动机。一种是直列的液冷发动机,迎风面小,系统复杂,价格昂贵。而且,1935年德国航空部规定,最先进的DB600系列发动机,哪怕是200匹马力的都严谨出口。
另外一大系列就是行星气冷发动机,系统相对简单,迎风面大。由于德国气冷发动机的两大厂,宝马和布洛姆,发动机分别都是从美国和英国引进的专利授权生产,因此,德国对气冷发动机没有出口限制。但不限制,德国气冷两大厂家也卖不出去发动机,他们拿到专利才一年,产品性能比起英国美国差了好大一截子呢!
在主流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气冷直列发动机!结构类似把摩托车发动机串联起来。
随便一个人都能想到这种发动机的优越之处,简直是综合了气冷和液冷两大主流的优点!
看上去都是优点,但是,实际情况却有点小尴尬。
这种发动机,只能小功率,技术上难以实现向大功率跨越。在35年,两大主流发动机都纷纷突破五百匹马力的红线,而直列气冷发动机还在二三百匹马力,甚至连四百马力都是奢望。
在世界上,研发并生产这种气冷直列发动机的厂家主要有两家!
其一就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的吉普赛系列发动机,其V8发动机(八缸)的功率可以达到两百六十马力,直到二战中,吉普赛发动机的V12版才发展到了520马力。
其二乃是德国的阿古斯公司的410系列发动机,目前,V6(六缸)已经达到了两百六十马力,在二战中其终极版本V12发动机发展到了460马力。
注意哈,不要简单的以缸多少判断发动机的先进与落后,阿古斯公司的V6发动机,缸筒粗行程长,迎风面积是大于英国德哈维兰吉普赛发动机的。而且,重量,油耗指标德哈维兰也更优秀一些。除此之外,阿古斯公司的V6发动机,运转远远没有德哈维兰公司吉普赛发动机平稳,震动大噪音也大!
如果是追求先进,毫无疑问其实应当选英国德哈维兰的发动机,但是,要考虑供应和造价!
德哈维兰吉普赛发动机V8的价格折合高达四千多近五千美元!而阿古斯发动机V6价格只有不到三千美元!价格差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再说一个这个时代的常识!
英国货,在这个时代,在之前几百年,就是质量优价格高的名牌产品!在全世界的工业产品中站在顶端!日不落帝国已经衰落,但光环还在,二战之后,连光环也没了!在另一个时空,英国除了罗罗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李巍都说不出一种顶级的工业产品。
李巍在道尼尔公司短暂的实习,已经在阿拉道公司见过了阿古斯的V6发动机,有一些技术上的要求,需要阿古斯公司加以小改。不过就是输出轴加长,以及进气管排气管的汇管,还有滑油散热器的规格等小问题。
问题不大,但很麻烦,汉斯.瓦格纳经理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为将要研发的飞机定制发动机!一个多月时间,发动机已经到货!
由于发动机选型的不同,加上没有复合材料,甚至连铝合金材料李巍都没打算使用,李巍彻底仿制塞斯纳172的计划明显是行不通的。但是,发动机功率由原版的180马力升级到260马力,功率跃升百分之四十四!
正所谓“力大砖飞”!李巍对成功有足够的信心!
设备和材料还在采购,逃婚少女黄莹玉也没能闲着,她被李巍安排了一项工作:研发飞机的蒙皮。
话说,这个时代的飞机,先不说全金属的只说木质的,蒙皮往往使用航空细纹棉布。这种细纹棉布,欧美很多国家都生产,但英国货最好,当然价格也最贵!
李巍打算使用丝绸!
飞机是商品,外形美观也是重要的加分项!而且,使用丝绸,他还打算为四川老家搞点出口创汇项目。
“两个要求,第一必须强度重量比超过细纹棉布。第二,摸索出纺织工艺!”
两个要求都不高,蚕丝的强度是棉纤维的几倍,强度重量比这一指标很容易达到。而纺织工艺,又是黄莹玉的专业。更何况李巍并不提经济指标,因此就更容易了。
不过,造飞机,哪有那么简单的。
“把丝绸和木皮复合起来,必须不能脱层,要考虑防火防腐老化!”
李巍说的很简单,但难度直线上升!胶水,油漆,胶合工艺都需要实验!
“更重要的是,我要求生产工艺的标准化!”
只有标准化,才能真正的大规模量产!
黄莹玉这个逃婚少女,也是“猛人”,虽然知道难度,但还是充满热情的投入了工作!李巍发现,这个逃婚少女(其实年龄比李巍还大一岁)相当有商业能力,采购实验仪器,采购小型纺机商业水准在一般人之上,妥妥的一个商业女强人。后来才知道,人家是家学渊源,家里有汉阳数一数二的纺织厂。
但是,进入研发阶段,黄莹玉就变了!又成了科研狂人!
李巍看的都不忍心了,黄莹玉虽然不算漂亮但也中等以上容貌,投入工作之后,很快就变得蓬头垢面,连打扮的时间都没有了。
当然,作为老板,不忍心是不忍心,该压榨还是要压榨的,否则怎么能当老板?
有人看不过去了!这位是在哥廷根大学学物理的黄炳春。别看黄炳春是学物理的,但是家学渊源,家中是江浙豪富,自家就有纺织厂,而且规模很大。这位对纺织是非常内行的,及时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减轻了黄莹玉的工作量。
不仅如此,他一封电报打回家,仅仅不到两个月,家中就送来了两个纺织技艺非常高超的女工!
后来,黄炳春还写了一篇论文《纺织工艺中的流体力学》,甚至受到了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的赞赏。
工作中,也是有很多小八卦的。黄炳春用意不纯啊!李巍小心眼,提醒了一下黄莹玉。要知道黄炳春可是已婚人士。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很可能会反感老板作这类事情,但企业管理,没有那么简单。否则很多公司在二十一世纪为何会限制办公室恋情?
事实证明,李巍的小心眼还是有点靠谱的,当然也只是有点。在哥廷根大学一共才十三个中国留学生,黄炳春和其弟弟黄冰秋就占了两个,其弟弟是读哲学的文科生。
黄炳春在工作中对黄莹玉非常欣赏,“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快的,李巍就发现黄冰秋和黄莹玉就眉来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