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军事小说 > 重生35:开局研发涡扇发动机震惊小胡子 > 第十三章材料为王.木皮
换源:


       到了十月,木材加工设备也已经陆续就位,安装调试。作为机身的主材,李巍是非常重视的。为了加工木材,定做的这么一套设备,高达两万马克的投资!

这个年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基本上还都是把木材加工看成手艺活和力气活,工具大多都是手工的。一个木材加工厂如果有一台蒸汽锯机,那就已经是最最先进的设备了。而在威廉飞机厂,蒸汽锯电锯都是小意思。

李巍在这方面非常舍得花钱,完全是仿照二十一世纪加工木皮所用的设备专业订造的。除了自动化控制部分没有,其他的功能应有尽有,算是相当的先进了,在这个时代堪称奢侈。

比如,好几米长的木材,加热蒸煮既需要大的加热罐,也需要长时间的加热。这么一套设备,就是上千马克。

再一个,现代做家具的木皮,大多是沿着木材的外径旋切的。而造飞机的木皮,因为力学的要求,必须顺着树木的树干方向顺切(刨)。所以,李巍还专门定做了一套简易的龙门刨床。

说是简易,其实也不简单。仅从重量看,全套设备足足十吨。实际上这台简易刨床,不仅能加工木材,粗加工铝合金也是没有问题的。

仅此一台设备,造价就超过了五千马克。

再比如,胶合烘干窑。如果简单的话,就用砖窑即可。李巍用了台式活动平台送料的炉子。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更重要的是质量控制变得容易了许多。当然,造价也随之攀升了许多。

像李巍这样的投资大设备加工木材,绝对是超出这个时代的人的思维认知的。超过德国人的工业思维的!

大投入就有大收益,木工组搞出来的木皮,标准厚度一毫米,在这个年代,绝对的领先。不是不能做更薄,而是再薄的话会影响木材纤维结构,反倒会降低强度。

仅此一项技术的提升,就能让木制机身的构造强度比其他厂商同类产品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

也就意味着机身的重量可以大幅减轻。

除此之外,现代人,只要装修过新房的,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化工名词“甲醛”,对此人人深恶痛绝。在这个时代,木工胶水还大多是生物胶,很环保,但会发霉。造飞机,就不能那么环保了,李巍从记忆中翻出来了两种胶水,一种是叫脲醛胶水,也就是甲醛和尿素混合之后的玩意。另一种是酚醛树脂胶。

本来李巍以为这两种胶水这时代还不存在,但没想到,竟然已经有了!只是,脲醛胶水没人生产,环氧树脂胶瑞士人已经研发成功,但成本太高,没有市场。找了学校里的化学教授,仅仅一个小时,就搞定了脲醛胶水的生产设备。至于酚醛树脂,必须搞,但当下是没有资金也没有时间更没有人手的。

虽然脲醛胶水有毒,但是,性能比起生物胶,高出一个层级。总而言之,技术方面,尤其是胶合板工艺方面,威廉飞机厂,小小的领先。

再一项,现代的木材预处理,程序其实和这个年代差不多,但是,工艺上李巍知道一个诀窍:在软化木材的时候,也就是把木材放到水中蒸煮的过程中,升温速度要慢,尤其是当升温到四十度以后,升温速度一定要慢,让木材的内部和外部温度相等,避免热胀冷缩破坏木材的纹理,这样切削木皮不容易破,强度有保证。而这个升温速度,据李巍所知,两个小时一摄氏度最佳。仅此一个诀窍,就可以保证削出来一毫米以下的木皮!

来自中国的木材处理技术,来自欧美的木材加工技术,来自李巍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杂交之后,技术甩德国人、欧洲人一条街!

只是,木材加工车间虽然设备投资高达两万马克,但产量仅仅一天一吨。投入产出比很令经理汉斯.瓦格纳揪心。汉斯瓦格纳经理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生怕老板赔钱。

“先别担心这些产量。”李巍道:“你赶紧组织一些妇女,木皮的后续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工!”

木皮加工过程中有一项加工工艺—熨烫。

美国英国法国那边的钢琴厂处理木皮,为了让木皮顺滑平整,老板往往雇佣一群女工,拿着熨斗像熨烫衣服一般的熨烫木皮。李巍干脆就设计了个大熨斗,让熨斗在导轨上工作。当然了,大熨斗只能初步的处理木皮,精细的修补阶段仍然是少不了女工拿着熨斗熨烫木皮的。

熨烫之后,还需要女工们用小刻刀把木皮上的天然缺陷雕刻除掉。薄薄的木皮上还要刻出坡口和锯齿口,然后再用合格的木皮胶水粘接补上。

熨烫和修补,是非常耗费人工的,也是木皮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德国在二战中木质战机缺失,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工成本高)

“人手配置呢?”

“不需要太多,产量一个月能处理五吨即可。”李巍道:“反正木皮生产出来,也不担心积压,放不坏也占不了多少资金。”

人工处理木皮的能力,只有机加工能力的六分之一!如果三班倒的话,差不多是二十分之一。这个,在李巍的预计之内。

在木材加工环节,除了一个从某飞机厂挖来的德国技工,其他三个来自中国的木工,领头的叫田霈,年龄其实也不小了,快三十岁了。

据李巍父亲的信中介绍,这个田霈不仅木工技术够高,而且曾经带领一干工匠重修了县里的玉佛寺田霈是非常有管理能力的。对于田霈,李巍期待很高的。几乎所有木材加工的工艺,比如,有关木材升温速度的小妙诀,就掌握在田霈手中!

“田兄啊,要以最快速度,掌握这一整套设备,这一整套的工艺。”李巍道:“在这里生产,只是学习,实习。等你学会了,我打算把这一整套设备运回国,在四川生产木皮。”

这是要委以重任的节奏。

田霈对于未来能担任一个厂长,而且据说这套设备的投资高达两万银元(马克和银元汇率差不多),很是有兴趣的。再者,他的薪水本来就不是拿的徒工薪水。田霈等人,学成之后,是要回国的。

中国在这个时代,人工比起欧美,十分之一都没有,故此,木质机身不仅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也可行!木皮,就是李巍在这个时代的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