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军事小说 > 重生35:开局研发涡扇发动机震惊小胡子 > 第十八章 黄金分割
换源:


       时间飞快,到了十二月一日,教练机的设计已经全部完成,很快的,百分之十四点五的全机模型也在佛像李等人的努力下迅速地完成。

“我不明白,你为何要选百分之十四点五这一个比例!”汉斯迈耶最先提出。

“我喜欢。”李巍不想解释,但好像解释也没问题:“黄金分割你知道吧?”

汉斯点头。点完了头,又继续点头:“你这是把0.382平方之后的比例?”

汉斯迈耶脑子真特么灵光,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

黄金分割,是个工业设计,甚至是艺术、经济等领域中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至于为何神奇,李巍暂时不打算去深究,他深究也深究不出来个一二三。

神奇还在继续,整机模型的风洞实验,烟流实验,水槽实验,仅仅进行了三轮优化!

汉斯迈耶日记中又记录道:威廉每次修改,只是站在模型前面“看”!

汉斯看李巍轻松,实际上李巍一点也不轻松,几乎是绞尽脑汁。要知道,这架飞机的原型虽然是塞斯纳172,但是已经被他改的面目全非!

比如,塞斯纳是前三点起落架,现在已经被改成了后三点起落架。

比如塞斯纳是双排双座的座舱,现在已经被他改成了前后双座,机身只有原版的百分之六十一点八(黄金分割)。

再比如,塞斯纳的翼展是十一米,现在虽然还是十一米,但由于机身窄了,实际上等于是等比例变大了大约百分之五。

但,正如李巍自诩的“无其形有其神”,在这架飞机上还是有塞斯纳的设计精神的!李巍的“看”,是在脑海中对比,从而找出错漏!后来,李巍被称为“印象派”设计大师,其实就是由此而来!

在别人看来,经过三轮优化的飞机模型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李巍还是有点不满意,哥廷根大学虽然有风洞。但是最先进的0.8马赫风洞还在建设中,飞机模型只能吹低速风洞!而且,哥廷根大学也没有全尺寸风洞!

三轮优化之后,真正的投料制造开始,不过,第一架并非“真”飞机,而是一比一的模型。这一模型,包括内部零件在内,全部的木制!工作量其实不亚于制造一架真正的飞机。

话说,这就是工科男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啊,这是病,得治。

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须的,很多厂商都省略了这个步骤。有些小作坊工厂为了省钱,别说造一个全尺寸模型了,起手就是原型机,而且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全世界的飞机制造商那里,一点不罕见。

但是作为李巍的第一款飞机,李巍非常谨慎,他不惜消耗资金,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说到底,还是心里没谱,毕竟这不是他曾经的工作,这可是造飞机。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这是造飞机,造飞机。

搞得不好不仅是损失资本,是会要人命的。

造全尺寸的模型,可以在将来制造飞机时让参与者有更直观全面的印象。再者,在制造全尺寸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图纸上的错误之处。

无论你多么认真,手工画图不可避免地会有错误!

而且由于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部位,冲突之处也相当的多。这是李巍的工业经验,在他那个年代,即便是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图照样会有错漏。

经过一个礼拜的辛勤工作,当一架除了材料不同,外观内在完全相同的木制模型出现在所有人眼前,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感觉:“漂亮”。

没错,这架飞机乃是李巍在这个时代所见过的最漂亮的飞机。在哥廷根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图书室中,有几乎世界上现有的所有飞机图片,甚至模型。大家见多识广,双翼机中唯一值得赞叹一声的乃是美国比奇公司研发的比奇17。单翼机,毫无疑问应当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的DC3客机。大英帝国航空业的美学巅峰喷火战斗机还是受精卵阶段!

某局长名言:“颜值就是战斗力。”

看到“实物”,李巍很满意。

果不其然,在全尺寸木模型完成之后,发现错漏足足五十余处!机械方面的错漏都还好说,更重要的是李巍又一次站在“飞机”前面,在“看”!

一看又是一整天!

眼前的教练机,虽然由于发动机等等原因,外形和塞斯纳区别其实相当大,但,灵魂,还是那个灵魂!

零部件成熟,空气动力试验充分,再加上胶合工艺提高,更有李巍几点画龙点睛的“好几十点”空气动力学知识加成,甚至还有“灵魂”!

如此之多的有利条件,如此“中肯”的要求,李巍认为没有失败的理由。

双眼放光,站在模型前面,李巍发神经一般的大喝一声:必胜。

众人皆惊。

喊完了“必胜”,李巍这才又一次仔细的审视。

这一审不要紧,把李巍惊出了一身冷汗:

“我擦,这么大的错误?”

这一声可是把所有人都惊呆了,常磐璞、周宇吉、汉斯.瓦格纳,汉斯迈耶全都跑了过来,纷纷问道:”哪里错了?”

“机翼在飞行中是要受力的,会变形。”

“是啊。”计算组组长周宇吉道。“这个我们已经考虑了。”

周宇吉拿了根教鞭指着飞机道:“你看,机翼的上反角是三点五度,在设计巡航速度下,受力之后是四度半上反角。”

汉斯迈耶也说道:“我们的气动模型实验结果不会错,机翼四度半的上反角既可以保证升力,也可以保证轴向稳定性。”

李巍拿了块木皮充作机翼,指着前缘道:“这里受力最大,后缘受力最小。”

又指了指翼尖,道:“这种情形之下,机翼是不是会这样扭转?”

顺手扭了一下木皮。

这下,不仅是汉斯迈耶,连计算组的周宇吉,很多人都想明白了。

七嘴八舌道:“对啊,怎么没想到?”

实际上,李巍所提出来的,乃是一个机翼设计中的常见概念:“扭转角”。

木质小模型的风洞实验中,这一影响是体现不出来的!小模型刚度太高!

而且吧,李巍以前不是真正的航空专业,有些概念在记忆中,而记忆这个东西非常玄妙,不是你想就能记起来的,有时候需要一个“契机”。谁料到契机竟然在几乎是定稿设计的时间才出现。

“飞机飞行时,机翼前缘和后缘受力不等,会造成机翼前缘向上翻,越靠翼尖,翻的就越严重。这不仅改变了飞机的气动外形,会降低升力增加阻力,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会导致翼尖提前失速。“

李巍仔仔细细地向在场诸位做了讲解,这次,李巍没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