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枪出如龙传 > 第004章:袁绍谋夺冀州
换源:


       夏侯博在给师父李渊报完平安后就回了自己家,他想在家里好好的休息一番,不成想他刚在家里待了几天,就得知冀州刺史韩馥帐下的大将曲义起兵造反了。

曲义起兵造反必然要攻打邺城,夏侯博是韩馥帐下大将,他当即决定返回邺城保护韩馥。

夏侯博收拾行装离开了真定县,然后快马加鞭的直奔邺城。夏侯博走到半路上又听到了一个令他感到震惊的消息,北平太守公孙瓒出兵冀州了。

夏侯博没想到自己刚离开邺城没几天,就出了曲义起兵造反和公孙瓒出兵冀州这两件大事。

曲义起兵造反和公孙瓒出兵冀州是因为有人在背后使坏,背后使坏的这个人不是旁人,正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

自从董卓劫持天子撤到长安后,作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也拿不出来什么破敌之策,就天天领着各路诸侯喝酒吃肉。后来因为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带头返回江东老家,其他各路诸侯也纷纷离去。眼看着各路诸侯纷纷离去,袁绍心里也着急。现在他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说话别人都听从。要是各路诸侯都走了,那他就是渤海太守,不但说话没人听从,他还得听从冀州刺史韩馥的。

袁绍犯愁了,国贼董卓跑到长安去了,京城洛阳成了一片焦土,是没法长期驻兵的。自己的地盘渤海偏安一隅,远离中原,不是一个成就霸业的地方。自己的弟弟袁术的地盘南阳倒是钱粮足备,足以成就一番霸业,但是自己身为兄长,去投奔自己的弟弟,拉不下来这个脸。就算是自己去了,袁术能给自己好脸色吗?自己可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怎么能寄人篱下呢?

袁绍手下有一个谋士名叫逢纪,逢纪足智多谋,袁绍在京城洛阳当中军校尉的时候逢纪就经常给他出主意。

现在袁绍面临困境,逢纪便给袁绍出起了主意。

“主公,我们想要纵横天下成就霸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根基。冀州兵多将广,钱粮足备,可为我们的根基。冀州刺史韩馥暗弱无能,其他各路诸侯觊觎冀州已久,主公宜早动手占领冀州,以免冀州落入他人之手。”

面对心腹谋士逢纪,袁绍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了心里话。

“元图啊,我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韩馥也是十八路诸侯之一,讨伐国贼董卓,韩馥出力颇多。我要是去抢人家韩馥的冀州,这事情传出去,我的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我现在还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说话还有人听。我要是抢了人家韩馥的冀州,天下就没人再认我这个盟主了。一世英名若毁,就算是得了冀州,也是得不偿失啊。再说了,我们现在的粮草都是冀州供给的,如果我们想攻打冀州,韩馥不需要派一兵一卒,只需要断了我们的粮草,我们就会不战自溃。”

袁绍也想要冀州,冀州就像是一块肥肉,他早就对它垂涎三尺了。

“主公勿忧,我有一计可使主公得到冀州。”

“是何计策?”

“韩馥是一介文臣,不会带兵打仗,这行军打仗都是依仗手下的武将,韩馥帐下的大将曲义素来不服韩馥,而他早已经仰慕主公已久,主公可以修书一封寄给曲义,让他起兵造反。待曲义起兵造反后主公再派人送一封书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让公孙瓒打着平定曲义叛乱的旗号出兵冀州,许诺他得了冀州之后我们与他平分冀州。公孙瓒生性贪婪,见了主公的书信必定立即兴兵。韩馥又是一个无能之辈,到时候冀州内忧外患,我们再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去游说韩馥,让他请主公入主冀州。韩馥胆小无能,为了躲避兵祸必定前来请求主公去统领冀州。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顺水推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冀州。”

“妙啊,实在是一条妙计!”

对于逢纪的计策袁绍不由的称赞起来,这么做既可以得到冀州,又可以避免落下骂名,真是一箭双雕的好计策。

“元图,韩馥会心甘情愿的让出冀州吗?”

“韩馥当然不会心甘情愿的让出冀州。主公可派一亲信之人潜入邺城,暗中拉拢韩馥帐下的文臣武将。没有了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韩馥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独木难支。”

“那就派高干潜入邺城,暗中拉拢冀州的文臣武将。”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是袁绍的心腹亲信。

“元图啊,我还有一个担忧,如果冀州的文臣武将不为所动,都支持韩馥统领冀州,我们该当如何?”

“那我们就出兵冀州,打着平定曲义叛乱的旗号攻打冀州。”

“可是我们的粮草都是冀州提供的,如果韩馥断了我们的粮草该当如何?”

“主公,从明日起军中每日供给给将士们的粮草减半,开始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每日粮草减半,只怕将士们会有怨言呐。”

“就说是韩馥只给我们提供了一半的粮草,正好让将士们去痛恨韩馥。”

“元图,我不担心曲义,但是我担心公孙瓒。公孙瓒生性贪婪,仅凭一封书信就能让公孙瓒出兵吗,万一他不出兵呢?”

“主公,公孙瓒有一个弟弟名叫公孙范,可以将你的渤海太守印信交于公孙瓒,约定事成之后向朝廷保举公孙范为渤海太守,以印信为质,不怕公孙瓒不出兵。”

把渤海太守的印信给了公孙瓒,就相当于把渤海郡给公孙瓒了,那可是自己的州郡啊,虽然不是什么富足的好地方,但好歹是一个郡。要知道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讨董卓的曹操现在连一个郡的地盘都没有,诺大的英雄毫无立足之地。

渤海太守的官不大,却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虽然名头响亮,却是各路诸侯推举,而不是朝廷任命的。把渤海太守的印信交出去,一旦公孙瓒翻脸不认账,这渤海郡就不复为袁绍所有。

“只有以印信为质才能让公孙瓒相信我们,主公欲得冀州一州,何惜渤海一郡?”

“好,就以我渤海太守的印信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