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打发荀谌回馆驿,然后他和文臣武将商量对策。
“现在冀州内有曲义作乱外有公孙瓒攻打,诸位可有退敌之策?”
“主公,我觉得荀友若所言极是,曲义和公孙瓒所畏惧的人不过是袁绍。不如我们请袁绍入主冀州,袁绍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帐下又有颜良文丑两员猛将。他到了冀州,内能平定曲义叛乱,外能击退公孙瓒攻打,可保冀州稳如泰山。”
“我们冀州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钱有钱要粮有粮,为何要把冀州让给袁绍?”
“耿武,既然你不愿意让袁绍入主冀州,那就请你带兵去迎战曲义和公孙瓒吧。”
“我耿武愿意带兵前去迎战曲义和公孙瓒!”
“耿武,你又没带过兵打过仗,给你兵马让你出战,岂不是拿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吗?”
“耿武,你自己想寻死,别拿冀州将士的性命给你陪葬!”
“冀州有难,你们不想着帮助主公排忧解难,反而想把冀州拱手相让,你们是何居心?我听说袁绍的外甥高干在邺城,你们怕是都收了高干送的金银珠宝,所以才替袁绍说话吧?”
“闵纯,休要血口喷人!”
“诸位,你们谁人还有退敌良策?”
“眼下唯有请袁绍入主冀州,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现在冀州危在旦夕,还请主公速速做出决断。”
其他文臣都异口同声,他们的意思很明白,都想让袁绍入主冀州。
韩馥虽然不会打仗,但是又不是傻子,他怎么甘心就这么轻易的把冀州刺史的位置让出去?
韩馥见文臣们吵作一团,就问自己帐下的几员武将。打仗毕竟是武将的事情,只要武将们愿意打,韩馥还是不怕曲义公孙瓒的。
“文德,你可有退敌的良策?”
“如若是单打独斗,我韩猛倒不惧怕曲义和公孙瓒。曲义身经百战,公孙瓒久经沙场,若是两军对阵我并无胜算。依我之见,我们还是请袁绍入主冀州的好,他手底下的颜良文丑是当世的猛将,足以匹敌曲义公孙瓒。”
韩猛的话一出口就让韩馥大吃一惊,韩馥和韩猛都出自颍川韩氏,那是一个家族出来的。韩馥本来还指望韩猛出来替自己分忧,没想到韩猛竟然也想让袁绍来入主冀州。
韩猛是一个聪明人,他早就看出来了,韩馥就是一个文臣,在当今乱世成不了大事,跟着他没有什么前途。老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袁绍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跟着袁绍肯定比韩馥有前途。
韩馥这个人是文臣出身,他没有像袁绍曹操那样称霸天下或者是匡扶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就想安安稳稳的当自己的官。可天下现在是乱世,文臣武将英雄豪杰都想着建功立业,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主公,谁愿意辅佐你?
相比韩馥,袁绍不但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更有匡扶社稷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这才是他们这帮英雄豪杰想要的主公,所以韩馥被袁绍取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韩馥长叹一声,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已经无法号令冀州的文武群臣了。要想保住冀州,只剩下请袁绍入主冀州的这一条路了。
韩馥没办法只能把辛评叫来,然后让他拿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去河内请袁绍。
袁绍是汝南人,辛评是颍川人,两个人都是豫州人,所以辛评也愿意让袁绍来入主冀州。
辛评拿着韩馥的亲笔书信,很高兴的就去河内了。
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骑都尉沮授四个人听说韩馥派出辛评前去河内邀请袁绍入主冀州,立即前来劝谏。
“袁绍现在的粮草都是我们冀州提供的,我们只要停止提供粮草,他们就得饿死,我们怎么能够把冀州让给他呢?”
“我是袁氏提拔起来的朝廷官吏,我的才能又不如袁绍。古代的人们选择贤者而推让天下,诸君又何必如此嫉妒袁绍呢?”
“袁绍可不是什么贤者,把冀州让给他,将来冀州必有灾祸!”
韩馥心说诸位啊,你以为我愿意把冀州刺史的位置让出来啊?
韩馥也不是一个傻子,他知道耿武闵纯李历沮授都是忠臣,但是光凭他们几个人,内不能平定曲义,外不能抵抗公孙瓒。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冀州的大部分文臣武将都想让袁绍来入主冀州,如果自己不答应,在袁绍来之前这些文臣武将很可能联手把自己除掉,然后再迎袁绍入主冀州。与其被已经离心离德的冀州的文臣武将除掉,不如自己让出冀州还能博一个好名声。
辛评快马加鞭的赶到了河内袁绍的大营,见到了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
辛评见到了名震天下的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虽然辛评还没开口,但是袁绍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
辛评说了韩馥请袁绍入主冀州的事情,又递上了韩馥的亲笔书信。
袁绍打开了韩馥的亲笔书信,见韩馥在信里亲自请自己入主冀州,袁绍心里大喜,知道逢纪出的计策成功了,但是表面上还是推脱了一番。
“冀州是天下的重镇,我何德何能能够统领冀州?朝廷任命我为渤海太守,统领渤海郡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再说了,文节是朝廷任命的冀州刺史,我怎么好擅自取代他呢?”
“现在的朝廷被国贼董卓把持,你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国贼董卓怎么可能任命你为冀州刺史呢?现在冀州军民都一致拥护你入主冀州,希望盟主你顺应民意,早日入主冀州,使冀州避免兵祸之灾。”
“主公,辛评所言极是,朝廷为国贼董卓把持,他是不会任命你为冀州刺史的,我们只管顺应民意,不必管朝廷的任命。”
“没有朝廷的任命,我这冀州刺史名不正言不顺呐。”
“主公,不如你先入主冀州,然后再给朝廷上一道表章,来一个先斩后奏,到时候董卓老贼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了。”
“好吧,既然冀州军民都愿意让我入主冀州,那我就顺应民意了。”
假意推脱了一番,袁绍还是答应了入主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