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三年,冬。
京城飘着鹅毛大雪,薛府朱红的大门上凝结了一层薄冰。十岁的薛墨趴在窗边,呵出的白气在窗棂上结成细小的冰晶。他数着院中那株老梅树上新开的花朵,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少爷,快下来!“奶娘张氏慌张地跑来,一把将他从窗边抱下,“出事了!“
薛墨还未反应过来,府中已乱作一团。父亲薛远身着朝服匆匆穿过庭院,面色凝重如铁。薛墨从未见过父亲这般神色——这位当朝礼部侍郎向来从容不迫,此刻却连官帽都戴歪了。
“父亲!“薛墨挣脱奶娘,奔向薛远。
薛远蹲下身,双手紧紧握住薛墨的肩膀:“墨儿,记住为父的话。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活下去。“他从怀中取出一块青玉玉佩,塞进薛墨手中,“这是祖传之物,万不可遗失。“
“老爷!禁军已经到街口了!“管家跌跌撞撞跑来,脸色煞白。
薛远面色一变,猛地将薛墨推向奶娘:“带少爷从后园密道走!去找秦岳!快!“
奶娘抱起薛墨就跑,身后传来父亲最后的呼喊:“墨儿,记住你的名字!你是薛家血脉!“
薛墨在奶娘肩头看见父亲转身抽出墙上宝剑,大步走向前院。府中侍卫纷纷拿起武器,跟随而去。远处,铁甲碰撞声与马蹄声越来越近。
后园假山后有一条隐蔽的地道,奶娘颤抖着推开机关,抱着薛墨钻入黑暗。地道潮湿阴冷,薛墨能听见头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喊叫声,然后是——刀剑相交的铮鸣。
“父亲...“薛墨小声呼唤,却被奶娘捂住嘴。
“少爷别出声...“奶娘的声音带着哭腔。
不知爬行了多久,前方出现一丝光亮。奶娘推开地道的出口,外面是城西一处废弃的染坊。两人刚爬出地道,就听见薛府方向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是冲天的火光,将夜空染成血色。
“薛府走水了!“街上有人惊呼。
奶娘拉着薛墨躲在一堆染缸后,透过缝隙,薛墨看见自家府邸的方向烈焰腾空,黑烟滚滚。他想哭喊,却发不出声音,只有眼泪无声地流下。
“在那里!“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
薛墨转头,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手持钢刀大步走来。奶娘将他护在身后,却被那人一把推开。
“秦...秦将军?“奶娘认出了来人,声音颤抖。
“是我。“汉子蹲下身,与薛墨平视,“少爷,我是你父亲的部下秦岳。从现在起,你要完全听我的,明白吗?“
薛墨呆呆地点头。秦岳脱下自己的外袍裹住他,然后对奶娘说:“张嫂,你从南门出城,回老家去。我带少爷走另一条路。“
“老爷和夫人他们...“奶娘泪流满面。
秦岳面色阴沉:“薛大人已经...府中无人幸免。“他看了一眼薛墨,没有继续说下去。
分别时,奶娘塞给薛墨一个小包袱:“少爷,这里面是你平日爱吃的点心和换洗衣物...保重...“她泣不成声,最后摸了摸薛墨的脸,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秦岳抱起薛墨,快步穿行在巷弄间。薛墨从他肩头望去,薛府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雪花落在火焰上,瞬间化为乌有。
“秦叔,我爹娘真的...“薛墨的声音细如蚊蚋。
秦岳脚步不停,声音沙哑:“少爷,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我们要赶在城门封锁前出城。“
两人来到城墙下一处隐蔽的角落,秦岳从怀中取出一根绳索,熟练地甩上城墙。他背着薛墨攀绳而上,动作敏捷如猿猴。登上城墙时,薛墨看见城内多处起火,禁军举着火把四处奔走。
“他们在抓人...“薛墨小声说。
“不止抓人,是在灭口。“秦岳冷笑一声,将绳索固定在城垛上,“少爷抓紧我,我们要下去了。“
下滑的过程中,薛墨听见城墙上有士兵喊叫,接着是箭矢破空之声。秦岳闷哼一声,但下滑速度不减。落地后,薛墨看见秦岳右肩插着一支箭,鲜血已经浸透了衣衫。
“秦叔,你受伤了!“
“小伤,不碍事。“秦岳折断箭杆,抱起薛墨奔向远处的树林,“那边有马,我们得连夜离开京畿。“
树林中果然拴着两匹马。秦岳将薛墨放在一匹枣红马上,自己跨上另一匹黑马。两匹马在雪夜中疾驰,薛墨紧紧抓住马鬃,寒风如刀割在脸上。
“我们去哪儿?“薛墨大声问。
“北境。“秦岳头也不回地回答,“那里还有你父亲的旧部。“
天亮时分,两人已离开京城数十里。在一处荒废的山神庙暂歇时,秦岳处理了自己的箭伤。薛墨坐在庙门口,望着来路的方向。雪已经停了,但天地间一片苍茫,看不见京城的轮廓。
“秦叔,为什么...“薛墨攥着父亲给的玉佩,声音哽咽,“为什么会这样?“
秦岳沉默片刻,走到他身边坐下:“朝廷昨日传出消息,说你父亲勾结北狄,意图谋反。“
“不可能!“薛墨猛地站起,“父亲最恨北狄人!他常说北狄年年犯边,杀我百姓!“
“我当然知道。“秦岳按住他的肩膀,“这是栽赃陷害。你父亲在朝中得罪了人,有人要置他于死地。“
“是谁?“薛墨眼中燃起怒火,十岁孩童的脸上浮现出不应有的恨意。
秦岳摇头:“现在还不清楚。但你父亲临终前派人给我送信,让我保护你。他说...真相藏在一块玉璧中。“
“玉璧?“
“嗯,据说是一块雕有蟠龙纹的白玉璧,是你父亲秘密收藏的。可惜现在薛府已毁...“秦岳叹息道。
薛墨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父亲给的玉佩:“父亲只给了我这个...“
秦岳接过玉佩仔细查看:“这是薛家祖传之物,但并非玉璧。“他将玉佩还给薛墨,“收好它,也许日后有用。“
两人休息片刻后继续赶路。傍晚时分,身后传来马蹄声。秦岳脸色一变,带着薛墨躲入路旁的灌木丛。
“是禁军的追兵。“秦岳低声道,“他们发现我们逃走的路线了。“
十几名全副武装的骑兵从路上疾驰而过,扬起一片雪雾。等他们走远,秦岳拉着薛墨回到路上。
“不能走大路了。“秦岳皱眉道,“得翻过前面那座山,虽然难走些,但能甩开追兵。“
山路崎岖难行,马匹几次打滑。夜幕降临时,两人在半山腰一处洞穴过夜。秦岳生了堆小火,烤干粮给薛墨吃。
“少爷,从今以后,你不能再用薛墨这个名字。“秦岳突然说,“为了安全,你得改个名字。“
薛墨抬头,火光映照着他稚嫩却坚毅的脸庞:“那我叫什么?“
“就叫...秦默吧。“秦岳思索道,“随我姓秦,沉默的默,寓意你要学会隐忍。“
“秦默...“薛墨轻声重复,然后坚定地点头,“好,从今以后,我就是秦默。但总有一天,我要恢复薛墨之名,为父母报仇!“
秦岳凝视着眼前这个早熟的孩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志气。但要记住,复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需要学习很多——武功、谋略、识人之术...这将是一条漫长而危险的路。“
“我不怕。“薛墨——现在是秦默了——握紧拳头,“父亲常说,薛家男儿流血不流泪。“
洞外寒风呼啸,仿佛无数冤魂在哀嚎。秦默靠着石壁,望着跳动的火焰,在心中刻下这个日子——永和十三年冬月十八,薛府三百余口罹难之日,也是他复仇之路开始之时。
火光中,他仿佛又看见父亲最后的身影——那个总是温和笑着的男人,手持利剑走向满院禁军的决绝背影。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但他倔强地擦去。从今夜起,他不会再轻易落泪。
血债,必须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