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流转,金戈铁马之声渐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气雍容、开明自信的韵律。仿佛盛世画卷缓缓展开,气象万千!
【盘点十大帝王霸气扮演者!】
【第九名: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第九名就轮到唐太宗了吗?”
“李二凤!我的李二凤!”
“来了来了!期待值拉满!”
“不知道会选哪个演员的版本?唐国强老师?”
现代网络的弹幕瞬间活跃起来,无数观众对这位开启“贞观之治”的传奇帝王充满了期待。
光幕之上,关于李世民的简介浮现: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母窦皇后。少年从军,助父统一天下,战功赫赫。后经玄武门之变登基,年号贞观。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使得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降服东突厥、薛延陀,威震四夷,被尊为“天可汗”。其文治武功,为后世敬仰,然玄武门之事,亦成其人生争议点。】
简介文字散去,画面亮起。
那是一座庄严宏伟的大殿,正是大唐的太极宫。一位身着赭黄色龙袍,面容刚毅,眼神深邃,既有杀伐决断之气,又不失开明睿智之风的中年帝王,正端坐于御座之上。他,正是由老戏骨唐国强扮演的李世民。
此刻,殿下,魏征等一众大臣侍立。魏征正慷慨陈词,直指时弊,言辞激烈,毫不避讳。
而御座上的李世民,眉头微蹙,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认真倾听。他时而目光锐利,仿佛要将魏征看穿;时而又陷入沉思,似乎在权衡利弊。
当魏征一番话说完,大殿陷入一片寂静,气氛有些凝重。众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生怕触怒天颜。
只见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魏征,最终落定,脸上竟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
【魏卿所言,虽逆耳,却字字珠玑,乃金玉良言!】
【朕常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卿,便是朕的一面镜子!】
【若无魏卿时时警醒,朕恐早已沉溺于功业,听不得半句真话,重蹈隋炀帝之覆辙矣!】
他站起身,走下御座,亲自来到魏征面前,语气诚恳:
【今日之谏,朕,受教了!望魏卿日后,一如既往,勿因朕言而有丝毫懈怠!】
这一幕,将李世民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的明君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本尊看着光幕中的“自己”,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嗯,这位扮演者,倒有几分神似。”他抚须点头,“能演出朕纳谏之态,不错。”
他想起了历史上真实的魏征,那个让他又敬又怕,却又离不开的“镜子”。光幕中的演绎,确实抓住了他与魏征之间那种微妙而重要的君臣关系。
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也是看得连连点头。
“陛下胸襟宽广,纳谏如流,方有贞观盛世。此演员能演出陛下神髓之一二,实属不易。”
……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看着光幕,撇了撇嘴:“哼,这皇帝老儿倒是会做样子。不过,能听得进直话,确实不容易。咱手底下那些文官,一个个油滑得很,想听句真话都难!”
他想起自己朝堂上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再看看光幕里李世民与魏征的互动,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
汉高祖刘邦哈哈大笑:“这李家小子可以啊!比那前面几个皇帝看起来顺眼多了!知道听人劝,吃饱饭!”
……
【系统提示:检测到唐太宗李世民正面情绪,评价为“不错,能演出朕纳谏之态”,是否给予宿主苏越打赏?】
李世民心情颇佳,颔首道:“赏!此人既能演绎朕之开明治世,当赏!”
他思索片刻,想到自己生平最爱之物,便道:“便赏那剪辑者……【《兰亭集序》神龙本摹本(高仿)】一卷!再赏【《贞观政要》手稿(节选)】一份!”
【打赏确认!【《兰亭集序》神龙本摹本(高仿)】x一卷,【《贞观政要》手稿(节选)】x一份,已发送至宿主苏越系统仓库!】
……
现代网络。
弹幕再次沸腾!
“唐国强老师!yyds!演帝王简直绝了!”
“这才是明君气度啊!从善如流,虚怀若谷!”
“贞观之治不是吹的!有这样的皇帝,何愁国家不兴!”
“天可汗!这气场,这胸襟!爱了爱了!”
“打赏了!兰亭集序摹本?!卧槽!虽然是高仿,那也是国宝级的啊!”
“还有贞观政要手稿节选?!UP主这次赚翻了!”
“唐太宗这打赏,逼格满满啊!文化人的事,能叫打赏吗?这叫赐予!”
“打赏榜更新!唐太宗位列第三!仅次于始皇帝和汉武帝!”
苏越看着仓库里多出来的两件充满文化气息的奖励,内心激动。兰亭集序摹本!贞观政要手稿!这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李世民果然大气!”苏越心中暗赞。
光幕上,唐太宗纳谏的片段结束,画面再次切换,这次的场景似乎来到了边境,隐隐有金戈之声传来,仿佛预示着这位“天可汗”的另一面——武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