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朱元璋:这个穿越者真敢说啊! > 第4章 朱元璋的惊喜!陈锋不跪!后世之华
换源:


       痘粉鼻苗法和水苗法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原本高烧不退、神志不清的两名病患在接种痘苗后,

两个时辰后便高烧渐退,意识开始清醒,甚至可以开口讲话。

这个好消息令朱元璋、朱标欣喜若狂。

这意味着自家妹子(母后)和皇孙(儿子)有救了!

同时也再次印证了陈锋穿越者身份的真实性。

单凭这手种痘之术,就足以证明陈锋的见识远超这个时代。

不过朱元璋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命人继续观察接种痘苗的病患。

...

两日后,那两名接种痘苗的天花病患隔着隔离间对朱元璋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他们自觉已然痊愈,若非侍卫阻拦,早就想回家了。

效果之好,远超预期!

朱元璋得知后放声大笑,洪亮的笑声震得武英殿隆隆作响。

朱标远远听见,心头一喜,加快脚步进殿:

“父皇,可是成了?“

“成了!太成了!“朱元璋连声应道,

“不但见效,效果还出奇的好。那两个接种的病患已然痊愈。“

“若非陈锋说要观察七日,他们早就归家了!“

“标儿啊,他们此刻正在隔离间里给咱磕头谢恩呢!“

“太好了,陈锋这法子确实可行,这真是造福万民的神技啊!“

“咱定要将此法广传天下,让大明子民从此不再受天花之苦。特别是那些幼童,往后再不会因天花夭折了!“

朱元璋从未如此滔滔不绝。

他仿佛看到天降祥瑞,福泽大明。

看到天下百姓从此免受天花肆虐。

这将是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

朱标虽也激动,却仍保持克制:

“父皇,广传天下之事不妨暂缓。不如先找更多病患让陈锋试验,看看种痘法是否人人适用?“

朱元璋闻言一怔,随即恍然:“对对,此事关乎人命,确实急不得!“

说着赞赏地拍拍朱标肩膀:“不错不错,标儿愈发稳重了,比咱考虑周全!“

“就依你所言。“

朱标腼腆一笑,郑重颔首。

提起陈锋,朱元璋又笑道:“巧了,陈锋今日隔离期满,一切无恙,正好召他前来。“

朱标点头称是。

不多时,依旧一袭青白儒衫的陈锋来到武英殿。

朱元璋大笑着上前拍他肩膀:“好小子,果然没骗咱!此法甚妙,咱欲将其广传天下,你以为如何?“

前半句是真心夸赞,后半句却是试探。

陈锋却微微蹙眉,摇头道:“暂时不可。人体玄奥复杂,人与人相差甚大,基因、血液、体质、体内菌群都是不一样的。“

“适合此人的痘苗未必适合他人,若强行接种,恐有性命之忧。“

“陛下若要推广此法,需先采集更多痘苗样本植株试验,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样本植株方可推广。“

朱元璋心中暗喜,因陈锋所言与朱标不谋而合。

但听完又深深皱眉——倒非不信,实在是那些术语太过晦涩。

朱标同样听得云里雾里。

好在朱元璋在这方面有经验:听不懂不打紧,交给懂行的人办便是。

当即看着陈锋大手一挥:“那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需要什么尽管提,咱一律准奏!“

“务必要快,早一日完成,就能多救无数百姓!“

陈锋苦笑:“此乃浩大工程,非一朝一夕可成,至少需数年光景。“

“况且我并非专业医者,后世虽学过些医理,但主修乃是历史...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病理知识我也不是全懂,做起来的话怕是会费时费力…艰难异常…“

朱元璋挑眉:“说人话!“

陈锋语塞,随即直言:“我可为顾问,请陛下召集天下熟悉医理的名医共襄此事。有他们协助,定当事半功倍。“

“不过在办此事前,我还有个条件。“

朱元璋本在点头,闻言顿时眯起眼睛:“你这是在跟咱谈条件?“

陈锋顿觉如芒在背,冷汗涔涔。

但他强忍心悸,直视朱元璋,道出一开始的来意:

“在效命之前,望陛下赦免我与家父。如此方能安心为陛下效力。“

朱元璋目光如电,似要将陈锋看透。

陈锋面不改色,坦然相对。

他必须争取权益,若一味逢迎,只会被当作工具,得不到朱元璋的半点尊重。

若朱元璋连这点要求都不允,那陈锋宁死也不愿再为大明效力。

殿内气氛一时凝滞。

朱标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

若非身份所限,他恨不能立即应允。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陈锋本是无辜受累,其父陈怀义也不过是谏言冲撞罢了。

都非死罪。

如今陈锋展现价值,这点要求实不为过。

可父皇为何如此强硬?

就在朱标欲开口之际,朱元璋忽然收回锐利目光,赞许地点头:“还不错,好胆识,咱准了!“

陈锋长舒一口气,拱手道:“多谢陛下。“

朱标也展颜一笑,上前拍拍陈锋肩膀:“陈锋,你孝义双全,颇有令尊风骨,不畏强权…“

“咳咳!“朱元璋险些被呛到,连忙打断。

这傻儿子说什么胡话?这话旁人说得,你一个太子岂能妄言?

何况所谓的“强权“,可不就是你老爹我么!

不过朱元璋内心倒也认同。

能在他那历经尸山血海的眼神威压下不改初衷,一心救父,这般品性确实难得。

至少说明此人重情重义,值得信赖。

朱标会意一笑,转口道:

“既然陛下恩准,令尊不日便可获释...不过你可不能懈怠,否则即便父皇不追究,孤也决不轻饶!“

陈锋望着朱标,不禁暗叹:真乃仁德之君!

当即郑重承诺:“必当竭尽全力...虽不敢说十成把握,但将天花致死率降低五成,还是有信心的。“

“才五成?“朱元璋颇为不满,他恨不能百分百见效。

朱标却不意外:“能救回半数已是大善。至于十成...未免强人所难。“

确实如此。

即便在后世,疫苗有效率也难达百分百,何况是在医疗落后的大明?

当然,在大明百分之五十不至于,百分之六七十总是有的!

但陈锋不敢把话说满,总要留些余地。

他耸耸肩:“以当下医疗条件,五成已是极限。陛下莫把我当神仙,我不过是个平平无奇的穿越者罢了。“

朱元璋一时语塞。

……

当日,洪武皇帝朱元璋颁布诏令,召集天下精通医理的大夫火速进京。

同时敕令各省、府、县官员将当地患过天花已痊愈者及正在发病的患者悉数送往京城。

更命工部即刻在金陵城外择址修建专门用于研究天花病毒及隔离患者的建筑群,特意强调要‘规模宏大、布局开阔、隔间众多、通风良好,且必须选址在下风口、与水源保持适中距离、远离民居......’

这一系列雷霆举措顿时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百官哗然。

百官百思不得其解:莫非皇室有人染疾?即便如此,召集名医足矣,何须大费周章收拢患者?就不怕引发大规模瘟疫?

当即有大臣上疏劝谏,但朱元璋却置若罔闻。

此刻的朱元璋正全神贯注地观摩陈锋进行自我接种。

只见这位穿越者取出早已备好的痘苗粉——那是掺了麝香的痘痂研磨物,用银管轻轻吸入鼻腔,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然后就没然后了!

“这就完了?“朱元璋不禁暗自感叹此法之简朴。

但转念一想:越是简单反倒越利于民间推广。

若工艺繁复造价高昂,反失惠民本意。

见陈锋如此从容自若,朱元璋按捺不住提议:“不如让咱先试试?若见效就给妹子和大孙接种。“

虽然据陈锋所言马皇后与朱雄英薨逝尚在七年后,但这位开国皇帝总觉时不我待。

有种自家妹子和大孙马上就要离自己而去的急迫感。

而既然这种痘苗粉已经成功治好了两个病患,连陈锋自己都敢给自己接种。

那么,朱元璋便也就大胆地想先试一试了。

太子朱标闻言大惊,但也清楚自家父皇的焦急,立即抢着要当第一个试验者。

朱元璋当然不干,一把将朱标推开。

朱标却丝毫不让,

父子俩顿时在那里因谁先谁后接种痘苗的问题争执起来

而就在父子二人正争执不下时,却见陈锋已招手唤来几名侍卫,为他们逐一接种。

侍卫们虽面露迟疑——毕竟这可是用天花患者的痘痂制成——但见陈锋身先士卒,终究咬牙受种。

其中曾与陈锋共处隔离的那名侍卫最为积极,他亲眼见证过痊愈病例,对陈锋信心十足。

这番景象让争执中的天家父子顿时哑然,静静观摩着接种过程。

待最后一名侍卫接种完毕,陈锋转身看向朱元璋与朱标:“陛下与殿下万金之躯不必急于一时。且观察两日,若我等皆无异常,再为你们接种不迟。“

顿了顿又补充道:“届时皇后娘娘与皇长孙亦可同步接种。“

前一番话令朱元璋父子暗暗颔许。

这个穿越者行事确实缜密:先以病患验证疗效,再亲身试险,继而推广侍卫,最后才轮到皇室。如此环环相扣的验证流程,足见其心细、务实作风。

即便抛开穿越者身份,单凭这份谨慎也堪当大任。

而当听到最后一句,朱元璋和朱标有些激动…

他们父子俩种不种无所谓,毕竟史书上没记载他们是因为天花病毒而死。

他们做这一切主要就是为了马皇后和朱雄英…

如今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当即,父子俩看向陈锋的眼神中不知不觉露出感激之情。

不管如何,若此法有效,那么陈锋就是他们朱家的大恩人!

此恩情不比为大明开疆扩土差,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毕竟,国母和储君的重要性远远比开疆扩土大得多。

想到爱妻贤孙或将因此得救,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宣旨:“陈锋听封!朕赐你忠义伯爵位,岁禄一千石。擢升汝父陈怀义为大理寺卿,秩正三品,岁俸四百二十石!“

这突如其来的封赏让陈锋一怔——转眼间他从待罪之身跃居大明爵位榜前百,其父更是连升八级,这般殊荣堪称洪武朝绝无仅有。

朱标见陈锋发愣,轻声提醒:“还不谢恩?“

却见这穿越者只是拱手致意:“谢陛下恩典。“

太子朱标当即提醒:“陛下赐爵,需下跪拜谢!”

朱元璋则眯了眯眼。

陈锋闻言脸色有些别扭,随即坦然道:“那什么…我愿以爵位换一项特权——见君不跪,见官不拜…见任何人都不跪,“

见御前父子同时蹙眉,陈锋从容解释:“陛下,太子殿下,不是我目无君父,不知君臣之礼…而是后世早废跪拜之礼,除祭祖扫墓外皆不需跪。若强求现代人行古礼,未免太过强人所难.....“

朱元璋微微挑眉:“在后世见君王都不用跪了吗?那岂不是乱了上下尊卑之纲常?”

朱标也道:“见君王如见父母,给父母跪拜又有什么不妥的呢?”

陈锋咧了咧嘴:“后世没君王,是人民自己做主的时代,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后世竟无君王?“朱元璋突然打断,眼中精光闪烁。

朱标更是难以置信:“无君之国岂非天下大乱?“

陈锋闻言展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经过血火洗礼,我国出了位伟人。他扫清封建余毒,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由民选产生,无三宫六院,与百姓同甘共苦......“

“而人民也自由民主,自己当家自己做主,不用看人脸色,不用受人压迫。”

“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各司其职,和平相处!”

“那是一个盛世,真正的盛世,比所谓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要胜过无数倍。”

“在我们那个时代,科技发达,人可以通过飞机飞天,甚至可以前往外太空…”

“粮食产量极高,全国十几亿百姓不会有人饿肚子…”

“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商品应接不暇,超乎想象!”

“文化也极其繁荣,全球各种文化交织,百花齐放,出现了异常精彩的文化潮流…”

“……”

随着陈锋娓娓道来,御书房内渐渐只剩倒吸凉气之声。

当他描述到“飞机航天““粮食丰收““工业繁荣“时,两位听众已震惊得说不出话。

最终朱元璋长叹一声:“准卿所请,见帝不跪,遇官不拜,爵位照旧。“

这位铁血帝王竟为想象中的盛世折服,破天荒做出了妥协。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陈锋含笑的眉眼间投下细碎金斑。

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正悄然改写大明王朝的命运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