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大泽乡 > 中流击水(十四)
换源:


       章邯抬头望去,只见陡坡的轮廓和天空,并不见人影,便问道:“我们可以到前面察看一下情况吗?”

不一会儿,上面的声音又传了下来:“可以。只是别耍花招。”

章邯作出保证后,就向前方走去。

章邯知道,上面有无数眼睛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一旦有异动,就会引来箭矢和木石。自己是来侦查的,眼看即可,无须异动。

前面开始有了凌乱的尸体和垂死士卒微弱的呻吟,扔下来的木段也越来越多。

章邯不禁倒吸口凉气:此地是死地。敌人居高临下,只需扔木头,秦军就躲无可躲,眼睁睁地等死。

章邯不时偷眼四望,察看地形,寻找可乘之机。

走了两三里,上面又传来了声音:“你们请回吧。把将军的指令,告诉你们的上级。过期不候!”

章邯知道,再往前走性命难保,且地形同样险峻,多看也无益,便顺原路返回了。

退出谷道后,章邯见时候不早,便令甘鹫组织队伍,进入谷道,抬出尸体和伤兵。

但见五里的战场,被砸倒的士卒到处都是,有趴在地上的,有仰面朝天的,也有侧卧的,各种姿态,应有尽有。少数没死的,见了救兵,呼喊的声音也十分微弱。

士卒们扛起尸体,背着伤兵,向谷道外转运。足足半个多时辰,才将人员清理干净,只留下遍地的木头。

一清点,死亡的秦军有七八百人,尚有气息的约一百人。损失不可谓不小。

相比人员损失,秦军受到的精神打击更大。

章邯注意到,看着熟悉的伙伴尸体,士卒们的眼中并没有喷出复仇的火焰,透射出的却是恐怖与绝望。

章邯知道,如果没有致胜的办法,再将一批士卒葬送谷底,秦军的士气就会更为低落。再循环下去,秦军的士气就将丧失殆尽。看来,非找到破解之道不可。

兵法云:十则围之。强攻不下,围困就是最好的办法。

可这对章邯并不适用。围困,顾名思义就是吧敌人围住,困死他们。可自己围住敌人了吗?完全没有!“困”就更谈不上了。

现在停而不进,哪里是“围困”敌人?分明是自己被敌人“困”住了,是冯劫所说的“顿兵关下”,是地地道道的失败。

这显然是不行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章邯、甘鹫一时想不出办法。

章邯无奈,只得将司马欣、董翳、桓翮都召来,共同商讨对策。

三人听了情况介绍,一时也没有好办法。

桓翮建议道:“可否爬到原上,从那里进攻?”

章邯道:“原上林木繁密,没有道路,大军不能通过。如果能过行,就无须设函谷关了,从原上走就行了。”

桓翮又问道:“派出小股部队如何?只要出现在贼人背后,不怕他们不溃散。”

章邯沉吟道:“我看过战场了,满地都是贼众扔下的木头,看来他们人数众多,小股部队,恐怕会被贼人吃掉。”

桓翮不再说话了。

沉默一会儿,司马欣说话了:“我看可以试一试。”

司马欣是公安出身,早年当过栎阳县狱掾,与罪犯打交道,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犯罪团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心理突破。团伙成员的关系看似铁得不行,声称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实际上却脆弱得很,个个唯恐自己被朋友出卖了。只要骗他们说同伙已经供出他了,他们大多深信不疑,会报复性地供出同伙更多的罪行,扯出更多的同伙。

心理是团伙最脆弱的软肋,最容易突破。一旦突破了,看似铁板一块的团伙,顷刻间就崩散了。

司马欣道:“贼人都是互相猜忌的,只要一个地方出了问题,整个贼寇就会闻风溃散。贼人的这个软肋,只要被击中,庞大的身躯就会轰然倒地。我们要在这里做文章。派出多股人马,绕到敌人身后虚张声势,敌人见了,就会溃散,一处溃散,处处溃散,整个防线也就跟着垮掉了。那时,我们就可占领敌人阵地,大踏步入关。”

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极可能成功,值得一试,即便不成功,也会令贼人心惊胆战,有利于后续作战,而自己却没有多大损失。

章邯突然开窍了:为什么王翦灭楚成功,李信灭楚失败,问题就出在楚军心理上。李信带的兵少,让楚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他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以高昂的士气打败了李信。王翦带的兵多,楚军绝望了胜利的念头,自然就没了精神,于是便兵无斗志,逢战必败,很快灭国了。

(谢谢您的关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