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大泽乡 > 朔风劲吹(五)
换源:


       秦军的阵势,给守城士卒的震慑是巨大的,一时间,士卒们个个魂飞胆散,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统兵的校尉作风顽强,他们大声吼叫着,指挥士卒用木石砸、枪杆推,打退敌人的进攻。对于少数爬上城头的敌人,则十八般兵器全上,奋力击杀或打落城下。

武臣等还想在城头上鼓舞士气,但敌人的矢石不断飞来,将军张黡唯恐他们被击中,赶紧引导他们走下城去。

张黡把三人送到安全地带后,又走上城墙,指挥士卒抗击凶猛的进攻。

上午的战事很激烈。在这场战斗中,一些关键的少数——校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不顾矢石,指挥在第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士卒,他们从最初的胆战心惊,逐渐蜕变为只盯着敌人、器械拼杀。

一上午下来,五名校尉战死,八名受伤,士卒伤亡达到了八百人。

秦军的伤亡也很大,约有八百人死伤。从城头望去,到处可见倒在地上的士卒。

中午停战,双方各自清理死伤的士卒,吃饭休息。

武臣为了鼓舞士气,下令对于战死者、负伤者,厚与抚恤,以激励士卒奋勇作战。

这一举措,虽然收到了一时成效,但效果很快就减弱了。由于没有生的希望,士卒们都自嘲地说:“恐怕是有命挣钱没命花钱啊!”

如果人都没有了,钱财等物,又有何用呢?眼下城中最期望的,就是战胜秦军,获得生的希望。

而这一切,都寄托在了陈馀身上。



巨鹿城接下来的日子,可用“熬”来形容。

虽然一次次的拼死抵御,换来了城池眼前的平安,但赵军的士气却在逐渐衰落,反观秦军,却气势不减,丝毫没有放松对城池的攻击和围困。

日复一日的抵抗,越来越吃力,越来越艰难。

武臣等知道,若不是被困在城里,士卒早就散去了。

眼下最需要的就是提振士气。

提振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一场胜利,增强守军的信心。

信心会产生更大的信心,信心大了,就会发生奇迹,吓退甚至摧毁秦军。

而胜利的希望,就是陈馀给秦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可是,希望迟迟没有到来。

到了第六天,张耳实在忍不住了,就请武臣下令,让陈馀攻击秦军,解救岌岌可危的巨鹿城。

武臣已对陈馀能“抓住战机”不报幻想,对陈馀不尽臣节,不创造战机,任由自己困死城中的行径,极为愤慨,听了张耳的提议,立即命令陈馀立即对秦军发起攻击。

张耳得令后,立即派张黡、陈泽两位将军,携带赵王的命令和自己的书信,趁夜缒城而下,沿着秦军营房的空隙,潜出包围圈,去找陈馀的部队。

其实,陈馀对于坐视巨鹿城遭受攻击,心中也有些许愧疚,也在等待时机。

期间,也曾出现一次机会,结果却因陈馀的谨慎与不知变通而错过了。

巨鹿城遭受攻击的第二天,一个三十左右中等身材的中年人,来到了沙丘,找到了陈馀。

此人名叫李左车,是战国末期著名赵将李牧之孙。此时家住邯郸郡的安阳县,闻听秦军入侵,出于对故土的热爱,便起身赶往邯郸,为武臣出谋划策。

但赶到邯郸后,才知道武臣现在巨鹿。赶到巨鹿时,城已被围,无从入内,只得循着在邯郸得到的线索,找到了陈馀的驻地。

陈馀对于李牧很是仰慕,得知李左车是其孙子,对他礼遇有加,自然就向他问计。

李左车就是为献计而来的,听了陈馀的咨询,顺势献计道:“如今秦兵攻打巨鹿,赵王亲临镇守,已表明了必死的决心。这种态度,必然感染城中军民,他们必定死守,秦军攻城,必然艰难。如此一来,秦军就会疲劳不堪。将军要趁此时机,出动精干部队,于夜间偷袭敌营,无在乎消灭多少敌人,搞得敌人睡不好觉就行。几天下来,敌人就会精疲力尽,攻城乏力。而城中军民,得知将军的行动,必然深受鼓舞,士气更加高昂,秦军的攻城更是难上加难。相持下去,敌人见无机可乘,就会撤围而去。如此,就保全了赵国,将军也建立了不世之功。”

陈馀听了,最初也曾热血沸腾,可是他心中的顾虑,却无从消除,于是便沉吟道:“先生所言,果然是名将风范。只是现在的我军,不比令祖时的情况。”

于是,就介绍了部队的处境、战力、装备情况。然后就倒出了忧虑:“一旦我军偷袭了秦军,秦军必然转而全力攻击我们,我们没有防御工事,必然抵御不住,士卒由此就会溃散,非但奈何不了秦军,我军反而溃败了。如此一来,敌人就没了顾忌,一心攻城,城中就危矣了。相反,我军不动,秦军还心存忌惮,不敢全力攻城,局面尚有转机。”

李左车闻言,大为吃惊:原来大名鼎鼎的陈馀,竟然是这种见识?

(谢谢您的关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