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史上首个状元诞生,寒门之子迎来出头之日。】
【16:15,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后登基为帝,成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脸色一黑,心生不悦。
他虽然从不后悔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夺取皇位,但这件事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就算他登基为帝之后,天下依然有不少非议之声。
但这些非议,都只敢在极小范围内暗中进行。
如今,高空巨幕却将此事公告天下,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他杀兄弑弟上位的事。
可想而知,未来必定会有更多人对他指指点点。
这令李世民心中颇为恼怒。
……
【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中兴局面。】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万国来朝,被北方各个异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
……
“天可汗!!!”
李世民以及长孙无忌、李靖等大唐文武群臣瞬间震惊万分,激动不已。
“天”,是北方各个异族认知中最崇高的存在。
“可汗”,是北方各个异族对首领的尊称。
故而,“天可汗”这一尊称,代表着北方各个异族主动臣服,将李世民视为他们各族的共同最高领袖。
这代表着,李世民通过自己的文治武功,彻底征服了北方异族。
念及于此,李世民心中畅快舒爽无比。
若不是众臣在此,他定然会高声大笑,以舒心中快意!
……
【在贞观之治下,唐朝不仅在国内实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更在国际上展现了其开放与包容的态度。】
【这一时期,唐朝的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为了当时世界的中心。】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唐”从古代开始,就成为了海外诸国对华夏的代称。】
【外国不仅以“唐”作为华夏之地的代称,而且称华夏人为“唐人”。】
【时至今日,海外华夏人在异国的聚居之地,都被称为“唐人街”。】
……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眉头一皱。
唐人街这个名字,他看着十分刺眼。
明明他才是华夏第一个皇帝,大秦才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为何不能叫“秦人街”?
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秦始皇现在其实已经知道了。
因为他的大秦,二世而亡,是个短命的王朝啊!
但,道理归道理,秦始皇心中依然感觉十分不爽。
……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脸上挂着与秦始皇同款的不爽表情。
他自认为文治武功不弱于后世这位唐太宗,他的大汉在华夏之外一样有着很大影响力。
为什么海外华夏人在异国的聚居之地,没有被叫做“汉人街”呢?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内心的喜悦再也隐藏不住了,笑意很明显地挂在了他脸上。
唐人街!!!
这个名字,十分动听!
数千年之后,海外华夏人还在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他们的聚居地。
足可见大唐的影响力之深远!
大唐的盛名,数千年不衰,这样的成就,足够惊人!
不枉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
李世民激动无比地站起身来,高举酒杯,对着群臣说道:
“诸位爱卿,同饮,为大唐贺!”
“为大唐贺!”
“为大唐贺!”
长孙无忌、李靖等人齐声回道。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大唐之名流芳百世,他们作为大唐的臣子,与有荣焉!
……
【综上,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奠定了唐代此后二百余年的基业,是秦皇汉武之后,华夏古代当之无愧的又一位千古一帝!】
……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大唐太宗位面,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人跪倒在地,向李世民高声道贺。
他们是诚心实意为自己陛下感到高兴!
来自数千年之后的盖棺定论,无可争议的千古一帝,这是何等巨大的荣誉!
“众卿平身!”
“哈哈哈!”
李世民再也难掩心中的喜悦激动之情,放声大笑。
这一刻,隐藏在他头上的玄武门之变的阴霾,也散去了。
政变上位又如何?
杀兄弑弟又如何?
历史已经证明,他李世民,就是最配当大唐皇帝的那个人!
他无愧于大唐,无愧于天下百姓!
与此同时。
太安宫。
太上皇李渊看着高空巨幕,双目失神,寂然无声,陷入呆滞中。
贞观盛世、万国来朝、千古一帝……这样的字眼,刺激着他的神经。
突然。
两行泪水从他的眼眶中无声流下。
转瞬之间。
他已是老泪纵横。
“是我错了!”
“二郎说得没错,这天下只有交给他,才是对的!”
李渊心中涌上了懊恼之意。
如果当初他要是直接立李世民为太子,是不是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了呢?
如此一来,也就不会有兄弟相残的悲剧了。
可惜。
世上没有如果。
李渊含着泪水,饮下一杯苦酒。
……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着高空巨幕,感慨出声:
“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千古一帝,名副其实!”
对于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向来十分认可,评价极高。
故而,对于后世之人给予李世民的超高赞誉,他并不意外。
“后世之人,又会怎样评价朕呢?”
朱棣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然后,他的眼神逐渐坚定:
“朕一定要在大明开创更大的盛世!”
同样是通过政变上位的皇帝,他必须要如同唐太宗李世民,用足够出色的成绩去证明自己。
他要让天下人以及后世人都知道,大明天子之位,朱允炆不配,就该他朱棣来坐!
……
【16:23,唐高宗李治感应寺私会武则天。】
【16:32,武则天加号“天后”,与唐高宗李治二圣临朝,武则天得以垂帘听政。】
【16:38,67岁的武则天废子称帝,改国号周,史称武周,华夏历史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诞生。】
……
武周位面之前的诸多朝代位面。
无数古人看到这里,瞬间惊呆。
华夏竟然出了一位女皇帝!!!
这在他们眼中,太不可思议了!
而在所有为之震惊的古人之中,反应最大的,还得是李世民与李治。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惊怒无比,厉喝一声:
“竟敢篡夺我大唐江山,找死!”
武则天这个名字,他有印象,是他的一个才人。
而之所以他能在众多妃嫔之中记住这么一个小小的才人,是因为武则天曾经做了一件令他印象极其深刻的事。
曾经,他有一匹宝马,名为狮子骢,肥壮任性,性子暴烈,无人能驯服。
为此,他下了一道旨意,说如若有人能驯服这匹宝马,必定重重有赏。
而武则天当时恰好侍奉在侧,并上前领了这道旨意,声称有办法驯服狮子骢。
李世民至今仍记得武则天的方法: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并且,武则天还解释说:良驹骏马,正可为君主乘骑。驯服了则用之,驯不服则杀之。
之所以后来他冷落武则天,也与此事有关。
他觉得武则天身为一个女子,行事作风太过狠辣,并且野心不小,不是良善之辈。
如果让这样的人在后宫得势,必定会闹出乱子。
如今一看,此人果然是野心勃勃之辈,竟然篡夺了大唐江山!!
“朕还是对她太仁慈了!”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道厉芒,心中起了对武则天的杀心。
他虽然不是喜好杀戮之人,但为了保卫大唐江山,他也不介意动用雷霆手段。
“只是,她如何做到的?”
李世民在心中思索起来,并很快有所猜测。
“感业寺私会、二圣临朝……”
“雉奴,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觊觎朕的才人!真是色胆包天!”
李世民冷冷地看着李治,怒喝出声。
闻言,李治“扑通”一下,直接跪倒在地,叩首回道:
“父皇明鉴,儿臣不敢,儿臣冤枉啊!”
此时此刻的李治,真心觉得自己挺冤枉的。
他这会真没有勾搭武则天,甚至与武则天都没什么往来。
未来的李治干的事,跟他现在有什么关系啊?他总不能替未来的李治顶罪吧?这也不公平啊?
“哼!废物东西!”
李世民冷哼一声。
他谅李治也没这个胆子在他活着的时候勾搭武则天。
并且此刻,他更在意的,其实也不是这件事,而是“二圣临朝”这件事。
他完全不能理解,李治怎么能废物到需要武则天垂帘听政的地步?
连独立处理国家政事的能力都没有,还当什么皇帝?
这么做,很明显会损害李治作为皇帝的威严,给武则天后宫干政提供合理理由。
难怪武则天日后能篡夺大唐江山。
“昏庸无能的混账东西!”
李世民越想越气,直接将跪地请罪的李治一脚踹翻。
这一刻,他极度怀疑自己立李治为太子是否是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