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章已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樱花陆海军之间那病态的对立和由此产生的种种荒诞后果。这一章,光幕将不再停留于现象描述,而是聚焦于一场惨烈而影响深远的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通过这场战役中陆海军“马鹿互坑”的实例,来具体展现这种内耗是如何将无数士兵(包括那些“海洋师团”的成员)推向地狱深渊的。
光幕色调变得阴沉,激昂的背景音乐也转为压抑和悲伤。画面首先展示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一个潮湿、闷热、遍布丛林和沼泽的岛屿。
系统声音低沉地响起:“瓜达尔卡纳尔岛,原本只是太平洋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岛。但在1942年,它成为了美日双方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更成为了检验樱花陆海军联合作战能力的‘试金石’,或者说……‘耻辱柱’。”
【海军的“轻敌”与陆军的“添油”】
画面回溯到1942年8月,美军突然登陆瓜岛,迅速占领了岛上正在修建的机场(后被命名为亨德森机场)。
系统解说:“美军的登陆,完全出乎樱花大本营的意料。最初,海军方面极度轻视美军的决心和实力,认为只需派遣少量海军陆战队即可夺回机场。他们甚至对陆军要求增援的提议嗤之以鼻,认为这是‘陆军马鹿又想来抢功劳’!”
画面上出现海军将领傲慢的表情。
“然而,海军陆战队的几次小规模反击均告失败。海军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同意让陆军派兵增援。但此时,海军仍然不愿意投入主力舰队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运输和护航,而是采取了一种被称为‘东京快车’的夜间高速驱逐舰运输方式。”
画面展示了夜晚,几艘樱花驱逐舰趁着夜色高速冲向瓜岛,在岸边匆匆卸下少量兵员和物资,然后迅速撤离的场景。
“这种‘添油战术’式的运输,效率极低,风险极高。每次只能运送少量步兵和轻武器,重装备、弹药、粮食、药品等关键物资严重匮乏。而且驱逐舰本身皮薄馅大,极易在途中遭到美军飞机或舰艇的拦截。”
【抗战世界反应】
李云龙看得直皱眉头:“这他娘的叫运兵?跟做贼似的!一次送几百人上去,够干啥的?这不是把士兵往火坑里推吗?!海军那帮马鹿,就不能组织几条大船,一次性把人、炮、粮食都送上去?!”
赵刚脸色凝重:“典型的添油战术!兵家大忌!这反映了日军高层在决心和资源投入上的犹豫不决,也暴露了海军不愿意为运送陆军而承担更大风险的自私心理。从一开始,他们的协同就出了大问题。”
楚云飞叹了口气:“兵贵神速,亦贵集中。如此零敲碎打地投入兵力,非但无法形成决定性力量,反而会被敌人各个击破。指挥失当,一至于此!”
【帝皇空间反应】
皇帝们对这种“添油战术”更是无法容忍。
秦始皇嬴政怒道:“用兵之道,在于集中优势,一举克敌!如此分批投入,如杯水车薪,岂能成功?!愚蠢!”
汉武帝刘彻沉声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此日军兵力分散,不合兵法!其将帅不知兵!”
唐太宗李世民摇头道:“为将者,当审时度势,一鼓作气。如此犹豫不决,零敲碎打,只会徒增伤亡,贻误战机。”
明太祖朱元璋骂道:“这海军就是不想出力!怕死!怕损失他们的破船!结果呢?把陆军兄弟送到岛上等死!没义气!混账!”
乾隆皇帝也觉得此举不智:“嗯……此‘东京快车’,名为迅捷,实则杯水车薪,于大局无补。徒耗兵力,智者不为也。”
【岛上地狱:陆海军互不配合的恶果】
光幕焦点转向了瓜岛之上。画面变得更加残酷和压抑。
补给断绝,饥饿地狱:由于海军运输不力,岛上的日军(包括后续抵达的部分海洋师团部队,如被拆分加强给其他部队的)陷入了极其悲惨的境地。士兵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因为缺乏食物而被称为“饿鬼”。他们只能靠野菜、野果甚至树皮充饥,许多人并非战死,而是饿死、病死。画面中出现了日军士兵虚弱地倒在泥泞中,或者因为吃了有毒植物而痛苦挣扎的场景。
火力协同为零:陆军部队在缺乏重炮和坦克支援的情况下,向固守亨德森机场、拥有强大火力的美军发动一次次自杀式冲锋。他们迫切需要海军舰炮的支援,但海军的舰炮支援往往是“看心情”,或者因为担心美军空袭而不敢久留。有时陆军请求炮火支援的电报石沉大海,有时海军的炮弹又因为缺乏精确指引而落到自己人头上。
指挥混乱,各自为战:陆军指挥官和海军指挥官(如果岛上有的话)常常为作战计划争吵不休。陆军主张集中兵力强攻机场,海军则可能更关心保护港口或残存的海军设施。双方命令冲突,部队行动迟缓混乱。
情报不畅,互相指责:陆军抱怨海军“见死不救”、“胆小怕事”;海军则抱怨陆军“无能”、“进展缓慢”,浪费了宝贵的运输机会。双方的情报不共享,使得对美军兵力、部署的判断失误频频发生。
光幕播放了一段令人心悸的场景:黑夜里,一支精疲力尽、饥肠辘辘的日军步兵准备向美军阵地发起夜袭。带队的军官用无线电最后一次尝试联系海军,请求炮火掩护。无线电那头传来的是滋滋啦啦的杂音,或者干脆就是沉默。最终,军官绝望地放下无线电,拔出指挥刀,嘶哑地喊道:“为了天皇陛下!进攻!”然后带着士兵们冲入了美军密集的机枪火网之中……
【双线反应:沉默的悲愤与深刻的警示】
面对瓜岛上那如同人间地狱般的惨状,以及背后那清晰可见的“人祸”因素,两个世界的观众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前的嘲笑和鄙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对愚蠢指挥的愤怒,以及深刻的警示。
抗战世界:
李云龙紧紧地攥着拳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经历过无数残酷的战斗,深知士兵的不易。看到日军士兵因为高层的内斗和愚蠢指挥而陷入如此绝境,他第一次没有幸灾乐祸,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和愤怒。“他娘的……这帮当官的……就这么糟蹋士兵的命?!这仗……打得太窝囊了!太憋屈了!”
赵刚的脸色也异常沉重,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内部矛盾外部敌人=灾难性后果。联合作战的失败典范。缺乏统一指挥、有效协同、后勤保障,最终导致士兵在绝望中大量非战斗减员。这是对生命的极大漠视!”
楚云飞默默地看着光幕,眼神复杂。他看到了日军的虚弱和致命缺陷,但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渺小。他低声道:“哀兵必败……军心已失,后勤断绝,指挥混乱……此战之败,非战之罪,乃帅之过,制之殇也。”
帝皇空间:
皇帝们也被瓜岛的惨状所震撼。他们见惯了沙场征伐,但如此清晰地看到一支军队因为内部原因而崩溃、士兵如同草芥般死于饥饿和疾病,还是第一次。
秦始皇嬴政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内耗之祸,竟至于斯!将帅之争,竟以万千将士性命为代价!此非强军,乃是自戕!”
汉武帝刘彻的眼神变得冰冷:“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此日军高层,不恤士卒死活,只顾派系之争,其军焉能不败?其国焉能不亡?!”
唐太宗李世民长叹一声,脸上带着悲悯之色:“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今观此战,非一将无能,乃体制之失,上下离心。可怜焦土之上,尽是无辜冤魂……”
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脸的愤懑:“这帮当官的,都该拉出去砍了!自己人坑自己人,把好好的兵都糟蹋了!要是咱的兵受到这种待遇,咱早就反了!”
乾隆皇帝也收起了所有轻慢之心,神情凝重:“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内斗不休,国力空耗,终至败亡。治国治军,当以团结为本,大局为重,断不可重蹈此覆辙!”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成为了樱花陆海军“马鹿互坑”最惨烈、最直观的注脚。它清晰地告诉所有人,当内部矛盾凌驾于一切之上时,再强大的战争机器也会锈蚀、崩溃,再狂热的武士道精神也无法填补饥饿的肚皮和混乱的指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