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无数对朱元璋无比崇敬和爱戴的百姓,坚决不相信天幕的内容。他们愤怒地斥责那些传播谣言的人,认为是妖言惑众,是对太祖爷的亵渎。一些虔诚的信徒甚至跪在地上,祈求上天惩罚那些制造和传播谣言的恶人,还太祖爷一个清白。
而那些以说书为生的艺人们,则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个个兴奋异常。他们一边惊叹于这天降奇闻,一边飞快地用笔记下天幕播放的内容和各种细节,准备将其改编成新的评书段子。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太祖秘史之龙潜卖勾记》恐怕会成为南京城最火爆的说书节目。
负责维持治安的官府衙役们,此刻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他们奉命弹压过于激烈的讨论,驱散聚集的人群,抓捕那些公然散布“悖逆之言”的刁民。然而,天幕高悬,人人可见,议论之声如同野草一般,根本无法彻底禁止。官兵们疲于奔命,效果甚微,反而更激化了一些矛盾。
这场由天幕引发的风波,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皇帝八卦的狂欢,更深层次地,它开始动摇普通百姓心中那根深蒂固的皇权信仰。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被官方和民间共同塑造成一个天命所归、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英雄,他的形象近乎神化。人们敬畏他,崇拜他,相信他是上天派来拯救万民的真龙天子。
然而,天幕上那段不堪的“黑历史”,就像一把锋利的凿子,在这座神像上,凿开了第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
“原来皇帝也干过这种事……”
“真龙天子……也会为了吃的卖屁股?”
这样的念头,一旦在百姓心中种下,便会生根发芽。对皇权的绝对敬畏,对皇帝的神化想象,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丝松动和……祛魅。
虽然绝大多数人可能仍然不敢公开质疑皇帝,但那颗怀疑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金陵城,乃至整个大明王朝,因为这第一段“太祖秘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和信仰危机之中。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天幕还会播放什么?又会轮到哪位帝王“遭殃”?没有人知道。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世界,因为这个神秘天幕的出现,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大秦,咸阳宫。
始皇帝嬴政负手立于殿前,玄色龙袍在风中微微拂动。他仰望着天幕,那上面关于“洪武篇”的字样已经消失,恢复了平静的光洁。然而,方才那段离奇荒诞的“秘史”内容,依旧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他的眉头紧紧锁起,如同刻上了深刻的川字。那双睥睨天下的眼眸中,此刻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鄙夷与不屑。
“哼!”一声冷哼,从他鼻腔中发出,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与傲慢。
“黔首出身,果然鄙陋不堪!”嬴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寒意,传入侍立一旁的李斯耳中。
李斯心中一凛,连忙躬身,不敢接话。他同样看到了天幕的内容,内心也是震惊无比,但更多的是对这神秘天幕的忌惮。此刻见陛下动怒,他更是谨小慎微。
嬴政却没有看他,依旧盯着天幕,仿佛要将那光幕看穿。“为求活命,竟行此等腌臜之事?以此等手段苟活于世,纵然后来侥幸窃据神器,开创一朝,亦是根基不正,其行可鄙!”
在他的认知里,帝王,生来就该是高贵的,是统治者。纵然有微末之时,也当有英雄气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像这朱元璋(被天幕描绘的),为了几个馒头就出卖身体,简直是丢尽了所有为君者的脸面!
“此等行径,与街头无赖、娼优隶卒何异?”嬴政的声音越发冰冷,“若非这天幕昭示,后世竟将此等人物奉为开国之君?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想到了自己,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御外侮,开灵渠以通水利。何等的功绩!何等的伟业!
再看这明朝开国者所谓的“秘史”,简直如同云泥之别!
“此等人物,其心性可见一斑。如此都能得国,可见元末之乱,已是何等糜烂!”嬴政语气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轻蔑,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傲。
但他心中,除了鄙夷,也有一丝深深的不解和警惕。
这“天幕”究竟是何物?竟能跨越时空,播放所谓“历史真相”?其展现的手段,那清晰的影像,那直接响彻人心的声音,都远超他的理解。
这东西,是真的记录了历史?还是某种妖术幻象,意图蛊惑人心?
如果是真的,那历史的记录方式,竟已发展到如此地步?自己的功过,是否也曾被如此“记录”?
如果是假的,那又是何人,有如此大的神通,敢编排历代帝王,其目的又是什么?
嬴政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他不喜欢这种超出掌控的感觉。这天幕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他权威的一种潜在挑战。
“李斯。”他突然开口。
“臣在。”李斯连忙应道。
“传令下去,让国师、方士,以及所有通晓阴阳五行、鬼神异术之人,给朕仔细研究这天幕!务必查明其来历、原理、目的!”嬴政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遵旨!”李斯恭敬地领命,心中却暗自叫苦。这天幕连箭矢都无法触及,谈何研究?但陛下的命令,他不敢不从。
嬴政不再言语,只是重新将目光投向那片平静的光幕,眼神中充满了审视与冷厉。他倒要看看,这故弄玄虚的东西,接下来还会耍什么花样!无论背后是谁在捣鬼,胆敢窥探帝王隐私,挑战皇权威严,都必将付出代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