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旅行使者 > 第三十六章:日记下半部分2
换源:


       “根据工作守则,你同样要证明以前三个方面的结论是否成立,每个方面同样要各举出四个证据。在第一方面材料内容的正确性,他肯定还有很多名字,你要逐一考证,由于年代久远就变得很困难,要从其他方面寻找线索。第二方面该日记出于同一人之手,下半部分的指纹和笔迹还有墨水跟墨砚的成分这三个部分的的举证还是有效的。第三方面证明该日记是出于标本之手,日记上的指纹和日记里记载的受伤记录也是同样有效的,你只要再举证两个证据就行。”

下半部分的考证你可以做好心理准备,是很难找到历史文献资料来作为证据的,我建议你在看出了点头绪后,还是要抽出个时间去一下他的地下室,实地考察一下。他的地下室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小型博物馆,放满了各种各样以前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有很多东西见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是啥用途。我们作为相关科研人员,还可以戴上手套后去翻阅一些年代久远的文字资料和画像,挺有意思的。”

其实天一早就想去看看了,但前提是要有备而去,至少要报着去寻找某些方面的证据而去,才会不枉此行。因此他决定这四箱日记要改变一下阅读顺序,要从最开始看,因为考证的线索会很难找,这样读才能读得更仔细一些。

小伯温在日记中写道,他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6月,父亲叫毕伯汉,母亲姚氏,父亲是成都府的主簿(就是现代的县政府秘书长),正九品。家中有四个哥哥,两个妹妹,他排第五。日记里写的都是当时小孩子的日常玩耍活动,但到了17岁时,他的父亲就安排他进了衙门当了个小差,叫商典吏(就是现代的工商局职工),跟当地的一户小地主的女儿结了婚,在他20岁时生了第一个小孩,这时他可谓已经“齐家”了。

但他在24岁时,一手带大他的母亲姚氏得了伤寒(伤口感染),他在母亲病重的一个多月里每天都给母亲用冷水毛巾敷额头和四肢,那时的水要从十几里外的井里挑过来,几兄弟轮流挑,也挺不容易的。虽然母亲吃了不少的药汤,但还是离开了他们。伯温第一次尝到了失去至亲的悲痛,在日记里写道,他的双眼哭得红肿像铜铃一样大。母亲去世后,在入殓前,父亲雇人帮他母亲画了像,他就连母亲当时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首饰一起用小木箱藏了起来。五年之后,他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他们几兄弟姐妹也是尽了孝,在当时由于生活水平比较低,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比较差,普通人能活到五十岁就算是长寿的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的老婆又为他生了一儿一女。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土地也是完全国有的,大多砖瓦结构.普通百姓盖房子不需花多少钱.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来,几年里盖个优质砖瓦四合院不成问题。他们几兄弟就凑钱搞了个四合院,院子也不小,有大大小小的厢房十三间,在院子的中间还种了大大小小的树木,还有一口井,基本解决了水的问题。由于妹妹都嫁了,四合院里就五兄弟一齐住,整天都热热闹闹的,小孩子一大堆,经常满院子跑。小孩子吃饭都不叫名字了,就数人头,人齐了就开饭,不齐的就再看看哪个少了再去找。几兄弟跟媳妇每晚都一齐吃饭,吃完饭后就坐在院子中间的石桌上聊聊天,或在大厅里打打麻将,还雇了两个下人,日子过得挺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