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位面。
适才赵光义和武将们站在一起,
对赵匡胤想要解除他们兵权的事儿,
进行了一波裹挟的抵制,
这让赵匡胤这位北宋的开国皇帝感受到了一丝后怕。
在原本他的眼里,弟弟赵光义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有什么推心置腹的话,赵匡胤从不隐瞒,
也不让赵光义回避,
反而十分信赖,放手交给他去做,
可是今天原本计划好的“杯酒释兵权”却失败了,
与其说是天幕上面王朝覆灭刺激的,
倒不如说这正好给了赵光义拉拢武将,
架空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这么说,你们大家都是不愿意主动去除兵刃装甲了,
是不是?”,
赵匡胤踱步走在跪着的武将面前,
声音不大但是却非常威严的问道。
武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接话,
毕竟,
再怎么仁慈的君王也是君王,
手里握着生杀大权,
何况是对于江山社稷威胁最大的兵家。
“皇兄,大家都不敢言,
臣弟就替他们说吧,
他们也是有难言之隐的,心里有苦没出说。
我奉旨传唤他们到来的时候,
他们一个个都跟臣弟表明了心迹,
对我大宋江山可谓是一片忠诚赤胆之心,
纷纷表示不让陛下作难,
愿意即刻解除兵权,告老还乡,
只是刚刚天幕揭示了我大宋王朝的末世悲壮凄惨,
群臣百官们无不痛哭流泪,心口隐隐作痛,
轻视武将,重用文臣,
实在是关乎国体和社稷啊陛下......”
“陛下,晋王所言,正是微臣心声......”,
武将们此刻,一个个附和道,
这不由得再次引起了赵匡胤的警觉,
自己的弟弟难道已经笼络了武将之心?
那杯酒释兵权就难上加难了..
“你们都起来吧,
朕怎么会怀疑你们有二心呢,
你们一个个都是跟着朕打天下,
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
又黄袍加身把朕给扶上了龙椅,
论功劳和苦劳,朕都绝不会负你们,只有你们负朕,
关于兵权的事儿暂且不提了,
武将们听了赵匡胤的话之后,一个个皱着的眉头都舒展了,
喜笑颜开,纷纷再次跪拜谢恩:
“陛下圣明,
臣等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
拼了这把老骨头,哪个刚来犯境,
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赵匡胤赞许的点了点头,
笑道:你们说这话,朕毫不怀疑,听起来也舒坦。
朕信得过你们,
兵权放在你们手里朕和晋王都安心,
既然这件事告一段落了,各位可以吃个定心丸了,
现在,
朕现在决定办另一件事。迁都!”
武将们听了之后,十分意外,
崇祯帝迁都也就罢了,是形势所迫,
可是大宋和契丹现在基本上是处于对峙状态,
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
怎么就要劳师动众,折腾着迁都呢?
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唱的是哪一出啊,
不由得都又把目光投向了晋王赵光义,
希望他继续出来说话,阻止皇上的决定。
赵光义是个聪明人,此刻他才看透,
皇兄之所以妥协退让,暂不杯酒释兵权,不是被武将们裹挟,
而是以退为进,等着迁都洛阳呢?
身为一国之君,
对臣下已经妥协在先了,
做臣子的如果不能满足皇帝第二个条件,
那就是找死,
给脸不要脸,给台阶不下......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眼前一黑,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父皇,父皇,太医,快传太医”,
太子朱标眼见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大明王朝的江山最后一夜之间,
灭于李自成,
居然被一群乌合之众的农民起义军给灭了,
脸色从乌云密布,逐渐到揪成一团,
最后,
大叫一声晕厥过去。
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叫太医,身边伺候着的侍卫和宦官,
也都忙作一团,端水的端水,递毛巾的递毛巾,
掐人中的掐人中,
不料,朱元璋却睁开了眼睛,怒不可竭尽
“这难道就是朕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明江山,
最后的结局?
不,
绝不可能,
这天幕定然是妖人所为,
来人呐,
锦衣卫,给朕查.......”
身边的人哪敢怠慢,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的脾气,
惹火了就要杀人!
太子朱标眼见父亲醒了过来,心里面一块儿石头才落地了,
满脸泪痕哽咽道:“父皇,您可吓死儿臣了,我以为,我以为......”
朱元璋坐了起来,白了一眼太子朱标,
“你以为什么,你以为朕不行了,被气死了?”
太子朱标先是点了点头,随即意识到不对,又摇了摇头。
朱元璋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语重心长的说:“标儿啊,
为父建立我们大明王朝以来,这三十年都勤勤恳恳,
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
对整肃朝廷纲纪,刷新吏治不敢怠慢,
为的就是让你们子孙后代免于灾祸,
可是,可是......”
朱标是个聪明如,当然明白父亲朱元璋的执念,
一边搀扶着朱元璋,
一边道:“父皇,您的心意儿臣如何不知道,
您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汉武,
可是我大明的江山,要靠后世自己来守卫保护,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儿,
您把我们兄弟几个教育的精诚团结,互相没有异心。
已经大为不易了,龙体要紧呢......”
朱元璋心里揪了一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