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让众多蛮部清醒,
汉军不是好惹的。
也有些蛮部不服气,
红着眼睛汉人耍阴谋诡计,
有本事堂堂正正上岸厮杀一场。
对此刘备不屑一顾,
阴谋诡计也是实力的一种,
谁让你们不看兵书来着?
有本事也来烧我啊!
当然,面对面的厮杀,
你们也会见识到我的厉害的!
江州城外,蛮部中,
蛮王得报大怒,
当场就一脚踢翻了面前案几,
一言不发就拨刀架在萧瑗脖子上,
萧瑗的面不改色倒是锻炼出来了,
于是问道:蛮王何故如此?
蛮王双眼血红,
怒吼道:王八蛋!
不是要招安我等?
怎么让汉军杀我族人?
你们汉人都是出尔反尔之辈!
完双手用力,
萧瑗脖子上已经渗出血丝。
萧瑗心中呼痛,
却仍脸带微笑的道:
蛮王,某已带着莫大诚意,
在蛮部盘桓数月,
若不是某在此拖着,
我王师早就直下江州,
将尔等一个个锁拿问罪!
而不是现在才到垫江城!
蛮王,我大汉将士已经不耐烦了,
欲争这一份平叛的功劳,
是战是降,何去何从,
蛮王你该做决定了!
到最后,萧瑗声色俱厉,字字诛心!
蛮王等萧瑗完,
不禁一阵失神,
双手无力的将刀拿开,
跌坐在座位上,
不知道在想什么。
萧瑗心想,看来玄德把他们打击得不清,
如此便好。
这场叛乱,
也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垫江,不甘心的蛮人率众与汉军进行了最后一战,
此战,四千精卒硬撼万余蛮人,
严颜一骑当先突阵,
刘备刘恪率甲士弓手尾随于后,
不断杀头领与勇士,
汉军矛阵拱卫四周,不停刺杀。
这一战,血流漂杵,陈尸无数。
夏五月,蛮王率部投降。
而仍有不驯者,刘备率军四面出击,
围而杀之,一个不留。
汉军威镇益州,
于是叛乱皆定。
萧瑗与蛮王歃血为盟,
重申当年大汉与蛮人的盟誓牢固不可侵犯。
又告诉蛮王,若汉官再有敢欺蛮部者,
可直接上报益州刺史处,
益州刺史处置不公者,
可直接公车上书,
让圣天子裁定。
蛮王大喜,该得到的都得到了,
也不用再打生打死了。
至于死去的洞主们,
你们且走好,你们的妻子部族,
我会替你们照顾好他们的。
于是蛮人大开筵席,
与汉军大宴三天,
好多人都吃伤了。
前阵子还是操刀子厮杀的仇敌,
现在却又转眼亲如兄弟。
人世之奇妙,不外如此。
捷报传到朝廷,
群臣为天子贺,
天子大喜,
口称萧瑗不愧柱石之臣,
刘备不愧人中才俊。
着实猛夸了一阵。
没办法,朝廷太需要好消息了。
今年二月,公府驻驾庑突然垮塌,
三月,梁王薨,
四月,江夏蛮叛……
曹节随侍帝侧,
面如常色,只有双眼在转动,
不知道又在动着什么念头。
六月,朝议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
《毛诗》、《左氏》、《谷梁春秋》诸经的人各一名,
入朝任命为议郎。
然后又议益州之事,
既然叛乱已定,
那么有功之臣不能不赏,
否则寒了将士之心就麻烦了。
这一,皇帝还是很清楚的,
他再怎么乱来,
对军队着实还不错。
不然的话,天下乱成这样,
他靠谁去替他平乱呀。
益州因为一场叛乱,
无数官员落马。
至于落不落头,
就看他们运作的手段了。
此次有功将士,
除了钱财赏赐外,
张珓转任巴郡郡尉,
严颜为垫江令,
其余诸校各有升迁。
广汉太守与汉中太守功过相当,
无罪亦无赏,
犍为太守有功,
入京,拜将作大匠。
最后轮到萧瑗和刘备了。
益州叛乱之所以迅速平定,
全赖这两人之力。
萧瑗在奏章中更是把刘备列为首功,
颇多赞美之词。
萧瑗没什么好讨论的,
益州需要他,
于是赏绢百匹,
出为益州刺史。
至于刘备,
他未来岳父本来已经帮他想好了去处,
也上奏了:刘玄德博学之士,
能通《尚书》、《春秋》诸经,
可除了议郎。
反正朝廷需要这些人才,
不如让刘备来干这个活,
刚好还可以替朝廷省一个人的俸禄。
诸臣和皇帝也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刘备之前为郎中观政,
再转为议郎最正常不过了。
且刘备本身学问就好。
于是皇帝就准备开口允了。
曹节一看皇帝嘴唇欲动,
立马下拜,奏曰:陛下,
萧瑗推许刘备能通兵法,胆略过人。
而益州新定,或有不服。
莫若让刘备也任官益州,
与萧瑗一起坐镇益州,威慑宵。
旁边就有卢植大怒,
不过强自忍着,
他想看看这个阉奴还能些什么出来。
皇帝被曹节一打岔,
觉得也是,
益州时不时的乱一下,
要不,让萧瑗和刘备到那里替朕坐镇几年?
刚好挟大胜之势,
看哪个敢不开眼!
皇帝便道:唔,
那曹卿以为刘备可为何职?
曹节左思右想,
实在不想刘备官太高,
但为了把刘备留在益州,
尼玛,拼了,于是对曰:
巴郡蛮人最多,
而前太守已论罪去职,
可任刘备为巴郡太守。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
开什么玩笑,
朝廷培养官员不是这样乱来的,
也要看资格的。
也就是任职条件和个人条件。
在大汉,想做官,
想做高官,
得从德行、专业、劳考、
功勋、考试、出身等各方面去考虑。
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以德行、
专业、劳考和功勋为重。
选官中的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
刚毅多略,能才任三辅令这几条,
就是专业资格。
医官,天文官等,
还有更详细的专业要求。
而举孝廉和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就是德行方面的要求。
劳考就是年劳和考绩获得的资格,
非常重要,这是提拨官员的基本因素。
所谓任官年久而资深。
这个基本就是资历了,
你任官多少年了,
每年的评语怎么样等等。
就算你每年都是个中等,
只要你官儿做得比别人久,
你也比别人有资格。
至于功勋,
那是特殊情况下的升迁,
可以无视劳考。
相当于后世的火线提拨、火线入党……
刘备论出身,
论德行,论才学功勋都算够了。
但差就差在劳考上。
他为官才多久?
治理一县的经验都没有。
和他差不多年纪的还都在朝中为郎呢!
郡守,方面大臣,
如今大汉满天下加起来,
郡、国也不过一百挂零,
怎么可以让刘备任此要职?
就算大家再怎么欣赏刘备,
再怎么觉得他有才学,
也不能这样做。
朝廷任官自有制度,
不能拨苗助长,
不能任意胡来。
于是大臣们纷纷进言,
刘备资历不够,
不足以担当此重任。
皇帝想了想,
也觉得不妥,
更多的是舍不得,
要知道,卖一个郡守职位,
可以卖好多钱的呢!
于是便对曹节道:
曹卿此言不美。
曹节要的就是如此,
便又奏道:陛下,去岁冬,
鲜卑贼子宼我幽、并,
今年又有数起。
朝中诸经博士众多,
不差刘备一人。
刘备既然通军事有谋略,
不若使为辽东都尉,
助辽东太守镇守边地,
为陛下分忧。
曹节反正就是不让刘备回来,
他也知道皇帝和大臣不会让刘备任太守之职,
那么,担任个一郡之副,
没事了吧?
于是便以退为进,
想把刘备扔到辽东去。
卢植勃然大怒,
我这女婿和你这阉贼是结了何仇?
你要把他弄到辽东去?
那是抵御鲜卑的最前线,
你还让他去任武职,
一个不好就得要了命。
不是被鲜卑人砍,
就是被朝廷砍。
老阉贼,你这是让我女儿年纪轻轻便要做**啊!
老夫必不与尔干休!
当下出列道:
陛下,辽东乃御鲜卑、
乌桓之要地,
边郡要职,
惯以老臣宿将任之。
如此方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刘玄德虽有薄材,
但年岁尚轻,
血气方刚,容易冲动。
恐其为求军功而擅启战事,
不能胜任都尉一职,
陛下明察之。
皇帝想了想,
觉得两边得都有道理。
听了曹节的,
觉得刘备很能打的样子,
放在边郡能让他放心。
听了卢植的,
又觉得刘备虽然能打,
但太年轻容易冲动,
万一头脑发热,
主动去打鲜卑人,
打胜了倒没什么,
要是丧师失地呢?
算了,还是不要冒这个险了。
皇帝正在沉吟,
曹节就知道自己这个主意恐怕是过不了关了。
于是又奏道:
陛下,广阳郡蓟县与广阳两县县令有缺,
奴婢听闻刘玄德今年将大婚,
不若使刘备为此二职之一,
方便他于老家举行婚事。
也显得陛下体恤有功之臣。
卢植又怒,混帐,
他在洛阳就不能成亲了?
非得弄到边地去是吧?
正欲再言,却见皇帝见曹节跪在阶下,
忠心耿耿为自己考虑,
数次进言,若是自己再拂了他一番心意,
恐伤曹节之心,
于是便立马允了,
道:卿所言正是。
便转刘备为广阳令,
待其婚期定下,
再给婚假一月。
到时另有赏赐赐下。
见此,众臣也没什么好的,
只要不让刘备突然间去任二千石的太守,
刘备任议郎也好,
任县令也好,
都是份中应有之事。
只有卢植一人仍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刘备还在益州,
却不知道朝廷经过一番争斗,
又把他扔到了幽州。
如不符各位彦祖口味,
请大大们海涵。
求订阅求鲜花求收藏
求月票求打赏什么都求。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