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离却眼疾手快,将她拦了下来:“它有点儿凶,万一伤着你可就不好了。”
说着又从另外腰间取下一只布囊,将一团不知道东西取了出来。
梓潼收回手,问道:“这又是什么?”
毕离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说道:“鬼饲啊,你不给鬼蛊喂吃的吗?”
梓潼微微一怔,目光落在毕离手中那团不知名的东西上,好奇地问道:“我没给鬼蛊喂过食物,这又究竟是何物?我从未听闻练鬼蛊还需喂食。”
毕离咧嘴一笑,将那团东西放在桌上,众人纷纷凑近。
那是一团散发着幽光的黑色黏稠物,表面隐隐有灵力波动流转,像是无数细小的灵丝在其中穿梭。凑近细嗅,虽仍有一股奇异且复杂的气息,却不再像之前那般刺鼻难闻,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
“你拿着这个,再去接触它,它就不会伤你了,不过少喂一点儿,这东西不好做。”毕离示意众人拿桌上的鬼饲,又把陶罐放在桌上。
李玟率先伸出手,轻轻捏起一小块鬼饲,放在鼻尖闻了闻,说道:“这味道还挺特别,就是不知道这鬼蛊吃不吃这一套。”
毕离挑了挑眉,说道:“你试试不就知道了。”说着,他伸手在陶罐上轻轻一拍,罐口的黑气瞬间翻涌起来,隐隐能听到里面传来尖锐的呼啸声。
李玟咽了咽口水,缓缓将手伸向陶罐。就在他的手快要碰到罐口时,一股强大的吸力从罐中传来,仿佛要将他的手吸进去。李玟吓了一跳,连忙往后退了一步。
“哈哈,瞧你那怂样。”毕离大笑着说道,“还是我来吧。”他伸手从李玟手中接过鬼饲,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陶罐。
罐中的黑气瞬间将他的手包裹住,众人只听到一阵“滋滋”的声音,仿佛是黑气在与鬼饲发生着某种反应。片刻之后,毕离将手从罐中拿了出来,手中原本的鬼饲已经消失不见。
“看,它吃了。”毕离得意地说道。
梓潼皱了皱眉头,说道:“这鬼饲究竟是如何制成的?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毕离一边将陶罐重新封好,一边说道:“我想着人要吃东西,道家佛家也说神佛食香火,那这鬼蛊也该是能吃东西的,所以我就自己琢磨了一下。找了很多饱含灵力的药物,发现像阴冥草、幽魂花这些,很吸引阴灵。”
毕离看向众人,见他们还看向自己,又道。
”后来我又加上了一些特殊的矿石粉末,一番炼制这玩意儿就成了。而且我发现鬼饲对阴灵有致命的吸引力,那次我炼制完鬼饲,不说方圆千里,至少西域方圆百里的阴灵都过来了。就是那次,我一举多了六只鬼蛊。”
付五手中的折扇轻轻扇动,饶有兴致地问道:“毕离兄,这阴冥草和幽魂花可都是稀罕物,你从哪儿得来的?还有这炼制之法...”
毕离眨了眨眼:“这阴冥草在乱葬岗找的,那里阴气浓郁得化不开,那草一看就有灵力,我花了不少功夫才拿到,幽魂花是在悬崖。”
玄风拿起桌上的鬼饲,仔细观察着,说道:“这鬼饲既能吸引阴灵,又能做鬼蛊的食物,倒是个好东西。只是不知,这鬼饲对不同实力的鬼蛊效果是否一样?”
毕离摸了摸下巴,说道:“这个我还真没仔细研究过,不过从我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都是有效果的。就像我那只第一次炼出的鬼蛊,吃了这鬼饲后,实力明显增强了不少。”
李玟眼睛一亮,:“还能增强实力?那要是给更厉害的鬼蛊喂食这鬼饲,岂不是能变得更加强大?”
毕离点了点头,说道:“理论上是这样,不过更厉害的阴灵可不好找,而且炼制起来也麻烦。”
梓潼思索片刻,:“毕离,你这鬼饲既然对阴灵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是否可以用来引开一些强大的阴灵?比如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
毕离眼睛一亮,说道:“嘿,你这想法倒是不错。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这鬼饲确实可以用来引开一些阴灵,只要在合适的时候抛出去,那些阴灵肯定会被吸引过去。”
“所以你们都偷偷练鬼蛊了?”陆宛眨着大眼睛去看众人,梓潼和毕离眼神闪躲。
喀络也道,“夫子知道吗?”
“没说,偷偷搞的。”
“夫子知道那不得挨骂啊?”梓潼和毕离异口同声道。
“那这次大典过后你们不抄《巫师法则》也得抄了,毕竟大典上你们都用了鬼蛊,大家都看见了!”
“梓潼,要不我们跑吧,去中州,强大的蛊师就应该出门历练!”
叶凌手中折扇“啪”地一合,瞪大眼睛看向毕离:“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可巫祝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还没跑出寨子就被抓回去了。”
付五也皱起眉头,沉声道:“大祭司既然已说重启鬼蛊,想必私下练的人不在少数,诚心认错,未必会受罚。”
“别想了,我这么厉害,夫子还能打死我不成?”毕离笑着说,“大不了就抄书。”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分开了。”陆宛笑了笑,带着点难过“你们说我去跟带队祭司讲,想留在南疆学习蛊术,他会同意吗?我有点儿舍不得你们。”
“我觉得不会.....”
天色渐晚,将少年人的愁绪拉的很远。众人陷入短暂的静谧,远处传来的几声虫鸣,也好似在为这即将到来的离别奏响乐章。
“别愁了,中州还能再见呢!搞得跟见不着了一样,这几天咱们好好玩,我还是第一次来南疆!”毕离率先打破沉默,他双手叉腰,一副豪情万丈的模样,“至少得够本儿!”
“那行,我带你们好好玩儿,”石方笑着附和:“明天咱们就去寨子后山,那里风景好,还有不少草药和蛊虫。”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寨子的石板路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芒。
梓潼、石方、喀络等本土人士作为东道主带着付五、毕离等一行人,背着简单行囊,朝着后山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