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大夏风华:女博士的古代传奇 > 第七十三章:证据辩驳 ——《以证驳谬论,真相渐分明》
换源:


       林悦先是目光沉稳地环顾了一下朝堂众人,而后朝着殿外做了个手势,只见几位随太子出征的将领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进大殿。这些将领皆是在军中颇有威望,且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他们身上那历经沙场的铁血气息,让整个朝堂都仿佛染上了一抹肃杀之意。

其中一位将领站出来,先是朝着皇帝恭敬地抱拳行礼,那动作干净利落,尽显军人的风范,随后大声说道:“陛下,臣等所率将士在边境之时,一心只想着抗击敌军,守护百姓。每到一处扎营,皆严令士兵不得侵扰当地百姓分毫,若有违反军纪者,当即军法处置,毫不留情。何来二皇子殿下所言的烧杀抢掠一说?”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大殿之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直击众人的耳膜。

说着,他又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军中的军纪册以及记录违纪处置情况的册子,双手捧着,呈给皇帝,继续说道:“陛下请看,这上面详细记录了每日的军纪巡查情况,从将领的监督巡视,到士兵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事无巨细,皆有记载。若真有二皇子殿下口中所说之事,怎会毫无记载?定是有人蓄意造谣,妄图污蔑我等将士,还望陛下明察啊。”

皇帝接过那两本册子,缓缓翻开,只见上面的字迹工整,记录清晰,每一次的巡查时间、地点以及结果都一目了然。有某士兵因误拿了百姓的一捆柴禾,便被罚了军棍,还在全军面前做了检讨;也有将领因对下属管束稍有松懈,被记了一次警告,责令其加强管理等等。这些详尽的记录,无疑是对二皇子所言的最有力反驳。

其他几位将领见状,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在边境时士兵们与百姓互帮互助的事例。一位将领满含深情地说道:“陛下,在边境的那段日子里,咱们的士兵可没少帮百姓的忙啊。有一回,我们路过一个小村庄,那里刚遭了敌军的小股骚扰,不少房屋都被损毁了,百姓们正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呢。咱们的士兵们二话不说,主动帮忙修缮房屋,搬砖石、搭木梁,忙得热火朝天,那场景可暖心了。百姓们感激不已,后来还主动为军队送水送粮,犒劳咱们的将士呢。”

另一位将领也接着说道:“是啊,还有一次,正赶上春耕时节,可村里的青壮劳力大多都被敌军抓走了,剩下的老弱妇孺根本忙不过来。咱们的将士们得知后,便利用训练的间隙,去田里帮忙耕种,手把手教百姓们新的耕种方法,那一片田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啊。这哪里是什么烧杀抢掠,分明是一片军民和谐的景象呀,与二皇子口中的说法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他们的话语,仿佛将众人带到了那边境的小村庄,让大家看到了那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也让在场的许多大臣都不禁微微点头,对太子一方的说法多了几分认同。

林悦见此情形,趁热打铁,接着说道:“陛下,不仅如此,关于钱粮耗费一事,臣等也有详细的说明。此次出征,所耗钱粮虽多,但每一笔开支皆有去处,皆用于正当之处,绝无半点浪费挥霍之举。”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份更为详尽的钱粮明细账目展开,那账目长长的,铺满了面前的桌子。上面清楚地罗列着各项开支的具体数目、用途以及对应的凭证,每一个数字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又充实的边境时光。

“陛下您看,这购买精良兵器的开支,都有与兵器铺签订的契约为证,上面写明了兵器的种类、数量以及价格,皆是为了让将士们能有更好的装备,在战场上更有战斗力;还有这粮草运输的费用,对应的单据也都齐全,从何处采购,经过哪些路线运输,雇佣了多少人手,一目了然。这些钱粮用于救治伤兵,让那些为国家流血负伤的将士们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得以恢复生机;用于加固边境防御工事,使得边境的城墙更加坚固,关卡更加森严,皆是为了能更好地应对敌军,守护我大夏边境啊。”林悦有条不紊地向皇帝解释着,眼神中透着真诚与坦然。

太子也适时补充道:“父皇,儿臣缴获的物资也都有记录可查,那些缴获的粮草、兵器等,一部分补充了边境军队的日常所需,让边境的防御力量更加强大,不至于在后续的日子里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一部分已运回京城入库,这入库的记录也都清清楚楚,这足以证明此次出征并非如四皇子所言那般只耗费无收益啊。”

皇帝仔细查看了这些证据,脸色越发阴沉,心中对二皇子和四皇子的话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本就不是昏庸之君,看到这些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的材料,再联想到太子平日里的行事风格,已然觉得此事颇有蹊跷,二皇子等人的指责恐怕是另有目的。

那些原本跟着二皇子等人一起指责太子的大臣,看到如此确凿的证据,也开始有些心虚,不敢再像之前那般强硬地附和了。他们面面相觑,有的悄悄低下了头,避开众人的目光,生怕被卷入这场是非之中;有的则眼神闪烁,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在这局势变化中重新站队,以保全自己的利益。

二皇子和四皇子见状,心中暗叫不好,但依旧不肯罢休,他们深知若是就此作罢,那之前的种种谋划都将付诸东流,日后再想打压太子可就难上加难了。

二皇子眼珠一转,又说道:“父皇,即便这些账目和记录看似无误,可谁又能保证它们没有造假呢?说不定太子殿下为了脱罪,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切呀。这军中的册子也好,账目明细也罢,都有可能是他们提前伪造的,不能仅凭这些就断定太子殿下无辜啊。”他的话语中虽然带着几分心虚,但依旧强装镇定,试图继续混淆视听。

四皇子也跟着帮腔:“是啊,父皇,这证据也有可能是他们提前伪造的,毕竟太子殿下身边能人众多,想要弄出些看似合理的东西来,也并非难事啊。您可不能被这些表象所迷惑,还需慎重考量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心中却也没底,只是硬着头皮继续给太子泼脏水。

太子听闻此言,气得脸色涨红,他实在没想到二皇子等人竟如此无赖,在这么多证据面前还敢这般血口喷人。他上前一步,大声反驳道:“二皇子、四皇子,你们莫要血口喷人,这些皆是实实在在发生之事,有众多将士、百姓以及各级官员可以作证,你们这般毫无根据的质疑,是何居心?难道我大夏的将士们在边境出生入死,换来的就是你们这般无端的污蔑吗?难道那些为了守护家国而付出心血的百姓们,他们的心意也要被你们如此践踏吗?”

太子的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的目光中透着愤怒与失望,直直地盯着二皇子和四皇子,那眼神仿佛要将他们看穿一般。

双方再次陷入激烈的争论之中,朝堂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一触即发。大臣们都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出声,生怕引火烧身。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他心中也在思索着该如何判断这真假难辨的局面,这些证据看似确凿,可二皇子等人的质疑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人心难测,万一真有造假的可能呢?但若是就此怀疑太子,又觉得太过草率,毕竟太子一直以来都忠心耿耿,为朝廷尽心尽力,此次边境之战更是立下大功。

皇帝最终会相信太子一方的证据,还是会被二皇子等人的诡辩影响呢?太子和林悦又该如何进一步证明证据的真实性,彻底堵住二皇子等人的嘴呢?朝堂上其他观望的大臣们会在这场争辩后倒向哪一方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