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在朝堂上成功化解新政推行的危机后,名声愈发响亮。此时,大明的影响力也吸引了更远方国度的关注。
一日,皇宫外来了一群身着奇异服饰的使者,自称是来自极东之岛的扶桑国。
这些使者被带到朝堂之上,众人皆好奇地打量着他们。扶桑使者们行过礼后,为首的一位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久闻大明繁荣昌盛,我等特来朝贡,还带来了一些我国的奇珍异宝,望陛下笑纳。”
说罢,侍从们抬上各种珍玩,其中有精美的倭刀、华丽的和服以及造型奇特的瓷器。崇祯皇帝看着这些贡品,心中欢喜,问道:“贵国此次前来,除了朝贡,还有何事?”
扶桑使者恭敬地回答:“陛下,我等听闻大明有位朱寿世子,智慧超群,推行诸多新政,使国家愈发昌盛。
我等此次前来,也想请教世子一些治国经商之道。另外,我国也有一些海外见闻,愿与大明分享。”
朱寿站在一旁,心中好奇这扶桑使者所谓的海外见闻究竟是什么,便说道:“陛下,既然使者有此意愿,不妨让他们说来听听,或许对我大明也有启发。”
崇祯点头同意:“准了,你且说来。”
扶桑使者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在南洋一带,有诸多岛国,物产丰富。其中一些岛屿盛产香料,那香料在西洋诸国,价格堪比黄金。
而且,南洋海域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港口,若能建立贸易据点,定能获取巨额财富。”
朝堂上众人听闻,一片哗然。朱寿眼睛一亮,心想这可是个绝佳的商机。他上前一步,问道:“使者可知,如何前往南洋?途中是否安全?”
扶桑使者回答:“世子,从我国沿海出发,乘船南下,顺着季风,月余便可抵达南洋。如今南洋一带势力繁杂,但只要有强大的舰队护航,建立贸易据点并非难事。”
朱寿又问:“那西洋诸国在南洋可有势力?”
使者答:“西洋一些强国,如葡萄牙、西班牙等,已在南洋部分地区建立了据点,但仍有许多地方可供开拓。”
朱寿心中迅速盘算起来,若大明能在南洋建立贸易据点,不仅能获取香料等珍贵物资,还能拓展海外贸易,增加国库收入。
他看向崇祯,说道:“陛下,此乃天赐良机,我大明若能进军南洋,定能在海外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
崇祯思索片刻,面露犹豫之色:“朱寿,此事虽好,但远洋航行风险巨大,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万一失利,该如何是好?”
朱寿赶忙说道:“陛下,臣以为,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今我大明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先进,若组建一支精锐的远洋舰队,足以应对南洋局势。
而且,前期可先派小规模船队进行试探,摸清情况后再大规模行动。”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反对:“陛下,南洋路途遥远,即便建立贸易据点,管理起来也困难重重,恐得不偿失。”
朱寿笑着反驳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我等可效仿在国内推行的一些管理模式,在南洋设立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
而且,贸易所得的利润,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如造船、纺织等。”
又有大臣质疑:“那若与西洋诸国发生冲突,该如何应对?”
朱寿自信满满地说:“我大明舰队实力不容小觑,且南洋诸多岛国也可成为我大明盟友。
再者,我们以贸易为主,和平共处,相信西洋诸国也不会轻易挑起争端。”
崇祯听着朱寿与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看着朱寿坚定的眼神,说道:“朱寿,朕命你负责此事,先组建一支小规模的船队,前往南洋探路,若情况属实,再做下一步打算。”
朱寿大喜,跪地谢恩:“陛下英明,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退朝后,朱寿立刻开始着手筹备南洋之行。他召集了大明最顶尖的造船工匠,按照系统提供的先进图纸,打造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
同时,招募经验丰富的水手和熟悉南洋海域的向导。
“各位兄弟,此次南洋之行,虽充满挑战,但也有无限机遇。若能成功,咱们可都是大明的功臣!”朱寿在招募现场慷慨激昂地说道。
水手们纷纷响应:“愿随世子爷出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朱寿的努力下,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还利用系统兑换了一些先进的航海仪器,如指南针、六分仪等,确保航行的安全与准确。
望着正在建造的船只,朱寿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这将是大明走向海外的第一步,若能成功,大明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而他,也将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