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替嫁嫡女:虐渣打脸不回头 > 第77章 梵钟惊雀影
换源:


       暮春的风裹着最后一缕杏香钻进雕花窗,苏挽棠正蹲在廊下整理竹篮。篮底铺着新采的艾草,上面码着青瓷罐装的杏仁酪,用荷叶层层裹了,最上面压着块绣并蒂莲的帕子——那是苏若瑶今早天没亮就爬起来绣的,针脚歪歪扭扭,倒比往日那些精巧的苏绣更有生气。

“阿姐!“

身后传来脚步声,苏挽棠回头,见苏若瑶抱着个朱漆木盒站在廊下,藕荷色裙裾沾了点晨露,鬓边的珍珠串随着动作轻晃,在她发间碎成一片温柔的光。

“不是说让我等着么?“苏挽棠笑着接过木盒,掀开盖子,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三柱香,是沉水香混着檀木的清冽气味,“这是...你昨日去后山采的?“

苏若瑶耳尖泛红,手指绞着帕子:“前日在祠堂外听张嬷嬷说,开元寺的香最灵。我...我去后山竹林里砍了些香樟木,又捡了些柏树枝,晒了半宿才制成香的。“她顿了顿,声音低下去,“以前我总觉得这些粗活该是下人做的,可昨日帮你揉杏仁时,看你指甲缝里全是泥,突然觉得...能为你做点事,比穿金戴银痛快。“

苏挽棠喉间微涩,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掀起的鬓角:“阿瑶做得很好。“

姐妹二人带着竹篮出门时,日头刚爬上东墙。巷口的早点摊飘来豆浆香,苏若瑶忽然停住脚步,指着街角的老妇人:“阿姐你看,那位奶奶的竹篮和你的一模一样。“

苏挽棠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老妇人正弯腰给小孙子擦嘴,蓝布衫洗得发白,竹篮里装着两个糖糕。她忽然想起昨日父亲信中提到的话——“福王近日动作频繁,你们姐妹切记莫要轻信他人“。可此刻看着苏若瑶眼里跳动的光,那些阴霾突然淡了几分。

“阿姐,“苏若瑶忽然攥住她的袖子,“你说...要是母亲还在,会不会也喜欢这样的早晨?“

苏挽棠脚步微顿。记忆里的母亲总爱穿月白素裙,鬓边别一支白玉簪,清晨会在庭院里教她认花,说“每朵花都有花期,急不得“。后来王氏进了门,母亲的药罐子便再没断过,直到最后一刻还攥着她的手,说“要做自己的月亮“。

“会的。“苏挽棠轻声说,“你昨日剥杏仁时说'像小月亮',母亲若在,定要夸你嘴甜。“

开元寺的红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朱漆山门“开元“二字被香火熏得发亮。苏若瑶捧着香盒走在前面,裙角扫过青石板上的青苔,忽然“呀“了一声,停在一株老海棠前。

“阿姐你看!“她踮脚去够垂落的枝桠,海棠花落在她发间,“和咱们院儿里的那棵一样,可这里的开得更盛。“

苏挽棠望着她仰起的脸,忽然想起昨夜萧承煜说的话。那人在书房里翻着父亲送来的密报,眉峰微蹙:“福王最近在联络京郊的守军,我怕他会对苏府动手。“可当他抬眼看见她时,又软了声调:“不过你放心,我让暗卫盯紧了,绝不会让他们伤你分毫。“

“阿姐?“苏若瑶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你怎么发呆了?“

“没什么。“苏挽棠笑着摇头,“我们去大雄宝殿吧,先把香上了。“

大园宝殿里檀香缭绕,供桌上摆着新鲜的水果和素斋。苏若瑶将三柱香点燃,烟缕袅袅升起,在梁间的铜铃下织成一片朦胧的雾。她闭目合十,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影子,口中轻声念着:“愿父亲平安,愿祖母、母亲安息,愿阿姐不再受委屈,愿...愿我能做个好人。“

最后一句话轻得像一片羽毛,却重重砸在苏挽棠心上。她想起前日在祠堂外听见的哭声,想起苏若瑶跪在蒲团上颤抖的肩膀,想起她第一次剥杏仁时指尖的红印——原来这个曾经张牙舞爪的姑娘,心里藏着这么多未说出口的悔恨。

“阿瑶。“苏挽棠轻声唤她。

苏若瑶睁开眼,眼底还浮着水光:“阿姐,我是不是很没用?“

“怎么会?“苏挽棠替她擦去眼角的泪,“你能承认过错,愿意改变,已经是最好的开始了。“

两人正说着,殿外传来脚步声。苏挽棠抬头,见萧承煜站在门口,玄色锦袍上沾着晨露,手里提着个食盒,眉梢还带着笑:“我来晚了。“

“你怎么来了?“苏挽棠有些惊讶。萧承煜近日忙着查福王的案子,原说今日要去城郊的庄子查看粮仓。

“昨日听小桃说你们要去开元寺,想着你们许是没带吃的。“萧承煜走近,将食盒放在供桌旁,打开盖子,里面是刚蒸好的桂花糕,“开元寺的素斋虽好,到底不如家里的甜。“

苏若瑶盯着桂花糕,喉结动了动,却没有伸手。萧承煜见状,目光微闪,转头对苏挽棠说:“我刚从城门过来,父亲托人带了信,说福王的党羽已经去了北境,暂时顾不上这边。你们...不必太担心。“

苏挽棠松了口气,接过他递来的信,快速扫过内容,嘴角微扬:“我就知道父亲自有安排。“

“阿姐,“苏若瑶忽然拽她的衣袖,“我想去抄经室。昨日在《百花谱》上看到,开元寺的抄经室有宋版《金刚经》,我想...想抄一遍给母亲。“

萧承煜闻言,从袖中取出个小瓷瓶:“这是我让药童熬的枇杷膏,你前日咳得厉害,带在身上。“他转向苏若瑶,语气放柔,“抄经室在藏经阁后,我带你们去。“

三人穿过回廊时,苏若瑶忽然停在一株老银杏前。树干上刻着歪歪扭扭的“苏“字,她伸手摸了摸,抬头问:“阿姐,这是你刻的?“

“是母亲。“苏挽棠轻声说,“她怀我的时候,总来寺里祈福,说等孩子出生,要在树上刻下姓氏。后来我出生那日,她疼得厉害,还是让奶娘扶着来刻了字。“

苏若瑶仰头望着银杏叶间漏下的光斑,忽然说:“我也想在树上刻字。“

“刻什么?“萧承煜笑着问。

“刻...刻'苏若瑶,要做自己的月亮'。“她低头绞着帕子,“母亲说真正的贵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我想让这棵树替我记住。“

萧承煜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好,我帮你刻。“

抄经室里飘着淡淡的墨香,苏若瑶铺开宣纸,握笔的手却有些发抖。苏挽棠坐在她身旁,轻声说:“慢慢来,就像剥杏仁那样。“

苏若瑶深吸一口气,笔尖落下,第一笔有些歪斜,第二笔却渐渐稳了。她抄的是《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笔一画都浸着虔诚。萧承煜倚在窗边的银杏树下,望着她专注的侧影,忽然想起初见她时的模样——那时的苏若瑶总爱揪着他的衣角要糖吃,后来却为了争宠,连最狠的手段都使得出来。可此刻再看,她眼里的锋芒早已褪去,只剩下洗尽铅华的清澈。

“阿姐,“苏若瑶写完最后一个字,举着宣纸给苏挽棠看,“你看,我写得像不像?“

苏挽棠望着纸上工整的小楷,眼眶微热:“比我写得好多了。“

“那我明日再抄一遍,“苏若瑶眼睛发亮,“抄十遍,百遍,直到...直到能刻在树上。“

三人离开抄经室时,已近午时。寺外的茶棚飘来沸水的声响,萧承煜买了三碗桂花酒酿圆子,苏若瑶捧着碗,吹了吹浮在面上的桂花,突然说:“阿姐,我想把杏仁酪的做法教给厨房的张婶。“

“好啊。“苏挽棠笑着点头,“等父亲回来,咱们做一大锅,让他也尝尝。“

“还有萧公子,“苏若瑶舀起一颗圆子,递到萧承煜嘴边,“你也尝尝,比你上次带的那家糖水铺的好吃。“

萧承煜含笑接过,目光落在她沾着糖渍的嘴角:“好。“

归途的轿辇里,苏若瑶靠在软枕上打盹,手里还攥着抄了一半的经卷。苏挽棠望着她恬静的睡颜,轻轻替她盖上披风。萧承煜掀开轿帘,见她望着窗外,便问:“在想什么?“

“在想,“苏挽棠望着远处渐次绽放的海棠花,“这样的日子,真好。“

“以后会更好的。“萧承煜握住她的手,“等福王的案子了结,我带你和阿瑶去江南。你说过的,想去看苏堤的桃花,想坐乌篷船听吴歌。“

苏挽棠点头,目光落在轿外。风掀起车帘一角,苏若瑶的发梢扫过她的手背,像一片柔软的云。她忽然想起昨夜父亲信中的最后一句话:“阿棠,你要相信,有些黑暗终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

此刻,轿外的海棠正开得热烈,风里飘着若有若无的杏仁香。苏挽棠望着妹妹沉睡的脸,轻轻笑了。她知道,这个曾经迷失在名利场里的姑娘,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而她,会陪着她,一步一步,走向更明亮的远方。

轿辇停在苏府门前时,苏若瑶恰好醒来。她揉着眼睛下了轿,抬头看见门庭前的海棠树,枝桠间挂着一串红绸——是王氏往年清明时挂的,如今被人重新系上了。

“阿姐,“她指着红绸,眼睛发亮,“你看,它还在。“

苏挽棠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红绸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她伸手替苏若瑶理了理鬓角,轻声说:“嗯,它在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