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总编这几天有点为稿源焦虑。
征稿启事己登出了几天了,定的稿酬也是所有新闻板块最高的,但却未收到一篇象样的稿件,还是那么两三百字的帮着老人理发,扶着老奶奶过马路之类的,这些稿件别说读者,就是编辑这边也通不过,多少年了,难道我们学雷锋运动还停留在这低层次水平上。
当听到老同学说有篇六千多字的通讯报道时,他眼晴都亮了,赶快把尹教授与作者张翠花请到省报总编办公室来。
知道三川大学不会为一个教授派车,于是厉总编说他派车来接。
尹教授与厉总编是同学,两人之间也没什么寒喧客套的,茶自己倒烟自己点。
厉总编接过尹教授手中的《宁若愚,你在哪里?》的稿件仔细阅读了一遍,露出与当时尹教授刚看到稿子的一样的神情:
“这稿子里所叙述的事实,有没有虚构的成份?”
“总编,没有一件事是虚构的,我知道新闻的真实性的重要,我还未当上记者,我不会拿我今后的职业前途开玩笑。”
厉总编打了个内部电话:“张大姐,你到我这里来一下。”
不一会儿,张大姐来了,难怪厉总编要称她大姐,这女人年龄大约要五十多了吧。这大姐与尹教授也是熟的,笑着点了点头。
“张大姐呀!尹教授今天送来了一篇稿件,他把稿件作者也带来。你把这文章先看一下。他将稿子递给张大姐。
约摸十五分钟,张大姐放下稿子说:“稿子底子不错,我们社会新闻部也正缺这样的稿件,有个弱点,人物报导武侠化了,要稍拔高一些,向我们这次活动的宗旨上靠拢,这个也不难。难的是这上面所叙的是不是全是事实,有没有哗众取宠的成份。”
“张大姐,带上这稿的复印件,马上叫驾驶班派辆车,派人让驻河口市记者站配合一下,将文中所叙事宜逐一核查清楚。”
“行!这事我马上办。”
厉总编道:“尹教授,谢谢你呀!”
尹教授笑道:“光谢不行呀,你们如果在人民来信中发现什么新闻线索,把材料转给我们,让我们的学生去采访。你那些记者都成名了,多篇稿件少篇稿件无所谓,我的这些学生初入社会,两眼一抹黑,你算行点好事帮帮他们。”
张翠花听了连连点头:“尹教授,我觉得你就是学术界的雷锋。”
第二天下午都四点钟了,厉总编很快得到了汇报,所有的事都是真的,文章没有胡乱杜撰。访问黑牛的时候,黑牛激动地说,他不再行窃了,厂里效益不行,他就开了个修自行车的铺子,现在生活也能过得去,尤其是他妈的病还真的好了。最后黑牛妈也出面要记者找到这叫宁若愚的,自已病好了不说,现在儿子也走正道了,代她向这位恩人表示谢意。
厉总编赶忙打电话给尹教授,告诉尹教授,稿件内容要作些修改,请他转告作者张翠花,编辑部马上派车来接她。
当小车停在女生宿舍的大楼前,张翠花背个碎布拼成的背包,登上小车时,整个女生宿舍楼都传开了,…
再次来到总编办公室,厉总编对张翠花道:“稿件内容核查过了,这稿子的底子还是不错的,但要提炼出一些现代的时代精神。”
随后,厉总编有点不无遗憾地说:“就是有一点,新闻几要素,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可这第一要素人物却是个假名,这怎么办?”
张大姐思考了下:“这也未必不是个新的看点,正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叫宁若愚的是谁,所以才提出英雄你在哪里的问题,也让全省人民一齐帮着寻找,说不定能寻找出更多的宁若愚,发现更多的雷锋。”
厉总编点点头,“嗯!不错,这也是种另辟蹊径的思路。”
厉总编道:“张大姐,你带这位张翠花同志到报社招待所开一间房间,今晚加个班,争取明天午饭前将稿子改好,我要带稿子去找部长,争取这稿子能在头版上发表,然后部分再转入二版。
头版内容,报道以省领导以上干部活动内容为主,一般社会新闻稿要上头条,是要通过宣传部的。
毕竟张大姐是个老编辑,思想敏锐,善于提纲挈领,其文字功底也深厚,经她一改,文章马上又上了个新档次。
张翠花要在文章作者栏添上张大姐的名字。张大姐拒绝:“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在乎在文章上挂个名?你是学生,刚出道,需要一篇震得住人的文章来推介自已。”
好人呀!这一路遇到的全是好人。
厉总编拿着稿子上省委宣传部,部长看了文章也认为这是一篇好稿子,但发表在省委机关报的头报是否合适,还有点犹豫。
厉总编陈述了几条理由,其中,有一条是“我们身边的雷锋”活动开展,必须要有一篇具有轰动性的稿件开头,让寻找宁若愚与发现身边的雷锋,学习雷锋,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这条说服了部长。
《宁若愚,你在哪里?》的六千多字的通讯,在三川省省报头版正式发表。
文章作者:本报见习记者张翠花。
张大姐以本报评论员的名议发表了评论:谁是宁若愚,我们还不知道,但,这不重要,这个宁若愚不是古代“事了拂袖去,深臧功与名”的侠士,而是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的雷锋式好青年。借着寻找谁是宁若愚,我们会发现我们身有很多象宁若愚一样的雷锋。明年的五四青年节,省里将表彰省内的雷锋式好青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雷锋式模范人物站在领奖台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