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能赋予词条后,红楼被玩坏了 > 第八十三章:商人赚钱的根本
换源:


       送走了贾蔷,贾环拿起一本兵法看了起来。

妙玉则是找了一张古琴,轻轻的弹奏起来。

一曲松入风。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虽有声,却异常的安静。

“盼儿,叫人准备火锅,多菜,好久没吃火锅了。”贾环抚摸了一下肚子,感觉饿了。

“是,三爷。”赵盼儿高兴的去厨房通知了。

“看来本王来的正是时候,盼儿姑娘,本王来蹭饭。”墨启带着两个侍卫,走了进来。

“拜见殿下。殿下瘦了许多呀。”贾环看到瘦了一圈的墨启,笑着说道。

“老师,你不知道,父皇因为你让本王和兰哥儿解决白水堡的灾害问题。”

“父皇觉得这是一个很锻炼人的方法,然后这半年,本王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墨启大吐苦水。

“能看出来,都瘦了一大圈了。”贾环笑着道。

原本微胖的墨启,现在是正常人体格,不胖也不瘦。

“有什么收获吗?”贾环笑着问道。

“有种做生意创业的感觉,本王最近天天在东市和西市,寻找高价值的东西。”

“还参观了各个皇室贡品作坊,结交了不少商人。”墨启笑着说道。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问解决问题的收获,还有对百姓的感触。”贾环摇了摇头。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本王理解老师那句因地制宜的意思了。”

“前段时间密云那边有个村子,被雪压塌了房子,冬天盖房子基本不可能。”

“本王苦思冥想没有想到办法,直到我遇到几个孩子打雪洞,在里边居然感觉暖和。”

“本王灵机一动,叫人采冰,在背光处,用冰搭建房屋。”

“然后又去皇家冰库参观了一番,又让人在冰屋外边放了茅草,压实,这段时间冰屋还能用。”

“孔子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非常有道理。”墨启认真说道。

“挺好的。”贾环点了点头。

“老师,兰哥儿说你说过,流动起来的钱才是钱,到底是什么原理。”

“本王这近半年,发现这话有道理,而且实践过了,但是根本的原理是什么?”墨启认真问道。

这个问题,墨启请教过文治帝,文治帝也没想明白根本的原理。

“钱是什么东西?”贾环笑着问道。

“金子,银子,铜板都是钱吧!”墨启摇了摇头。

“那些都不是钱,钱是物品价值的量度,金子,银子,铜板,那是代表这个量度的物品,也就是货币。”

“最早的货币是贝壳,钱就是货物交易的媒介。”

“所有人都认可的东西,就变成了钱。”

“如果没有钱,会变成什么样?”贾环笑着问道。

“本王明白老师的意思了,钱是价值的度量衡。”墨启点了点头。

“嗯。”贾环点了点头。

“所以流动的实际上是价值。”

“流动的过程其实也在创造价值。”

“前几个朝代,都是实行重农抑商,认为商人是低买高卖,投机之人。”

“实际上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的稳定秩序。”

“但是这并不是解决办法,商业可以带动农业,带动牧业。”

“我给你简单的走个商业流程,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老师您讲。”墨启点了点头。

这个问题困扰墨启几个月的时间了。

“我从漠北买了二十只羊,花了四十两银子,因为漠北合适游牧,所以羊的价值不高。”

“为了运输这二十只羊,我雇佣了两个人,一辆马车,一路送到京师。”

“这二十只羊的如果卖四十两,肯定要亏。”

“因为我在路上付给了两人工钱,粮食,还有马的体力付出。”

“付给两人五百文工钱,耗费了二百文的粮食,这些都得计算到羊的价值里。”

“雇佣来的人,拿着他们体力换来的价值,这就让羊的价值增加了。”

“羊我按照京城市场价,八十两银子卖掉了,缴纳了税务,我赚了三十两银子。”

“殿下觉得这三十两银子的价值是怎么来的?”贾环笑着问道。

“没明白。”墨启摇了摇头。

“这是需求关系,造成的价值升值。”

“京城因为需要羊肉多,所以羊的价值就高了,如果需求少了,羊肉的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商人赚钱,赚的就是这个需求关系造成升值的价值。”

“这个价值流动的越快,那么这个升值赚来的价值就越多。”

“然后就影响到了经济。”

“供求关系,需求关系,升值贬值,货物少的时候会升值,货物多的时候会贬值……。”

贾环把经济的原理简单的讲了一遍。

墨启闭上眼睛思考起来。

“听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墨启起来作揖。

“三爷,火锅好了。”盼儿走过来。

“殿下,请。”贾环邀请墨启去餐厅。

“好多绿菜。”墨启眼睛都亮了。

“东宫不供应绿菜吗?”贾环皱了皱眉头问道。

“父皇节俭惯了,冬天就是菘菜,其他的都没有,也就过年那几天吃的好点。”墨启叹了一口气。

这些年边关的钱没少赚,尤其是各个互市,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生活条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好吧。”

“殿下要不也用琉璃建一个蔬菜棚子。”贾环笑着提议。

“别,一个棚子,起码几万两银子,我要盖起来,父皇会把我腿打断的。”墨启直接摇头。

“倒是也有省钱的办法,桃花纸一边刷推光漆,一边刷桐油,应该也能该棚子。”贾环思索了一下道。

“能行吗?”

“应该能行,大漆在冬天问题不大。”

“不过造价也高,得几百两。”贾环认真说道。

“几百两,不算太高,我一会回去试验一下,争取等秋天弄出来。”墨启点了点头。

“如果大块的太脆的话,就做成小块的,中间咱们可以给加一个竹片作为支撑。”贾环想了想道。

“老师好办法,我回去就叫人试验。”墨启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