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替弟为质三年,归来要我让战功? > 第23章 不大不小的难题
换源:


       李玄微微躬身。

“既然陛下有旨,草民自当遵从。”

他抬步,缓缓走向大殿中央。

当李玄的目光与夏君颜交汇时。

清晰地捕捉到她眼底深处那一闪而逝的狡黠。

这其中,果然有猫腻!

李玄心中更加笃定。

他并未在夏君颜面前过多停留。

而是转身,在大殿内不疾不徐地踱起步来。

殿内霎时间安静下来。

只余下李玄那略显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宇间回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修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冷笑,眼神中满是幸灾乐祸。

他倒要看看,这个废物兄长能憋出什么狗屁不通的歪诗来。

若是当众出丑,那才叫大快人心!

毕竟,《凉州词》珠玉在前,他们也想看看这位淮安侯府的“弃子”。

是否真有传闻中的那般才华。

李玄负手而立,微垂着眼睑,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

他在拖延时间,也在观察。

观察夏君颜的神情,观察乾元帝的反应。

片刻之后,他脚步一顿,却并没有立刻看向夏君颜。

而是直接转向了高踞龙椅之上的乾元帝。

“陛下,草民想好了。”

乾元帝目光在他脸上一扫而过,没有说话。

只是微微抬了抬手,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李玄这才缓缓转过身。

目光落在了夏君颜那张娇俏的脸上。

四目相对,夏君颜眼中的狡黠更浓了几分,甚至还带着挑衅的意味。

李玄心中了然,一字一句地念道。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简单的两句,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朴素。

与夏君颜那山盟海誓般的浓烈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带着几分错愕。

这两句诗,初听之下,平平无奇。

似乎与前面那两句的意境完全不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是何等美好的誓言,何等深厚的情感。

可后面这两句……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哎,相隔太远了,我简直活不下去了!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哎,相隔太遥远了,你不守当初的诺言了!

这分明是一种哀怨。

一种绝望,一种对誓言破碎的悲鸣!

李玄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他当然知道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

在蓝星之时,这首诗,世人多半只记得前两句。

以为是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

却鲜有人知晓,其后还有后两句。

这首诗,本就是一首征夫之歌。

前四句是战士在出征前对妻子许下的誓言。

而后两句,则是久戍不归,妻子对丈夫的哀怨与失望。

这才是完整的诗意。

从美好的期盼到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悲剧色彩。

果然,在李玄念出这两句诗后。

殿内那些饱读诗书的文官集团的公子,最先反应过来。

他们先是眉头紧锁,细细品味,随即眼中渐渐露出了然之色。

“妙啊!实在是妙!”

“看似突兀,实则意境深远,更显其悲壮与无奈!”

李玄环视众人,他很清楚。

这两句诗续在这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

但正是这种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才体现出了这两句诗,乃至整首诗的精妙之处!

它不仅仅是儿女情长,更蕴含着家国天下的沉重。

夏君颜脸上的笑容微微凝固了。

那双原本闪烁着狡黠光芒的眸子。

此刻也蒙上了一层复杂难明的情绪。

她朱唇微启,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一时语塞。

乾元帝的目光也变得深沉起来。

他静静地看着李玄,又看了一眼大夏的公主。

嘴角那抹玩味的笑容渐渐敛去。

此刻他看向李玄的眼神里。

多了一丝审视,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这小子,不像是池中之物啊。

想到这里,乾元帝对着身旁的福公公不动声色地使了一个眼色。

那眼神细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福公公何等精明,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乾元帝的意思。

“哎呀,咱家真是佩服得紧呐!”

“李公子这诗,真是余韵悠长,回味无穷啊!”

“看来李公子的才华还是更胜一筹啊,公主殿下,您觉得怎么样?”

夏君颜原本还沉浸在李玄那两句诗带来的情绪之中。

此刻突然听到福公公的话。

她如梦初醒,迅速收敛了心神。

她抬起头,目光先是掠过李玄那张波澜不惊的脸,随即转向了高高在上的乾元帝,带着几分少女的娇憨。

“李公子才华横溢,君颜佩服。”

“不过,女儿家的终身大事,父皇既然信任陛下,愿意将此事交给陛下定夺。”

“君颜自然也希望能听从陛下的安排,还请陛下为君颜做主。”

好一个夏君颜!她这话语说得滴水不漏。

既称赞了李玄,又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了乾元帝。

既没有直接表露出对李玄的偏爱。

也没有完全否定,给自己留足了回旋的余地。

这番太极打得,让乾元帝都有些刮目相看。

乾元帝闻言,原本已经打算草草收场的念头,不由得微微一顿。

他今天驾临此地,说白了。

主要目的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个在京城搅动风云的通源商号。

其背后的东家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怀疑过李修,但经过刚才的试探。

基本可以断定,李修充其量只是个被推到台前的幌子。

一个用来吸引火力的替死鬼罢了,中看不中用。

至于李玄,他先前确实没怎么放在心上。

一个被淮安侯府嫌弃的大公子,能有什么作为。

可刚才那两句诗,却让他对李玄的印象有了些许改观。

这小子,似乎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倒像是一潭深水,表面平静无波,底下却暗流涌动。

但要说重视,还远远谈不上。

一个小小的李玄,还不至于让他乾元帝另眼相看。

大乾王朝人才济济,比李玄有才华、有背景的人多的是。

可现在,夏君颜这番话。

却实实在在地给他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他总不能真的随手指一个吧?

那岂不是显得他这个大乾皇帝太过儿戏。